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2014-09-30何日旸
何日旸
摘要:
供应链金融是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提供系统性融资的新兴业务,广西糖业产业可以利用这一融资模式来进行融资。在总结了广西糖业供应链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何针对广西糖业供应链的特点进行优化创新提出了建议,旨在推行具有特色的糖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关键词:广西糖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06-02
1 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蔗糖主产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糖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而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地位举足轻重。广西有33家制糖企业(集团)98家糖厂,制糖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广西有56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糖料蔗种植,占糖业总人口50%左右,有21个县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靠种植糖料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以2007年为例,广西糖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6.7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3.6%,位居广西工业行业第3位。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型经济产业,如何进行有效融资就成为了制约广西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信贷问题,既影响制糖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广西的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
2 广西糖业的融资现状
广西辖区80%以上的糖业贷款投向如南宁糖业、贵糖集团、东亚糖业、凤糖集团等大型集团客户。这些集团企业由于信用度高,在供应链中处于绝对核心的位置,银行均给了较高的授信额度。而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措施,企业信用不足,尤其是上游蔗农缺乏相应的信用评级方法,很难取得银行支持。制糖企业的主要贷款品种是流动资金贷款,占整个集团贷款的90%以上,主要用途是收购糖蔗原料环节和作为产成品销售环节的库存资金。同时,信用贷款是糖业集团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据统计,糖业贷款采用抵押和质押方式约占40%,关联保证和信用约占到60%以上,如南宁糖业抵押率就只有9%。伍卫(2007)认为这必然将种植风险、糖厂生产风险、下游公司的市场风险集中在集团企业,同时放大集团信用,银行贷款给这些糖业集团后的贷款能否及时归还很值得关注。
制糖集团在得到贷款后,会将贷款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生产用品,蔗农可以凭借合约申请得到这些生产用品,费用将在甘蔗交收后进行结算,这其实也是一种预付款形式。制糖企业为了鼓励蔗农进行甘蔗种植,往往是低息甚至是无息发放这些预付款,但是制糖企业却背负着巨额贷款带来的巨额利息,这就给制糖企业增加了很多运营成本。在近几年糖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制糖企业的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的收益,银行却由于政策的原因还是持续向制糖企业输送资金,这同样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广西糖业想要得到健康地发展,银行想要从制糖企业的贷款中获得利益,就必须解决制糖企业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
3 农业供应链金融
自从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后,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就吸引国内银行从业者、学者们的目光。黄安妮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部的交易结构,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以真实交易为基础,以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依据,以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的企业提供包括封闭授信支持、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
与主要面对工业供应链的传统供应链金融产品相比,农业供应链以其独特的供应链特点另外形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张艳婷认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类似,农业供应链链条包括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生产前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农业产品的生产环节、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农产品最终消费环节。银行则是对这个农业供应链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就是加工销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为整个供应链链条不同节点的企业进行授信。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比较晚,2006年深圳银行才第一次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尤其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更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各商业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企业的间接授信来实现的,这种授信方式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的,在保障贷款资金的用途的基础上还能防止逆向选择行为,同时,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还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国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业务类型。
3.1 仓单融资
在仓单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不以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或信用记录作为发放贷款的主要考察对象,而是根据抵押物的价值来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所以企业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就成为银行进行授信的主要依据。在农业领域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等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因此仓单融资就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中主要的业务类型之一。
3.2 承兑汇票保贴
承兑汇票保贴即销货企业将其现在(或将来)基于其与购货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承兑汇票保贴的实质就是银行通过收购债权的方式对销货企业提供融资。在一般的农业供应链中,风险就从制糖企业转移到成品糖收购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要减轻很多。
3.3 反向保理
反向保理是指银行和资金实力强大、信用情况好的优质的大农业企业签订协议,对供应链上有供货关系的农户提供保理融资。这是最能体现供应链金融理念的融资业务。这个模式的运行方式是由核心企业签发应收账款凭证给农民,农民向银行以这应收账款凭证作保申请贷款,农民用所贷资金组织农业生产,产品成熟时将产品转让给核心企业,票据到期后,核心企业向银行付款冲销农民交付给银行的应付账款。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使农民获得可所需的生产资金,又能够在不增加产品收购商的贷款压力下保障其货源,还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共赢。endprint
4 广西糖业实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4.1 蔗糖产业供应链
糖业供应链链条上的实体包括了蔗农、制糖企业、经销商、用户和物流公司等。一条完整的蔗糖产业供应链通常始于蔗农,止于糖产品的最终用户。目前制糖企业的物流主要还是在蔗糖成熟的季节向运输公司租赁大车来运输甘蔗,而供应链上的物流最佳方式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承担物流工作,这样会使得制糖企业运输成本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糖厂不需要对每一个大车司机都分配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只需要告知物流企业整体的运输方案,其他就可以由物流企业来布置每一辆车的工作任务,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都较高,制糖企业不需要担心运输过程中出现太大的问题。蔗糖产业供应链是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整条供应链的主导者是制糖企业。作为蔗糖产业供应链上的核心,制糖企业连接了蔗农和与最终消费者相连的糖产品经销商,制糖企业往往事先与蔗农签订购买合同,并对其进行甘蔗生产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帮助蔗农们种植好甘蔗,到了甘蔗收获季节,糖厂则以商议好的价格收购成熟的甘蔗。
4.2 糖业供应链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的供应链比起来,糖业供应链有以下特点:
(1)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更紧密。传统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并不密切,往往核心企业有很多个供应商可供选择,当上游供应商需要贷款的时候很难让核心企业出面为其作保。而农业核心企业与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则紧密得多,尤其是制糖企业与蔗农的联系十分紧密。制糖企业的蔗区是由政府划分的,在很多年内都不会发生变动,而蔗区内的蔗农种植的甘蔗往往也是供给同一家制糖企业。而且蔗农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购买肥料、种子等生产用品,这一部分的贷款制糖企业可以提供担保。
(2)贷款具有季节性。传统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是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短缺,这笔钱银行贷出去后比较难以判断什么时候能够回款,这也是造成核心企业不愿意为上下游企业作保的一个原因。而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农民所种植的作物是有季节性的,银行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回款,而且现在很多农作物都是作为期货被估价的,银行也方便判断农作物的价格。
4.3 目前开展糖业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困难
糖业供应链链条的紧密性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可是目前针对糖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却鲜有出现,目前制糖企业融资所运用到的还是传统的融资模式,这给制糖企业跟银行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供应链金融难以展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业供应链之间缺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甘蔗成熟后制糖企业是向运输公司租借运输车辆进行运输,甘蔗运输过来后就直接进行榨糖,产成品也直接放在制糖企业的仓库中进行储存。这种模式下银行很难对供应链的物流情况进行监督。
(2)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型产业,在政策上是受到特殊对待的。即使在糖价持续走低,制糖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几个大型的制糖企业集团可以以相对容易的方式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一般的农业供应链链条上,核心企业是与上游的中小型企业合作,并不是直接与零散的农户进行合作。而糖业供应链链条上,制糖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是直接与蔗农进行合作的。这样分散的农户会大幅增加银行的信用评价工作。
5 糖业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出现的比较晚,发展还不充分,尤其是农业的核心企业还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核心企业,农业的核心企业往往要配合上游的农民或者养殖公司来进行加工制作,因此对于是否能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复制到农业中来以及如何复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很多商业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角度并未把农业供应链金融作为单独的信贷业务进行开展。而糖业供应链金融要想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还要针对广西糖业的现状进行改进和创新。
5.1 “制糖企业+农村合作社+银行”模式
对于有条件的蔗区建立“制糖企业+合作社+银行”模式,蔗农通过合作社形式对种植甘蔗的土地进行流转、整合,由每家每户单独种植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化和规模化管理。然后银行与农村合作社签订协议,以农村合作社代替农民作为承贷主体来申请贷款,制糖企业提供连带保证责任。然后农村合作社与制糖企业签订甘蔗购销合同。银行再与制糖企业签订协议,由制糖企业协助银行将农村合作社贷款本息从甘蔗收购款中代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封闭运行。农村合作社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物流中转站代替对甘蔗的运输进行监督。这种方式方便银行对糖业供应链上游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
这样的模式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对于蔗农来说,这样的方式将他们从土地解放出来,因为广西是一个多山地形,农民分到的土地并不都适合种植甘蔗,很多农民将甘蔗种在坡上,用平整的土地来种植水稻之类的农作物。这样的种植方式不利于管理,在收割的时候也不利于用机械收割,只能用人力进行收割,这就增大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和劳动时间。如果统一在一片较为平整的土地上集体种植甘蔗的话既利于管理,又利于机械收割。对于制糖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稳定了原料基地,降低了财务成本,便于实施低成本战略。对于银行而言,这种模式在低风险的条件下,开拓了新的业务品种,增加了客户群,差异化经营策略得以实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5.2 “制糖公司+银行+蔗农”模式
对于土地极为分散、难以建立农村合作社的蔗区就采取“制糖公司+银行+蔗农”的模式。农户与制糖企业签订订单;然后农民向银行提交制糖企业开出的应付账款凭证,银行为提交应付账款凭证的农户发放贷款;待收割后,农户按照订单向制糖企业出售甘蔗,而制糖企业按订单收购甘蔗,然后制糖企业直接打款给银行冲销那些应付账款。这就是典型的反向保理业务。
这种模式利用制糖企业与蔗农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以合同、协议等方式作为支撑,实现资金流在制糖企业、蔗农、银行之间封闭运行,在保证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缓解了蔗农融资难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制糖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银行的风险。
5.3 “制糖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蔗农”模式
当前,农业风险保护体系的缺少是农业供应链资金使用的最难跨越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防范农业供应链的资金的体系风险,组建农业风险保护体系。这需要保险公司参与到整个糖业供应链的监管过程中,随时对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政府需要加强对方面农业问题的关注。这个模式的运行方式可以参照国外较为成熟的成果:中央财政和地方性财政按比例提供专项资金,交由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进行分配管理;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为蔗糖行业和其他农产品提供保险。
保险公司的进入使供应链上制糖公司、银行和农民所背负的风险大为减少,而且保险公司也能拓展新的业务产品,实现各方的互利互惠。政府的介入也能加强蔗农的种植信心,增加种植积极性。
6 结语
糖业供应链信贷模式,研发设计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顺应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拓了金融服务的创新。通过充分发挥资金的驱动作用,以利益为基础把糖业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广西糖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融资困难的问题,有助于广西“甜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武平.供应链金融在广西蔗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12):46-49.
[2]伍卫.对广西制糖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构想[J].广西金融研究,2007,(3):29-32.
[3]黄安妮.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52-53.
[4]张艳婷.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任悦.黑龙江省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6]Ying Yin, Zongwei Luo,Yulian Fei. Risk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in Warehouse Financing[Z].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