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2014-10-08李扬
李扬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随意性大、分工不明、教师角色不明等问题的论述,对此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并给出具体案例及有效性分析,能够为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小组合作;教师角色;有效交流;组长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73-02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通过小组学习、合作、讨论完成的内容,但在教学中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到处小组讨论,说话多、讨论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的现象。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的指导。合作的随意性表现在合作时间的随意、内容选择的随意、小组结合的随意。合作时机的选择不当,影响整个课堂进度和效果;合作时间过短,交流没有时间保证,内容肤浅,使合作流于形式;时间过长会影响课堂进度,交流本身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合作的内容过难过易、过细过小,都会使交流难度较大。小组结合的随意,有时四人一组,或同桌讨论,虽然简单方便,但是没有考虑小组各成员的程度和选搭。
2.小组合作的形式化,分工不明确。小组分工不明确,就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只有部分成员参加,部分成员享受成果。组长没有发挥作用,任务由个人完成,其他人享受成果。在交流中,缺乏沟通能力,不懂倾听,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的角色不明确,作用不够突出。在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选择和操作,内容设置得过于具体,出现小步子教学,或者老师讲解和演示得过多,使合作学习的意义丢失。另一方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失去作用,对学生没有任何指导性的动作,合作的结果总是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从理论上讲,要使合作达到高效,应从以下要素考虑。
1.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2.集体的意识和较为完善的机制。严明的纪律、合理的授权、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合作价值。
3.适当的指导。服从组长安排,是使力量合一的重要方面,而组长的带领又要以个人能力和适当宽松民主的态度赢取。
4.良好的协作与沟通。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集群体智慧于一体,良好的协作与沟通是合作成功的保障。
5.高度的信任与承诺。就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教师应给予明确的学习研究任务;有效地交流合作需要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指导、精心的预习准备和足够的独立思考。对合作内容的选择要适当。要有合作的价值,具有探索性、趣味性,一般具有较大的思维性和开放性。要使得合作交流有效,就要精心选择在恰当的时间,重视时机的选择。一般在5~20分钟较为合适。
第二,小组有明确的要求和成员分工。一般在小组活动中,组织4~6人为一组,不同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组长(负责管理、指示、督察)、记录员(负责记录各成员的思想研究成果)、资料员(负责收集、查找资料)、汇报员(负责整理、汇报小组研究过程及成果)、观察员,等等。低年级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分工,高年级则应培养学生自己选择任务的能力和组长的管理分配能力。
第三,对组长的培训和要求清明确。组长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要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使组长发挥领导作用,对小组成员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管理和督工,另一方面要强调合作学习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展示及分享。组长当明白任务的完成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是单凭个人的表现,不能搞个人主义,不能“专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合作学习所需的良好习惯。在高年级阶段,要对合作学习有较深的个人体会,可以让学生自评在合作中所起的作用及所学到的东西。
第四,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老师可以从正面积极引导,不应在出现问题时再解决处理。在合作中的交流能力,重要的是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并且用恰当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都是要通过平时合作学习的经验积累,在老师正确及时有效的指导下习得的。另外,可以用评价性的语言积极鼓励,建立合作学习中的同学之间的信任。
第五,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发挥适当作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的创造者,是教材的挖掘者,是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积极的反思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适当的内容供学生使用,有效地组织安排学生合作,适时地观察引导,保证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及时地解答。教师还要对合作过程给予形成性的评价,以便引导和促进学习的进行。
三、案例
北师大六年级下“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片段如下。
师:实验证明“三个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
要求:
1.从第一排四个同学开始,取水轮流实验。
2.用学具中的圆锥、圆柱做实验。
3.每次4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倒水实验,没有轮到的同学保持安静。
4.做完实验的同学回到座位后完成挑战纸上的问题,可以小声讨论,但让你的声音保持安全高度。
挑战纸:
问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问题2:是不是任意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问题3:什么条件下圆柱和圆锥有这样的关系?
问题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可能相等吗?在什么条件下相等?
学生们按小组有序实验,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评价表扬。学生根据实验的需要,自动完成分工合作,保证了实验的有效进行。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在12分钟左右,做完的同学迅速地投入挑战纸上的问题,积极地思考和讨论。
在此过程中,此设计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十分有效。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处理得较为巧妙。既有操作上的合作,又有不同意见的交流分析,同时,学生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独立思考,内容安排合理,选择较为合适。
(2)对小组合作学习中过程与结果的重视较为合理。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体会合作的必要和愉快,精确分析合作完成的结果,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度较高,对结论的认识较为深刻。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较准确。及时的评价与引导促进了小组合作的进行和完成,在合作中学生发挥了应有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塑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学习形式的有效性探讨还有许多,但就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也有各样的应对措施,只要积极面对,对每一问题进行分析,总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