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社团自主发展模式研究
2014-10-08李汉桥
李汉桥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社团;自主发展模式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困惑,身心发生着重大变化。如何创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学生心理社团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心理协会,创建于2005年11月,其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心理协会设立宣传编辑部、拓展训练部、朋辈互助部等三个部门,并配置了心理协会活动室。台州市实验中学心理协会先后被市教育局、共青团市委评为“台州市十佳中学生社团”“台州市优秀大中学生社团”等。
台州市实验中学心理协会(简称心协,下同)自从成立以来,通过心理活动周、校园心理剧汇报表演、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心理墙报、心理小报、心理图书角、心理测验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心理活动,宣传心理知识,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心理骨干,强化了他们心理宣传员、疏导员、预警员的作用。心协营造了良好的心育氛围,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同伴辅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自主发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社团,自主确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制定社团的发展方案,自主实施社团发展规划并组织社团活动,进而开展自主评价的社团发展过程。心理社团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有其专业性,往往离不开心理教师的指导,这也造成了心理社团对指导教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以及社团自身的自我领导和决策意识不足。心理社团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影响范围小。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呢?
一、完善心理社团管理制度,促进社团自主发展
管理即培养,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为社团自主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可以最大程度激发社团的活力,激发成员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规范培训制度,学习助人的能力,让心协“能做”
加强成员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了解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对策;学习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训练咨询技巧;掌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让成员通过讲座、观看专业心理视频材料,学习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掌握助人技巧。更多的时候是采取自我成长团体辅导的形式,让成员尽早融入这一新的集体,熟悉团体活动的技巧。
岗前培训既可以提升社团成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助人及开展活动的基本技能。每个学期新成员岗前培训不少于五课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来看,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对于新成员而言影响最大,新成员获益最多。团体辅导结束后,新成员收获最多的是温暖、新鲜、快乐、成长。这种体验式培训活动让他们认识了心协,爱上了心协,并愿意为心协的发展添砖加瓦。
2.制定工作手册,进行精细化管理,让心协“会做”
精细化管理是心理社团自主发展的前提。新学期伊始,心协就要制定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行事历”,画出清晰的“路线图”。社团常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墙报、心理档案录入等,都会有相应的工作手册来指导活动的进行。工作手册详细说明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指导成员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证高质、高效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举办对外的大型活动前,要先制定一份详细的活动方案以及相关的安全预案,并报送学校德育处审批,同时还要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思想,明确职责,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3.出台考核细则,激发成员积极自主地开展工作,让心协“愿做”
明确社团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制定规范化、细致化的奖惩条例是心理社团由松散学生社团过渡到严谨的学生社团组织的必备条件。构建从上到下的层次分明的管理结构,从社长到各部门管理者依次分级,组建合理的管理层,各管理者明确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所在。为了激励成员更加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2014年4月学校出台了《台州市实验中学心理协会优秀工作者评选办法》,考核细则以正面激励为主,加分的项目共有十项。考核对象分五个部门:主席团、秘书处、宣传编辑部、拓展互助部、朋辈互助部。考核由各部门的主要干部负责,然后汇总交到秘书处,秘书处每月评出光荣之星,张贴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学期的优秀工作者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评选。
二、拓展心理社团的发展途径,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如果社团的工作仅限于内部活动,将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心理社团的自主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拓展有效的途径,结合学校现有资源,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开展以心理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以致用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发挥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2.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新型的学校德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感动学生,最终引领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德育最大的困难在于长期的“大一统”模式,让学生望而生畏,难以走近。心理社团恰好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它的保密性原则可以让学生放下顾虑,自主地表达他们真实的感受。每学期社团自主设计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并及时汇总整理成调查报告供学校参考。
3.加强专业指导,打造品牌特色活动
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对心理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校心协每年元旦期间举办“迎新年,写心语,赠礼品”的大型公益活动,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点燃希望,传递快乐。活动参与的人数众多,影响广泛,效果非常好。每年5月份举办以“5·25”为主题的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有宣传类的活动,如心理漫画、心理海报、心理手抄报征集与评比;有表演类的活动,如校园心理剧表演;有摄影类的活动,如“寻找最美的笑容”摄影比赛;有拓展训练类的活动,比如生存大挑战、“郁闷墙”等。
4.加强心理社团与其他社团的联系,鼓励“走出去”
心理社团应与其他社团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合作,以开放的态度去积极汲取营养,加速自身成长,以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地,实现共赢。例如,心协与学校“墨坊”书画社合作举行心理漫画、海报比赛,与“流火”文学社合作举行校园心理剧征文比赛等。同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社团的交流范围。学习外校心理社团的优秀做法,结合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深化社团活动。“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同伴辅导”优势
心理社团应以培育心育骨干和同伴辅导者为目标。同伴辅导是学校鉴于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在校生中挑选出部分学生,吸纳其成为心协骨干,对其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督导,以协助心理教师工作的一种辅导方式。我校在实践中强化心协成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同伴辅导的能力,使他们积极地向同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心理社团的工作更贴心、更高效。
1.增强成员的使命感,使其当好心理宣传员
每个心协成员都是“一盏灯”,可以给周围的同学带来温暖和光明。他们的阳光心态在学生群体中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每个心协成员都是心理宣传员,普及心理学知识,传递心协资讯,动员带动周围的人参加心协的活动。
2.强化责任意识,当好心理预警员
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普遍存在滞后性,即只有在问题出现了才去补救,如果发现或补救不及时可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尽管学校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还是有一些学生有了心理困惑不愿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同伴辅导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心协成员生活在学生之中,对周围同学更加了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心理帮助或转介给心理辅导教师。
3.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心理咨询员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心理依恋对象由成人转向同学和朋友,在遇到心理问题需要帮助时,往往乐于向同龄人倾诉;由于同龄人之间有相似的背景、经历、价值观等,沟通起来会更顺畅。心协成员在与同学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传递给周围的同伴。
总之,我校通过完善心理社团管理制度,拓展心理社团发展途径,发挥同伴辅导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高中心理社团自主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台州,3180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