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节目主持礼仪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4-09-30马少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礼仪教学创新主持人

马少楠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后,现代礼仪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越发凸显。在这种背景下,礼仪在主持人节目的渗透却落后于社会需求,言行粗陋浅薄的主持人充斥荧屏;还有一部分主持人对如何恰当掌握礼仪一头雾水,只能靠生活中自我摸索,缺少集中的训练,走了不少弯路。在这种情况下,对播音主持专业在校学生进行礼仪教学,在《节目主持学》课程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主持人 礼仪 教学创新

“同学们好,节目主持学第三次大课,我们主要探讨关于主持人礼仪方面的内容……”

“我们来晚了!”刚融入正题的教室被两个满头大汗的不速之客打破了气氛。只见这两个男生,一个穿着短袖衬衣,却规矩的打着领带,书稿在他手里不安的被转来转去,身后紧跟着的同学提着摄像机。他们在微微愠怒而莫名其妙的同学们齐刷刷的注视下走到讲台的中央,“我们是校园电视台的,来采访马老师!”话音未落,打着领带的同学抹完额头上的汗水,紧接着把湿漉漉的右手朝我伸过来,我作为难状勉强与他握手。采访中,他时而抖落肩膀上的头皮屑,时而晃动大腿,时而出言不逊,整个教室发出唏嘘和笑声。作为被采访者,我忍无可忍,一字一顿地说:“请你,从外面,把门关上。”毫无疑问,这位大大咧咧的同学做了一次非常失败的采访,而导致他失败的,是对主持人礼仪规范的无知。

作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节目主持学》的主讲教师,以上是我给《节目主持学之主持人礼仪》课程设计的别出心裁的开场。紧随这个小品之后,就是引导大家剖析刚才那位同学犯的各种错误。当然,正像我预料的那样,不是所有错误都被挑选出来,与此同时,我收获的是渴望谜底被解开的专注的眼神。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带着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正式开始了主持人礼仪的教学。

一、主持人礼仪的规范性是传播个性化与人际性的必然要求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节目主持人礼仪作为现代礼仪的一个特定领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又要遵循现代礼仪的既定规范。主持人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只有掌握礼仪规范,才能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的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信任与尊重,才能把高雅的美感呈现在节目里。

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思想解放和经济腾飞,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的先导,而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又为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但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现代社会背景中,个性化是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是克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传播的策略。不过必须强调的是,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是主持人的创作个性,个性化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个性化并非传播目的,而是优化传播的手段。个性化不能与个人化混为一谈,它必须为受众认可接受。以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自我展示、自我表现为目的都是对个性化的曲解。个性化不是目无观众,恰恰是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依靠主持人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个人魅力等获得。

“人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主持人大多采用“拟态”的人际传播,即使面前没有实在的交流对象,也格外注意营造人际交流的拟态语境,包括语言和副语言的巧妙设计;另一方面主持人节目把“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特色引入大众传播,在主持人节目中,传受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直接交流、即时反馈的交互传播模式的特点。

主持人礼仪的规范性就是传播个性化和人际性辩证统一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传播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才要对传播的人际性实现提出更高要求;而正是由于传播的人际性特点,传播的个性化魅力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日趋鲜明。在个性化和人际性的实现道路上,主持人礼仪规范的作用不可小觑。正确规范的礼仪风范,可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营造亲和的传播氛围,体现“人际性”;更可以得到受众的关注和尊重,帮助主持人实现差异化传播,形成自己的个性并为大众所接受。

然而综观当今充斥荧屏的主持人节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博人注意,主持人丝毫不讲究仪表仪态,奇装异服,搞怪发型,言行粗鲁媚俗没有尺度,完全摒弃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这正是对广播电视传播个性化的曲解,更是对传播人际性的无知。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的工作表现堪称典范。他参与节目策划、设计,给他的个性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孟非言语机智,个性鲜明并分寸适度,服装、举手投足都大方得体,充分尊重每一个嘉宾和搭档,丝毫没有轻浮戏谑之嫌。在法国专场的一期节目中,有一个细节非常让人感动:孟非在面试女嘉宾的环节里,为了活跃气氛要对一位女嘉宾行吻手礼。只见孟非把左手背在身后,用右手握住该女嘉宾的右手,俯下身子彬彬有礼的吻在自己的右手虎口处而不是女嘉宾的手上。这一个细节,充分表现了孟非高尚的情操和令人敬佩的个人修养,并且如果不是对礼仪的不断积累学习,不可能有如此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该节目大获成功、深得各个年龄层受众的喜爱,孟非的努力可圈可点。

二、主持人礼仪的规范是树立主持人形象的要求

主持人的公众形象是由其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传播工作者,代表媒体形象,是连结党和人民的纽带;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媒体的传播者,与“艺人”有本质差别。即使有些节目需要主持人活跃气氛,甚至给主持人设定特定角色,但是那终究是社会学意义上职业角色的转换。主持人是节目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民族形象、媒体形象的体现者,所以说节目主持人是“媒体立场、受众视角、个人感悟”三位一体的媒介角色。

公信力、亲和力是主持人公众形象的两大特点。来自主持人自身的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严格的自律,良好的修养都会增加公众对他们,甚至对该媒体的信赖和美誉;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散发出的令人愿意亲近、易于产生信赖感的特殊品质,是他们甚至该媒体的成功指标之一。endprint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主持人公众形象的树立过程中,良好的礼仪规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

央视主持李梓萌成长并知名于《国际时讯》,她举手投足大气飒爽,服装造型剪裁大方合体。在播《国际时讯》时,她总是略微倾斜地坐在桌前,语言轻松活泼,好像身边的一个朋友在向你讲述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儿,这一切都如此的恰当而个性鲜明。正是由于她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让很多观众记住并喜欢上了她。

三、社会的发展对主持人礼仪提出新的要求

“爱美、求美,是人的共同天性,欣赏乃至创造美的事物,是文明人的共同追求。优秀的播音作品应该是对真、善、美的完美体现,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成为传播美的使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鲁景超)

现代礼仪随着历史社会的变迁,有简单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稳定中不断变化。一方面主持人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在着装、言谈、社交、馈赠宴请等各个方面遵循全社会的现代礼仪规范,同时要随时留意、掌握变化趋势。比如男士着西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装袖口往往长于衬衣,而当今与国际接轨,衬衣袖口总要长出西装袖子外一公分左右,在教学中,我把两个时期新闻男播音员的照片拿来比较,就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差别,认识到礼仪规范的发展变化;男士西装如有三粒扣子,最上面的一粒必须要扣,中间的一粒可以扣也可以不扣,而下面的扣子绝对不能扣;西装搭配皮鞋,袜子一定要穿深色,等等。

四、教学方法创新

除了开篇的小品演示法和刚才所讲的图片比较法,我们更运用了课堂互动法、情境模拟练习法。

我提前要求大家穿正装出席本次节目主持礼仪课,大家像赴宴一样兴高采烈,在我讲授正装的国际着装规范后,进行了一个互相在对方的着装上找毛病的环节,并随课推举出搭配最得体奖和“黑莓”奖,也就是最差着装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根据我院实际,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练习。《节目主持学》大课内容结束后,新闻节目、综艺节目、访谈节目等都被涵盖在学生随后的小课练习内容之中,我们设计各种情境,大课上所讲授的礼仪知识都在小课上得到了集中的练习。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践”的原则。

有位学者曾经热情地对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学生们说:“你们是未来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力军,希望你们用大朴无华的仪表、敏捷机智的思维、典雅高贵的风度、幽默诙谐的谈吐,成为中华民族仪表、风度、语言的风范。”这是他的厚望,也是广大受众的期待,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即兴口语表达》 鲁景超

2.《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 吴郁

(作者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仪教学创新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筷子礼仪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礼仪篇(下)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