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途小记

2014-09-30徐振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陌生故宫空气

徐振程

1.西藏之行

去的路线是温州——北京——拉萨。

去北京的飞机搁置了两个小时。看着机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在拥挤的机舱里听着身后两个老外的窃窃私语。他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读音标准且动听。在喧嚣的场合中显得小心翼翼。有些突兀。但我却这样静静的听着。如同聆听充满异国风情的乡间小曲。这样如潺潺溪水般淡淡流入胸腔的恬静与舒适感。便想起同桌曾问我的一件事。“如果让你轻松学一门外语。你会选什么?”那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英语。因为毋庸置疑。这的确是一门动听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独特韵味和和谐音律。今天。我便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巨大的引擎发出更巨大的声响。我在机舱中感觉晕眩。因为坐的时间太久。我的双腿麻木无力。于是一到目的地。我便精疲力竭。

但那种兴奋之感还在全身蔓延。如同热水沸腾。

北京。令我在幻想中向往的城市。

车子在深夜开往宾馆。因为飞机的延误。我无法去目睹北京市区的夜色。这令我怅然。看见公路的形状千篇一律。如果不是司机如此确信无疑的驾驶。我甚至认为我们的确是在同样的地方兜圈子。窗外的街道空无一人。唯有树木纤细的枝桠在路灯下暴露出来。寂静无声。嗅到污浊的空气。缓缓进入鼻腔和肺部。肮脏的尘埃在燥热的环境下更加肆意妄为。下雨般落在我脖颈未好的患处。便奇怪的发痒起来。因此每一处新鲜的痒都使我焦躁不安。

这是我所向往的地方么。我第一反应便是我不属于这里。或许这并不存在属不属于之说。这只是一个深夜乘坐大巴的匆匆过客。在这里感受不到家乡空气中的舒适和安逸所爆发的躁动和不安。陌生的城市并没有我所想的如是这般。也并不是我记忆中那个模糊地印象。北京对于我来说的全部。便仅仅只是故宫。这种乱七八糟的比喻让我忘记了这里还有街道、城市、树木。

虽然我盼望自己站在一处高的地方。可以看见夜幕下的北京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可以嗅到空气中因历史沉淀而散发出的醉人芬芳。这座历史之都穿越千年。必定有它的淡薄和笃定。于是灿烂文化渗透进任何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如影随形的空气。使我能一到达。便可以真真切切地触及到。并陶醉于此。不能自拔。如同离群失所的孤雁终于回到雁群怀抱。得到了遗失已久的归属感。

我一直相信自己与这里是亲密无间的。

此时我却在思考。到底是历史赋予北京价值。还是情感可以高于一切?

如此蜻蜓点水般掠过。让这座城失去拥有其名字的意义。

简陋的宾馆里。失落感和陌生的感觉犹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的袭击而来。打乱了我的正常思维。我不得不找到熟悉的书本。衣服。来以此慰藉此刻的心神不宁。

如果无法让自己安宁。就强迫自己去接受。

毕竟这是陌生的地方。

毕竟你无法因陌生为理由逃避周遭的一切。

毕竟你还容光焕发地迎接你的希望。

夜深了。睡去。

2.哈尔滨之行

10个小时的车程,我估计爸爸妈妈会很无聊。

温带阔叶林带,林园一片萧索景象。北风扫荡,卷起一片黄色埃土,又使其洋洋洒洒的旋转下落。我踩了一片苟延残喘的落叶,脚下哗啦啦的一声脆响,是叶肉支离破碎的嘶叫。跑到圆明园,看到西洋楼遗迹,觉得残缺也是一种美。只留下几根柱子的大水法,仍然让我觉得漂亮。撕心裂肺的漂亮与精致华丽的漂亮。如果摸着繁复的西洋花纹可以看到存留的亘古不变的时光,如果临摹这份残损可以心疼的充盈着泪水,那么站在那里恐怕会一直心情低迷下去。

我仿佛在按图索骥,十分死板呆滞。我被庄严的气氛震慑。这恐怕就是历史与时间的力量。锻造一种氛围,铸就一份沉重。我们说,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任何作品都称不上经典。这经典如久酿甘酒,日复一日香醇,年复一年余香弥漫。

我到故宫的时候,仿佛听见偌大宫殿中有孤魂嚎叫,声声惹人崩溃与恐惧。又有畸形的皇威浩荡降临,企图降服不愿离去的怨灵。这两种意志碰撞在一起,只是相持在那里,无法前行,无法停止。这使故宫,无法摆脱阴郁,无法摆脱使人畏惧的淫威。

或许还有更多。我此时坐着火车,一路向北,沿途观看苍茫的一马平川,不悲而不喜。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陌生故宫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流泪的羊
雪中故宫
什么?仅仅十年,你开玩笑,我的主!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故宫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神回复
陌生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