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评特色

2014-09-30刘珍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俞平伯

刘珍妮

内容摘要:《唐宋词选释》旨在“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为提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之用”,其在选录、注释与鉴赏三方面都表现出对唐宋词“广”、“深”方面的挖掘。

关键词:《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 注释

俞平伯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著有《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此外还写过一系列词学论文。其《选释》一书,以独特的选词标准和注释体例,展现了对唐宋词向“广”、“深”方面的挖掘的努力。

《选释》所录之词“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包括唐、《花间》、南唐三部分,共22位词人(敦煌曲子词作者不计),87首词;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共53位词人,计164首。词人以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因选者意在“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为提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之用”,因此,其选词和注释整体体现出“广”、“深”的特点。接下来,笔者就俞平伯先生的《选释》在选录、注释与鉴赏三方面来对这部词选本进行探析。

一.选录

俞平伯非常重视民间词,他在《选释》中大量选录了白话词、民间词,还有一些唐、宋文人接近民间词的作品,以表现民间词这一传统在唐、宋两代的延续。

具体从选词情况来看,所录词人较多,面较广。选录词作五首以上的主要有:刘禹锡5首、温庭筠9首、皇甫松5首、韦庄7首、李珣5首、冯延巳9首、李煜12首、欧阳修6首、苏轼19首、秦观8首、周邦彦9首、李清照13首、辛弃疾17首、姜夔9首、吴文英7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温庭筠等人词作位居前列,此可以看出俞平伯对于苏、辛等人的推崇。俞平伯认为“南唐词确推扩了‘花间的面貌,而开北宋一带的风气”;“苏、辛一路,本为词的康庄大道,而非硗确小径”;而李清照则能够相当地实行自己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这几个词家都“不受‘花间以来传统的拘束。他们不必有意变古,而事实上已在创新。”而温庭筠、韦庄、周邦彦等人则代表了花间传统的延续,他们在词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所选入词作也相对较多。

不仅所选词人的覆盖面很广,入选的词作题材、风格也十分广泛。除了一般的艳情词如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薛昭韵《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等;怀古词如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叶梦得《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等;边塞词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曹勋的《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农村词如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高篙添水面》、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等。各种题材均有代表之作。从风格上来看,《选释》所选之词作有婉约与豪放、醇雅与俚俗等多种风格。这不仅体现在整体的选词面貌上,同一个词人所选之词作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一些典型的词人如刘克庄,除了其代表作《沁园春·梦孚若》、《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等豪放词,还选录了《昭君怨·牡丹》这样一首语言质朴的咏物词。

二.注释

《选释》的注释十分注重文字的训诂、材料的汇释以及名物、风俗、地理方面的考证。

在《选释》未出版前,就刘禹锡《竹枝词》最后一句的注释问题,俞平伯先生就曾与黄君坦先生在信中探讨:“……词释中刘竹枝词即拟用之作正文,兹将注文草稿求证,急盼指明错误,幸甚幸甚。三种本子一作两‘情,一作两‘晴,唯此‘情‘晴双关互见,其间得失诚不易言。”并在注释中注明:“‘情、‘晴形似音同,流传易误。既各有合于古乐府辞例,自不妨并存。进仍从通行本作‘情字,而记其易文,以供参考。”用心之良苦,态度之谨慎,让人肃然起敬。

又如对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对“二十四桥”的考证。对姜夔词句中“二十四桥”的解释,大多释本都会引用到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但是关于“二十四桥”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桥,亦或是桥梁的总数,自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俞平伯参照了宋代沈括《补笔谈》、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引文酌定了二十四桥,认定“二十四桥”是总数,并注释说沈括“据他自注只存了八桥,到南宋姜白石时,自不会‘二十四桥仍在,但词人之言并非考据,只要那时还有若干条桥,也就不妨这样说。”而《扬州画舫录》中认为“二十四桥”为总数中之一桥专名,“‘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俞平伯否认了此说法,认为“所谓‘二十四桥、‘红药桥,又即缘杜牧之诗、姜白石得名”,这是后起的情形,不必附会到后代去,也就“不宜转用注解姜词。”一路旁征博引各种材料,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结论,足见释者之用心。

三.鉴赏

总的来说,《选释》中全篇的赏析文字并不多,更多的是对疑难字词、名物、风俗的考证。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选释》是引领读者领悟感受,而不是将自己赏析的结果授予读者。因此,俞平伯的赏析十分注重引领读者体悟词心和词境,注重解析词体结构。

比如对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解析:

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氛,却融会全篇。如起笔“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已摄尽凄婉的神情。

俞平伯对李煜这首词的解析只有短短两句话,却紧紧把握了整首词的凄凉的基调。他说词作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开篇“已摄凄婉的神情”,奠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还说“写景”和“抒情”能“融会全篇”的“凄凉气氛”,这究竟是何意呢?细细想来,这里似乎是在说如钩的残月好比一把银锁,仿佛把“清秋”锁在“深院”里;也可以说是把“深院”锁在“清秋”里。“清秋”是时间存在,而“深院”是空间存在,两者以一“锁”字连接在一起,都被统统“锁”在这“别是一般滋味”的寂寞凄凉气氛里,故而才说“凄凉的气氛,融会全篇”。俞平伯的解析并未面面俱到,但是他一针见血,紧抓要害,这就使得词的意蕴不解而解了。

俞平伯还十分注重对词体结构的解析。词心幽微,词意难觅,而只有把握了词人创作的理路,才能充分理解词意和词心。比如俞平伯对晏几道的《鹧鸪天》的赏析:

两“相逢”是本篇下片的转折关节所在。第一“相逢”实是初逢,第二“相逢”应是重逢,却同用“相逢”字。回忆本是虚,因忆而有梦,梦也是虚,却疑为实。及真的相逢,翻疑为梦。……“賸把”……意谓“只管把光明的灯火来照,却怕它还是梦”,有点担心,妙得神味。然清灯一点,不是繁华,见今昔之不同,喜极而含悲矣。……此篇笔意极细,承用杜诗,却非抄袭,意境略近司空曙,亦在同异之间。

这首词正是宋词词心“细密”的显证,俞平伯将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一一道出,抽丝剥茧,娓娓动听。两次“相逢”、“几回魂梦”之中虚实相间、悲喜交加的真情;“賸把”、“犹恐”所体现出的“喜极而含悲”的复杂心绪;梦里情怀信为真,久别重逢,竟将真疑梦所透露出的魂牵梦萦的相思。这循环往复的细密思绪的确是“妙得神味”,读者也不不难体悟,然结合杜甫和司空曙诗词,领悟能更深入一层。

缪钺先生曾说:“窃以为俞平伯氏《唐宋词选释》,甄选与评释都相当好,能得古人之用心,对读者很有益。”这是对《选释》较高也较中肯的评价。因而,对于《选释》,需认真品读,顺着先生的点拨的思路去思考,定能进一步贴近词人用心,体会先生行文之苦心。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孙玉蓉:《俞平伯书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77.

[3]施议对:《宋词正体》,澳门大学出版社,1996,6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俞平伯
俞平伯二度检讨
从一封明信片谈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友谊
俞平伯二度检讨
俞平伯二度检讨
俞平伯,最是天真无敌
你们和我不一样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最顽强的谦虚
唐弢与俞平伯如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