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子档案的利弊及电子档案的管理
2014-10-08付艳
付艳
摘 要:电子文件保管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一种,为档案工作提供了自动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是实现人类社会性原始历史记录在信息时代得以真实、完整、可靠保管的有力保证,能够快速、及时地满足单位行使各项职能时对文件、档案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档案;优越性;缺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89-0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越来越多。电子文件保管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一种,为档案工作提供了自动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是实现人类社会性原始历史记录在信息时代得以真实、完整、可靠保管的有力保证,能够快速、及时地满足单位行使各项职能时对文件、档案信息的需求。我们应当立足于档案学、信息学以及管理学的交叉融合,顺应并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管理的转变,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探索电子档案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形成的优越性
存储空间小,电子档案的形成可以有效地节约档案占用空间。所有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与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是相通的。无限增长的纸质文件与有限的存储空间之间存在着日益激烈的矛盾,而电子档案占据极少量空间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例如,一张光盘容量可达600—4 000MB,可存 35万张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或 10万页图形信息;而且,如果不移动存储载体,只处理信息,那么电子档案几乎无重量和体积可言。相比之下,纸质文件的笨重就显而易见了。电子档案的加入,丰富了档案管理体系,为传统的档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XX发动机厂为例,每年归档的纸质会计类档案就可高达五百余本,足以占用两个标准文件柜。且需时刻做到防尘、防霉、防虫,要求档案库必须有严格的空气温度、湿度,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纸质档案造成损坏。相比较电子档案来说,占用空间少、不会生霉等优点是纸质档案无法企及的。
另外,电子档案还具备操作方便,复制时不容易丢失信息的特点。形成档案之前的电子文件,其增、删、改等都很方便,而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保证了档案页面的整洁。并且电子档案具有高度的标准性,使之对电子档案的检索更加方便。纸质文件复制或缩微品拷贝经常会出现清晰度下降、畸变、信息丢失等问题,而电子档案的复制,由于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几乎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完全可以做到复制后得到的电子档案与原来的电子档案无任何区别。
1.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多媒体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档案的形态也随之多样化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都可以单独或相互搭配成电子档案的内容,这就造成了电子档案的多媒体集成性,使电子档案比纸质档案更加全面、形象、生动。
2.传递快捷、实现资源共享。一份纸质档案只能在某时、某地让能够接触到它的人阅读,而电子档案由于其处理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因此可以不受这种限制。网络上传递电子档案的时间是按秒计算,而同样距离的纸质档案传递则是以天计算的,二者在速度上的区别非常明显。而且,一個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以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电子档案这种不受存储载体限制的特点,使异地利用成为可能,消除了利用者的域隔阂,使利用者产生一种共享的感觉,从而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利用者可以把获得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加工处理,变成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
3.电子档案的形成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产生,使计算机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档案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查询和利用,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及繁重的编研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将会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电子档案存在的缺点
传统的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原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就不再发生变化,只要抓好保管,就能确定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与纸质文件不同的是,电子文件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其内容和形式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删改变化,并且可以储存于不同的载体,人们无法从其所包含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特征确定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以及是否完整等。
1.原始性问题。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判断和确认。传统纸质档案的原始性不仅其内容而且还通过载体、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字体、印迹甚至字迹、纸张制成材料对其原始性加以分析判断,而电子形式生成的由实态变为虚态的档案,已完全没有了这种“原始状态”,其生成时的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完全一致,可以说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
2.真实性问题。电子档案极易失真。如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操作过程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伴随其生命的始终,维护其真实性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和机会远高于传统档案;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甚至被篡改后可不留痕迹。
3.完整性问题。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很难保障。电子文件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如不及时捕获,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储存方式多样,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伴随文件处理过程而不断累加,而且形式多样、存储分散,极易丢失,往往致使电子文件来龙去脉不清。
4.安全性问题。电子数据的易更改性为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黑客”攻击以及用户根据利益需求而任意取舍甚至篡改信息,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
另外,收集过时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提供利用,读取那些过时的、技术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这就要广泛收集、保管过时技术全套软硬件,还必须保管操作这些过时技术的某些技能,还有老化和维护问题,代价十分昂贵。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针对现代化办公条件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制定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与传统的归档移交相比,电子文件的收集可以说是在瞬间完成的。在整理方面,分类、立卷、编目这种档案实体的整理工作将被多途径的电子检索方式代替,由于电子文件和载体的可分离性,其内容可不受载体的限制和束缚,所有的信息线索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的逻辑判断功能和运算速度,多途径、多角度地组配,甚至可以网上立卷,根据不同需求按文件的不同特征组成各种虚拟卷。
三、电子档案的维护
维护电子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之一,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安全性和具有保存的价值,档案部门必须重视电子档案,严格制定电子文件的操作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对电子文件实施全程监控,实行层层负责制,所有经办人员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移交、提供和利用过程中都应履行签字手续,并建立电子文件备份系统以防止其在利用过程中信息的损坏,采取定期复制以及定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查、防治,对重要文件的存储和传输实行加密技术处理等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与安全,实现文档一体化的管理。
四、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高技术的应用需要高技术的人才来管理。档案教育应及时调整专业格局,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层次和形式等方面全面更新。建立在高科技平台上的电子文件、档案必须由具备高科技素质的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来管理,因此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除提高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档案业务素质外,还应着重提高其计算机使用操作技能。在电子文件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人员要想管好它,必须了解形成电子文件的相应技术和设备,以及相应的电子计算机硬件技术。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再教育,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应注意引进多方面的人才,将懂档案业务,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当中来,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技术队伍。
以XX发动机厂为例,1994年,该厂共有专兼职档案员20人,其中,本科毕业以上的1人,大专毕业以上3人,中专及以下的16人。随着档案的增加和专业对口的要求,到2013年,该厂共有专兼职档案员50人,其中,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以上的40人,大专毕业的10人。排除近20年中档案员正常退休,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及水平也相应提高了要求。
五、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在建设初期一定要注意电子档案的保存,防止档案的遗漏损失,保证归信息的安全、完整。
第二,加快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有效集成。信息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有效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在进行档案信息化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第三,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任何先进的系统都是由人来运用的。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再先进的系统也只是一个供人欣赏的美丽花瓶,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员工对档案管理系统做到能用、会用,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使档案管理系统得到持续的改进。
数字化时代召唤数字档案,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的需要,加强科学的研究,普及教育知识、服务社会大众的需要,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需要。档案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文件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应用,档案工作所具有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属性日益增强,要做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就必须深入学习和了解新技术、新理论,并把其運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加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以及服务工作的网络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更好地做好新技术应用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