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影响审计成果运用的因素及对策
2014-09-30祝松梅
祝松梅
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环节,审计成果的运用,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做好审计成果的运用,不仅能够纠错防弊,堵塞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避免经济损失,还能督促完善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使企业内部审计的“卫士、护士和谋士”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发现企业内部审计成果利用差强人意,内部审计工作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就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因素和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35-01
1 企业内部影响审计成果运用的因素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未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对审计成果重视不够。少数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审计结果是对自身工作的否定,因此审计成果的利用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审计成果或被束之高阁,或“就事论事、避重就轻”,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完全落实,企业管理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审计工作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2)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缺少保障。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不明确,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和整改落实机制不健全,如对于审计成果运用缺乏工作机制,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审计成果难以被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部门使用,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共享,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审计成果整改运用的落实督办制度欠缺,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审计整改成了审计部门的整改,审计成果的利用缺少保障。
(3)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意识欠缺。个别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局限性,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职业判断力不强,仅限于揭露处理问题,不善于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本质,从体制、机制上和企业制度建设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导致提示问题不充分,改进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审计成果差强人意。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意识欠缺,没有认识到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性,重审计,轻整改,认为审计整改是他人的责任范围,因此对于审计成果的利用不关心,不认真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使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成果的利用缺乏监督与反馈,审计成果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4)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不重视、不配合,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对象的充分利用。一些被审计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或置之不理,或“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致使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类似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审计成果的运用根本就无从谈起。对于审计整改意见,大多是企业分管领导召集财务、企管等部室开会研究决定,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可能很少能够参与其中,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打折扣。
2 企业内部确保审计成果充分利用的对策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确保审计成果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应当从加强宣传、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意识、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修订和完善企业制度、建立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合作、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效率等入手,建立有效可行的审计成果应用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效果。
(1)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对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认识和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成果运用工作,积极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实现审计成果的通俗化,增加审计成果运用的受众,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企业广播、企业内部网专栏、编写《审计工作信息》等方式,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审计成果的运用效果,提高企业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同感,扩大内部审计和审计成果的影响。各部门既可以对照分析,同时也引入了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职工监督和舆论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向分管领导报送审计成果,以利于领导掌握情况,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通过领导的影响力有力地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抓好整改。
(2)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成果质量,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一是要加强企业内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应做到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重点,总结规律,从管理和效益以及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有质量的审计建议,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成果的“含金量”。二是要丰富审计手段,如利用网络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借助外部审计、专项检查结论等方法,若企业内审工作受限于内审人员短缺或专业的局限性,还可以行业、系统内外单位专业人士或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在本企业内审部门的带领下开展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把篇幅长,专业性强的审计报告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的简报,既便于领导人员阅读,又易于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和理解。
(3)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保障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组织机制和督办考核机制,规范审计成果运用程序,打破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局限,把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变成企业的决策行为。通过建立规范的审计成果运用制度,从运用程序、内容上明确相关部门的权限与职责,对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式方法、目标要求、信息反馈、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使审计成果运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是要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对象根据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组织讨论、按量、质、期要求制定审计整改工作计划,将审计整改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上报企业领导层,经批准后实施。被审计对象要按整改时间节点对审计整改完成情况进行报告,对未能按期整改完毕的要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二是要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为保证审计整改真正落到实处,内审部门应加强审计整改的跟踪检查和后续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对象的整改落实情况、整改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给予业务指导,对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三是要建立审计整改督导和考核制度。将审计整改内容纳入企业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中,对于整改不到位、整改效果不明显、不能举一反三、屡查屡犯的,将审计整改结果与被审计对象的薪金收入、任职考核评价挂钩,对于审计整改督办不力的,要追究督办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以制度保障审计整改效果。
(4)加强沟通,强化部门之间合作,审计成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效率。建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不定期召开专业会议,通报审计整改工作进展,协调审计成果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开言路,寻求共识;定期或不定期向分管、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保障审计成果运用的顺利进行。积极就审计成果与相关的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或生产技术管理等部门沟通,就审计成果运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效率。如就被审计对象的遵纪守法、廉政建设相关内容向纪检监察部门通报,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对被审计对象考核处理的依据;就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考核、管理干部的依据;向企业管理部门通报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审计成果,以利于企业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制度设计,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向财务部门通报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审计成果,以便加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对于针对企业的大修工程、技改项目等开展的专项绩效审计成果,尤其是对大修、技改工程实施效果的审计评价,要及时通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增收节支。
企业内部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规避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还能促进企业内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审计服务水平,所以企业要及时总结审计经验,探求审计规律,提升审计成果层次,扩大审计成果影响,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