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10-08李鼎立,段艳欣,马春晖,吴礽超,梅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园艺模式人才

李鼎立,段艳欣,马春晖,吴礽超,梅杰

摘要:社会改革的深入对园艺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品牌、品种观念和栽培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专业认知程度、课程体系建设、师资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探讨了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园艺;管理;人才;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70-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国家对农业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同时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也要求高等院校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3]。园艺专业作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老牌专业,如何响应科技化、信息化园艺产业发展需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培养出新型的、高质量的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是园艺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二、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园艺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果树、蔬菜和花卉的产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仍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在园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

1.园艺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园艺生产者主要以农民为主,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到我国农业生产传统习惯的影响,农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松散式经营,且多专注生产,规模较小,缺乏对园艺产品市场的综合了解、分析和商业化运作,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于生产。

2.园艺产品品牌、品种观念欠缺。品牌作为产品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我国作为世界园艺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园艺产品名优品牌或高附加值产品极少,贸易主要以原料或半成品的形式为主。同时我国自有优良品种稀少,新品种选育缓慢,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良种亦阻碍了园艺产业化进程。故现阶段应该拓宽园艺产品品牌或品种发展道路,增加其发展的影响力、创新力和持久力。

3.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近些年,我国园艺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产业化主要依靠粗放经营的外延式增长,没有实现质量上的飞跃,单产和优质果率较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主要包括:栽培人员素质低、栽培科技含量低、肥水管理水平低、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等,特别是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贸易的重要限制因子。

三、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是指为满足园艺产业市场化和农村建设的需求,在拥有园艺生产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园艺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且可实现土地、资本、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推动园艺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人才。据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调查发现,农民现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不足,农业人才的缺乏,故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园艺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园艺产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产业的重组、联合、资源调配和品牌建设等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且新农村建设对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更高。其次,园艺产业的管理和技术已经不仅是指田间管理,而是经济学、园艺学、生态学、农机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利用,园艺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最后,大园艺产业还涵盖了贮运和加工,实现园艺产品综合效益需要管理型人才的支持。

四、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现在转型期的我国园艺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质量要求更高,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园艺人才培养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人才的类型和质量至关重要,故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提高园艺专业认知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农科类专业普遍不受欢迎,甚至部分高校教师也存在被动择业的现象,其思想仍停留在“脸朝黄土背朝天”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工作懈怠,所以进行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整个社会对专业本身及发展程度的认知,即现代农业具有新的耕作制度和运作模式,已实现与现代科学的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是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了解现代园艺产业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农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水平层面上提升专业认知度。其次提高学生认识园艺产业重要的经济地位,包括农业的附加经济价值,解决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价值低、农业产值低的思想观念,实现低投入、高收入、高效益的园艺发展思想。最后应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园艺产业整个链条的了解和认识,在现实层面上实现整个现代园艺产业链的深层次认识。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园艺学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大园艺学科”,并与园艺产业市场接轨,这将会在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市场化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园艺由“田间”走向“市场”。但现在园艺类本专科多侧重在园艺及相近学科的学习,跨学科课程涉及较少,所以提高园艺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在原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的形式进行知识补充,使课程体系覆盖整个园艺产业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建设要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验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课程体系既要覆盖广,又要突出重点,层次清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基础课、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必选课程应重点实现学科配套,在体系专业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设置,实现大学科交叉。公共选修课课程作为学科知识的外延,其建设尤为重要,应纳入园艺教学大纲建设,并针对专业建设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以实现知识系统、全面化教育。endprint

3.提高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的关键,是高校特色形成和优势体现的根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优良教育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大学发展过快,虽然人数在急剧增大,但教学“软件”及“硬件”并没有实现同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教师知识体系陈旧以及前沿科学知识的缺乏,教学内容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同时实验和实践设施不能满足师生要求,更新缓慢且部分与市场脱节,所以加大师资和教学设施投入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应加强广大教师的培训,包括教师对新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吸收和拓展,同时建立“新老教师互助”,共同带动教学发展。其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利用校内知识平台搭建现代化产业模式基地;同时还要通过校办基地、实习工厂或直接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市场化园艺产业的教育,实现“产学研”。

4.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是通过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为主、市场为辅的联合或合作教育模式,实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机制可采用现在多数高校采用的3(学校)+1(市场)的方式。学校任务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教育三个方面;市场则主要通过学生实习的方式对学校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结果进行检验,并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以调整课程体系或培养方案建设,以使培养的学生更加切合园艺产业市场的需求,这样经过学校和市场的反复交流,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市场,并减少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五、小结

2012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养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关键[1,5]。在现代园艺产业发展模式下,社会对管理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故高等农业院校应该通过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和基础建设等,完善园艺专业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市场适应能力,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瞿振元.高等农业教育改革要适应“三农”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9-03-09.

[3]吴凤芝,霍俊伟,栾非时.关于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74-76.

[4]李瑞云,张华.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4):67-70.

[5]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摇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3-02-01.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李鼎立(1979-),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育种教学和果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艺模式人才
人才云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