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幼儿戏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4-09-30车轶
车轶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幼儿文学的审美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幼儿戏剧因其强大的艺术包容性,以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欣赏力、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和谐的个性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 文学鉴赏 幼儿戏剧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是美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文学在美育上具有“净化”的作用,古罗马思想家贺拉斯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理论,阐述了美育与教育的关系。在中国西周时代,孔子也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通过文学艺术来进行审美教育。近代以来,完整的美育体系开始建立,德国美学家席勒于1793年出版了《审美教育书简》,系统地阐述了审美教育的相关理念,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从而将审美教育提升到“人”的高度。而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感教育”更是将抽象的美育具体化,并且身体力行而践行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剧这一艺术门类也已深入人心,并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观众的群体也越来越低龄化。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合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黑格尔说“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做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在古代希腊,艺术被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与诗,戏剧被划归诗的范畴。但是,真正的戏剧艺术应该包容诗(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因而被称为综合艺术。众多的艺术成分,是戏剧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而每一个元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可能以及彼此之间多样的配合关系,则构成了戏剧多元的艺术面貌。“这些艺术元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为学生的审美人格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戏剧文化中所折射出来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情以及独具魅力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戏剧教学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独特优势。”
幼儿戏剧是戏剧的一部分。在我国专供幼儿欣赏的戏剧起步比较晚,最初发展也很缓慢。直到20世纪初,一些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革新学校教育的时候,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才开始引进当时只有在西方学校设立的音乐、美术等课程,并提倡儿童戏剧的创作与表演,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儿童戏剧活动。这样专供幼儿欣赏的戏剧才得以出现。
幼儿戏剧是一门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主要以3—6岁的幼儿为接收对象,以人物对话为主,辅以动作、表情等手段进行舞台表演,供幼儿观看或直接参与表演。常见的幼儿戏剧种类有幼儿话剧、幼儿歌舞剧、木偶剧、故事表演、等。幼儿戏剧因其独具的综合性、普遍性和包容性,所以幼儿戏剧的教学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内涵,以及从师素质的全面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地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化的戏剧类型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千百年来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以直观的形式、鲜明的人物形象,触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同时又因其特殊的艺术手段,影响着最普遍的民众。所以,戏剧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新课标中提出了戏剧教学应该发挥的作用:“从优秀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幼儿戏剧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皮影戏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例如,歌舞剧以唱歌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话剧以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木偶戏专门用木偶表演故事;皮影戏则用驴皮制作、雕刻造型夸张艺术性很强的人物,运用灯光使影像投射的屏幕上。丰富的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把市井百态浓缩于三尺舞台之上,沉浸于其中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宜喜宜嗔,引领他们走进戏剧的世界,体验世间百态。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语言是戏剧表演的重要因素,戏剧的感染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优劣。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两种。作家通过人物语言展开冲突、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幼儿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纯粹是个性化的口语,个性化指这种语言必须符合戏剧人物的身份、品格和品质,能够生动地刻画戏剧人物的形象。例如在《小熊请客》中,开头部分狐狸的一段独白:“我的名字叫"狐狸",一肚子的坏主意,人人见我都讨厌,说我好吃懒做没出息。太阳升得高又高,可我肚子里还没吃东西,饿得我呀两条腿一点劲儿都没有了,嗨!还是让我到大树底下歇一会儿吧!”把这段独白起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突出效果,在情节还未展开之前通过这段独白就已经塑造出了狐狸好吃懒做的鲜明形象。舞台说明是剧本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物语言密切配合,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幼儿戏剧的语言不仅精彩还富有韵律感,优美的语言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戏剧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鉴赏力。
三.生动的戏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幼儿戏剧教学中,戏剧的排演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根据剧本,几人一组排演幼儿戏剧,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真分析剧本、揣摩语言,不断丰富内容,通过感受、理解与想象,把文字变成舞台上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表达对剧本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再创作,同时也深化了学习体验,产生愉悦的情绪,这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黑格尔指出“艺术家必须是创造者,他必须在他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对适当形式的知识,以及他的深刻的感受和基本的情感都熔为一炉,从这里塑造他要塑造的形象”。
四.多元化的戏剧风格健全学生的审美人格
审美人格是人格发展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格。“审美人格构建的目标在于,通过教育促使人格中的审美特征不断丰富、充实、增长和提升,达到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作为提升人格修养的手段,艺术教育可使蕴藏于生命深处的“情”得以发掘出来,用这样的一种真情去审美人生,审美生命,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审美人格。
戏剧的欣赏与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所谓审美享受,是指读者欣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自由、超越和愉悦的过程。戏剧作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蕴藏着人生的理趣,通过虚拟的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欣赏戏剧可以扩大其审美视野,满足审美期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戏剧反映现实生活,以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作为主要线索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观众能够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集中识别他人的特征与情感,认识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固有的行为规范,所以幼儿戏剧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角色定位,在社会性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戏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振兴民族精神,彰显民族艺术,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该论文系牡丹江社会科学课题项目,课题名称:文学鉴赏视域下的幼儿师范生审美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402]
参考书目:
1.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15
2.刘婷,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10.4
3.黑格尔著,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6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