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4-09-30谢英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语文课堂策略

谢英杰

内容摘要:“主动参与”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动参与 语文课堂 策略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和谐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

在传统的课堂上,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一副师道尊严,学生在下面稍有动静则瞪眼睛、拍桌子,一顿训斥。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全无。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应是平等民主的人文场所,教师应给学生和蔼、可亲、可近的形象,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某门课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情感驾驭能力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本领。而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教育民主,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引导和殷切希望的结果,绝不能随意扼杀。

学生在答题时犯错,不要急于否定,应该耐心细致地分析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让他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例如,复习《师说》一课,学生板演“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时,竟译成“文章句子停顿不知道去向老师请教;(人生)困惑的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但老师没有立即批评否定,而是引导他说明翻译的依据,再对照文言翻译规则和现代汉语语法广泛,使其自觉纠正这种不伦不类带有欧化语言的说话方式,这也是流沙河先生在他的《笑说蟹文之灾》所批评的不良文风。

二、架设拓展思维桥梁,让学生能够参与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创设情境和条件,积极开展合作互动、交流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1.妙设情境,呈现问题——初步参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也就是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操作方法是:

(1)科学导入,明确目标。大体表现为:由复习旧课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轶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如在教授《雨铃霖》时,这样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熠熠生辉。我们已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豪放派豪迈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词风截然相反的婉约派最具代表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这“雨霖铃”是词牌,假如我们仿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给《雨铃霖》拟一个标题的话,大家看拟一个什么题目最恰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进而议论纷纷。我趁机启发: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给一段文章、一幅画或一张照片拟个题目之类的事。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线索或是对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甚至体现了作品的主旨,所以大家还得紧扣这首词的内容寻找关键词语。经过反复阅读、交流、比较,大家达成了共识,用“伤离别”最切合文意,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情。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首词进行更深入探究学习,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情境,引趣激思。具体做法:精心设问,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情境特别是需探究的问题。问题“陌生化”,提出的问题富有创造性,即使老问题也要新问法,力求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难度适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既不能使学生答不出,也不能无需思考就能答,要“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要多层面,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可能性,设置的问题有层次和梯度。

2.启迪思维,自学找疑——自主参与。自学即自主建构阶段,功能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发展主体参与能力的前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基本能力,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引导学生自读、自疑,具体做到:

(1)自读自练,掌握双基。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练习、观察、思考,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自主进行感悟、体验和加工。理解概念、规律,总结得出规律的方法。即:获取有用信息,理解概念规律,总结思维方法,初建知识体系。

(2)构建问题空间,进行逻辑推理,再认识,再发现,完成“自主建构。按照教师提供的“导学案”,通过读、视(电视、录像)、听(录音、讲解)、练,分析问题由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观察中多种可能的中间状态和途径,精心构建问题空间。能释义、陈述、转换问题的表述。能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综合等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类比、归纳、演绎、内插、外推等逻辑推理的方法能调用已有知识去适应新问题要求。能逻辑新知识在原有知识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完成自主建构。即:构建问题空间,教学逻辑推理,调用已有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3)质疑、求异,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不同角度审视、质疑、求异,利用发散思维、聚合、想象、灵感等创新思维方法和回忆、类比、假设、实验验证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思考能否采用其他独特方法得出现有结论。即: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

(4)反思、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回忆类似问题,对手段——目的的分析,寻找子目标,利用假设、实验检验等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合理性和适应性,防止失误。

(5)实施解决问题方案。整体审视,局部突破,细致周到,勇于开拓,不怕挫折,坚持不懈,讲究方法,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3.多维互动,讨论质疑——合作参与。这是自主建构的持续,功能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1)互相检查。按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

(2)协商对话,交流讨论。讨论的话题有:①自信解决不了的问题;②感兴趣的问题;③提出的新问题;④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形式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参加的对象有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有教师参与的讨论等。教师参与其中,是首席和组织者。

(3)相互评价。对他人真诚赞赏、客观批评;对自己,自我赏识,发现不足,建立自信。

4.精讲析疑,总结升华——深入参与。这是自主建构的巩固、延伸阶段,功能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创新。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反馈,作评价式、解疑式讲评,师生进行有深度的问答交流,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深入的参与。

(1)学生评讲。①概括、总结问题,认识事物本质。②讲方法、体验、疑惑。③评价他人的思维闪光点,同时自我赏识。④展示新思维、新方法和运用于实践的新思考。

(2)教师评讲。①针对展示建构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讲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不是取代学生的“自主建构”。②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围绕知识主线和道德主线。③针对学生思维闪光点,借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延伸,评方法,评技艺。④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鼓励质疑、求异,点拨创新动机、方向、方法。鼓励课外探索,提出课外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的意见。⑤出示纲要信号。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知识迁移,便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3)评讲方式。无论是学生评讲还是老师评讲,既可按小组进行,也可按大组进行,以实效为准,灵活多变。

(4)教师三不讲:学生看书能懂的不讲;看书不懂但想一想、自悟能懂的不讲;自悟不懂但小组讨论能懂的不讲。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语文课堂策略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