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2014-09-30邱晓笛
邱晓笛
内容摘要: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整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及写作。
关键词:命题作文 审题 类型
在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中可以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命题作文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命题作文训练势在必行。
一.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词语,如《尝试》《肩膀》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说,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出作文标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它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材料+命题”式,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本身就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
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的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二.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一题,可以在词语前加上表示一定的内容的词语,如: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也可在尝试的后面加上一定的内容,如: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
也可在短语后面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何特点。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较具体实在,需要化实为虚;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需要虚实结合。
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虚的内涵,如:
①依靠;
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
④基础(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这里的“你”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实指时,“你”就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人,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等。
虚指时,“你”就是个抽象的事物,或者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是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
C.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而要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过河小卒》
很显然不能照字面去理解、构思,须准确揭示其真正指向,即寓意。
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的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D.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指亲情,也可是友情、爱情。
其次明确命题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
最后梳理二者间存在的关系:
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来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三.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endprint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由流行巨星迈克杰克逊的材料引出题目,限定作文题目为《找回童年》。命题思路延续了去年江西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要求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迈克杰克逊的去世轰动一时,学生应有所闻。同时我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我们。命题又点出了这个当下社会的弊端。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我们的学生尽管刚过童年阶段,但我想现在的学习压力大,快乐幸福早已不在,也有必要找回童年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命题设置,的确能够让学生好好回忆童年,找回曾经的童年。也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让这个社会好好的“回归童年”。这也契合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回归本位,回归自我。
审题关键点有二:
一、紧紧抓住“找回”二字,不要只注意“童年”两个字
二、必须明确文体
记叙文构思:文章主体写童年故事,中间应注意细节的描写,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尽量写得生动具体,切忌什么事都只写个轮廓,写个大概。在结尾处应点出“找回”,只有失去了才会找回。说明自己童年的快乐现在已经失去,只有回到记忆中去寻找那快乐美好的时光。
议论文构思:必须把“童年”抽象化,它可以象征“纯真”、“快乐”、“无忧无虑”等,然后设置论点,如找回童年,找回那纯真的年代;找回童年,找回那快乐的时光等。
也可以这样构思:为什么要找回童年——要找回童年的什么——怎样去找回。
(二).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1、对”坎“的内涵的理解与诠释:比喻个人成长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喻指一个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
所以既可以从小处入手,也可以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议这道“坎”。
2、对”跨“的理解:表示越过这道坎的行为举动或战胜一切的物质和精神的内驱力。其中包含了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的界限。这说明“跨”是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
3、对“必须”的理解: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比如当个人命途多舛时,或者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三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