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10-08徐利谋,蒋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校企合作多元化

徐利谋,蒋建平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提出了校企联合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交流提供契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多元化;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3-02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合作是实现办学目标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并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然而,高职院校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仍然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何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构建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通过书面考试形式来完成。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传统考核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方式单一。传统课程考试主要利用期末考试决定学生课程成绩,形式单一,没有体现课程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特色,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

2.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未能很好衔接。学校评价偏向于理论的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发展,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取得高分的学生不能获得企业的青睐。企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及个人个性特点,学校评价未能充分反映社会需求,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校内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2]。

3.考核导向错误,无法体现实用性。对于课程的考核,学生和教师关注的是考试的检测功能,忽略了能力的考察,违背了职业教育实用性的特点[3]。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分数、取得学分、获得毕业文凭;教师命题、批改试卷,只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无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课程评价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开展企业参与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要求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立足于区域产业,借力企业资源,将工作过程中的岗位技能要求、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职业资格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纳入教学内容,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同时积极争取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邀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把握企业岗位对专业相关人员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校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有效衔接。

教师在课程考核内容选择过程中,应征求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利用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合理设计考核项目,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对知识机械地记忆与再现,鼓励标新立异以及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答。

2.结合课程实际,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教学条件的不同,突破考核方式单一的情况,把考核的重点转移到能力考核上。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可以通过项目考核、现场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专题研讨、情景谈话、编制工作计划、项目总结报告、社会调查、开卷笔试、闭卷笔试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组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选择真实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能力的最佳考核方式。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知识结构”类课程可采用开卷、闭卷、实操方式;“能力结构”类课程应以考核实践技能、操作技能为主或根据有关的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和要求组织考核,贴近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课程,可利用企业生产线,由企业技术人员考核学生各工序的掌握程度;“素质结构”类课程可采用开卷、专题研讨、辩论、情景模拟、写小论文、写心得体会、社会调查、产品构思与制作等考核方式。另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课程采用项目、案例或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

3.吸收企业和社会参与,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高职教育要求大力推进工学结合,课程考核中必须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让企业和社会参与考核。①校内考核与校外工作岗位考核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发或含有企业实践部分的课程考核应坚持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有条件的课程应该采用完全企业考核的方式;②教师与用人单位相结合。从单一由教师考核转变到由学校、用人单位、生产或顶岗实习单位组织的考核,以企业的能工巧匠为主,教师为辅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应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以实际工作任务来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从单个学生的考核拓宽到对协作组、团队小组等的整体考核。

4.引入课程考核新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考核模式。职业资格证更加注重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更多反映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各专业应结合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职业资格证,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得。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等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活动,对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的学生,可免修与之对应的一门或几门课程。对各种权威部门组织的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技能竞赛予以承认,学生参加竞赛获得优异成绩说明其已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直接记入课程或模块的考试成绩。endprint

另外,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理念,试行随时申请考核的评价方式。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在认为自己掌握了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和操作技能时,可以提出考核申请,教师以试题库随机抽取的试题或指定操作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即可取得课程的学习成绩。不合格者可再次申请考核,但考核次数不超过三次,最终不合格者需要重修。

三、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保障

在实际运行中,要保证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稳定运行必须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条件。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保障[4]。考试改革的顺利开展必然要求对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各高职院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关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指导性意见和管理办法,为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校企深度融合是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的基础。构建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须有效利用企业的教学和师资资源,让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参与评价,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对接。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考核方式改革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考试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考试模式改革的需要,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5]。

4.完善的课程标准是开展多元化课程考核的依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元化课程考核也需要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依据。各门课程必须有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一般应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六个方面,文本公开使学生和教师都清晰明确。

四、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意义

校企共同研究和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为校企深度合作打开突破口,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多了校内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的交流机会,对于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学习风气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切实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为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映霞.对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习社会科学学报,2008,(11):106-108.

[2]张亚丽,曲明贵,杨庆祥.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58-60.

[3]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6):55-56.

[4]陶丽英.高职高专考试改革的实践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0,(1):106-107.

[5]崔石买.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8):191-19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支持项目“高职院校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0302054)。

作者简介:徐利谋(1981-),男,山东临沂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管理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校企合作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