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2014-09-30姜春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姜春玲

内容摘要:作文训练需要系统的长期的训练。需要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感受力、创造力、观察力感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还要培养写作能力中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我通过连词成句、写周记、进行小说、诗歌创作及作文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各项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网格式训练。

关键词:作文网格训练 连词成文 周记随笔 小说诗歌 作文习作

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语文教育界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领域。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病也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题材陈旧,程式化严重,假话套话连篇,缺乏个性张扬的创作,鲜见灵性飞扬的文章。那么如何挖掘学生写作上的潜力,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激活他们创新的意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相应的写作能力。

一、用培养写作能力中的语言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的字词积累是基础知识的重点,以前我们总是让学生反复书写背诵来识记,既耗费时间,实用性又不强,学生理解不透,不太会应用。我让学生创作一段文字,把字词积累中的词全部应用在里面。学生们首先琢磨这些词在语境中的应用,其次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构思怎样的情境能把这些词语合理的运用。在揣摩中字音和字形的掌握反而成为最简单的任务。我的要求是必须原创,不能与课本的题材雷同,不能抄袭同学的。教师及时批阅,分出等级,第二天课堂利用课前活动讲评反馈,优秀的为小组多加分,不写抄袭的要扣分,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尤其读学生的优秀习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读习作要扩大范围,不限于成绩好的同学,只要有闪光点都有机会作范文来朗读,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用培周记随笔养写作能力中观察力和感悟力

周记贴近学生生活,更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易于学生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一篇周记。开始学生多写成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感受,内容单一。我慢慢引导学生把周记写成随笔,要求他们认真的观察生活,细致描摹,多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形式上尽量新颖灵活。在班级讲评时多往以上要求引导,慢慢学生的周记鲜活起来,他们描写自习课的世生百态惟妙惟肖,写老师幽默传神,写心语带有带有青春的激情和感伤。周记的形式也越来越新颖。我觉得学生的周记比作文写得好,作文的文题和应试的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三、用小说诗歌等创作培养写作能力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分章节的小说的训练,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确立几个主人公,写发生在校园内的小故事,下次还以这几个人物为主,再写另外的故事。慢慢地学生就知道把几个故事的情节连贯起来,内容上互相照应,也可以看做是一篇小说。

寒暑假期间,除了让学生读书外,我主要让他们尝试自由创作。体裁不限,大胆尝试,不能抄袭,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写日记。开学后,我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他们巨大潜力,他们写得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有十几名同学写出了上万字的小说,还有很多同学写出了优秀的散文、诗歌。

当然,学生的作品与成熟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大差距,题材多以想象的的历险生活为主,里面有许多他们读过、看过的作品的影子。他们还不太会写反映身边生活这类题材,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

四、用作文习作培养写作能力中的社会性和创新性

前几项训练侧重训练学生文学创作中想象和虚构的能力,侧重于文学表现力的训练。这些虽然也来源于生活,但毕竟离初中生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孩子们的创作大都来自阅读经验。而课堂中的作文训练必须把孩子们拉回来,让他们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引导他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训练侧重从”实”入手,让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事,从细微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感人的素材,细致描写,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告诉学生写叙事的文章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从心底流淌出的情感才最具感人的力量。其他的文体的训练侧重“新”字,做的题材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写作训练跳出课本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各种体裁也进行了灵活的训练。

经过这样的网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孩子能写小说等文学性很高的体裁,写得非常精彩,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得很多奖项。

我希望自己能作为一个使者,把我的学生引导到文学殿堂的门口,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创造中成长,最终能走进文学的大门。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市第十八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