马克思生产力构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4-10-08雷翔宇
雷翔宇
摘 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经济的发展。但是无论生产力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不能离开生产力构成的结构性作用。因而本文从经济学的生产力构成学说角度论述政治经济学的三要素说的生产力构成,进一步分析该视角下生产力的作用。
关键词:生产力构成;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76-02
一、生产力构成思想研究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凭借和应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时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构成三要素主要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的必要要素,也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资本只有与拥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劳动力。劳动对象即劳动过程中的一切对象,劳动对象是人类劳动过程的直接目标,人类社会的自在之物和人为之物都可以是劳动对象的总和。劳动资料则是劳动者的劳动媒介,劳动资料即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物的系统,并且直接反应时代生产力水平。
但是现代经济学的生产力构成主要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和制度影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科技变革属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涉及长期潜在的产出增长。人均产出的增长与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以及分工相联系,它们都关系到社会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并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所以本文的中心线索就是用现代经济学生产力构成解构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构成三要素说,同时把生产力作用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一)人力资源
从经济发展构成的定义和内涵来理解,人力资源应该属于劳动者范畴和劳动对象范畴。这些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劳动者。同时,从人力资本的概念去理解,它又应该属于劳动对象范畴,也就是说,人既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造对象。不同之处在于,人力资源包括劳动者的供给、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法制观念和劳动者的受激励程度,这是具体在区分劳动者范畴和劳动对象范畴时,后两者所不具有的属性。也就是说,一部分的人力资源范畴存在于劳动者(以及作为劳动对象的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互动过程之中。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这本身寓于人力资源范畴之中,但是,该规划不是劳动者,而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再如,商业银行中,对储蓄业务和金融产品推广的销售人员的绩效工资,属于人力资源范畴,但是,该制度的有效施行,存在于销售人员和激励制度的互动之中。
马克思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质量,如知识、技能和纪律性,是生产力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和本质。而良好的人力资源可以使物质资本资本最大化,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短时期内提高劳动力水平和技能,都将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自然资源
从现实角度和社会角度理解,自然资源应该属于劳动对象范畴。自然资源是劳动对象的一部分,劳动对象包括自然资源,但其本身并不是自然资源,在它变为劳动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首先应该经过人劳动而变成物质资本,然后才会进一步成为劳动资料。第二大生产要素即自然资源。这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石油、天然气、森林以及矿产等。自然资源并不是生产力发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代表自然资源并不重要。
(三)物质资本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和内涵去理解,物质资本应该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和劳动资料范畴。一方面,物质资本是劳动对象的一部分,劳动对象包括物质资本,但劳动对象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本。这是因为有的劳动对象是抽象的,而这里的资本是狭义的物质资本,例如法律制度中对消费者定义的修改,很难说这里的消费者就是物质资本。另一方面,物质资本应该是劳动资料的一部分,但劳动资料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本,因为有一部劳动资料是抽象的劳动资料,而直接的物质资本并不属于这一范畴。比如,IBM公司生产出来的指纹打卡机,就不属于类似野村证券针对CPI问题的金融报告(决策参考工具)的抽象劳动资料。
(四)科学技术
从经济发展结构的定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去理解,科学技术应该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和劳动资料范畴。同样,科学技术只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一部分,而非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本身。已经物化的科学技术就能成为劳动资料,尚未物化阶段的科学技术还不算劳动资料,比如微软Win8系统、PC和智能手机的互动技术就可以称为物质资本;有关人的克隆技术,就不能称之为物质资料。科学技术的劳动资料化关键在于该技术是否能顺利物化。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过程中产品与工艺的革新。科学技术变革的一般过程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技术基础性变革,即变革的萌芽与火花,再到发明,再到把发明变为产业性专利,进而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学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人这个因素的,而劳动力的活跃性仅仅是人的因素很小的一部分。因为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孤立的、静止的或形而上劳动力,它需要的是人的进步。
(五)制度因素
根据制度因素的内涵,以及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概念,制度因素应该属于劳动资料范畴、劳动对象范畴和劳动者范畴。首先,作为劳动资料范畴的制度因素,应该是某些工具性的制度,并且根据其劳动对象,应该分为针对人力资源的劳动资料和针对其他资本要素的劳动资料,但是无论其劳动对象是人还是物,其主体都应归结到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生产关系的主体是人。制度因素由具体的制度组成,而制度并非天然存在的,并且在制度自身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制度因素就是劳动对象。某些特定的制度因素就是劳动者,这里的劳动者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与人同等地位的抽象的劳动者。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它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关系。同时,公司从法人层面上讲,处于劳动之中,它就是劳动者。制度因素的本质就是对人的解放,对人的因素的解放。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制度的第一要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制度的特点体现为两点,即激励性和规范性。制度因素也具有两面性,即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endprint
二、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构成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经济发展过程涵盖经济增长,并在具体时段表现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全部。经济发展的内容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改善,政治、文化和人的进步。
但是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长之中。根据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增加,也就是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时,就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生产率和社会生活水平。生产率就是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社会生活水平即是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增长涉及到长期潜在产出的增长。人均产出的增长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因为它关系到平均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因而生产力对于社会而言有着巨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存在作用,它决定着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差别。
诸多生产结构要素中,生产力发展和经济进步,主要依靠知识水平提高。威廉鲍威尔曾指出:“压力山大里亚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罗马帝国的技术发明。在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那里的人们事实上已经了解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但它们看起来仅仅像是精巧的玩具而已。”制度对科学技术创新有关键性作用。
——————————
参考文献:
〔1〕肖前,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2,39-77,97-125,311-328.
〔2〕(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483-493,501-518.
〔3〕(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17.
〔4〕(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5-52.
〔5〕Ronald.Bailey.Secret of Immaterial Wealth[J].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7.
〔6〕Celia W. Dugger.Brazil Pays Parents to Help Poor Be Pupils,Not Wage Earners[J].The New York Times,2004.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