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探究颜渊地位

2014-09-30黄文正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论语

黄文正

内容摘要:《论语》共载入十三则弟子向孔子问仁的对话,去除非直接性的问仁,余有八则。针对弟子问仁这一共同的问题,对孔子给出不同答复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樊迟、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张、颜渊问仁所得到的答复,得出孔子对颜渊问仁犹为推重,表明颜渊在孔门弟子中地位之重,是孔子最为倚重的衣钵传承者。同时,这也可用来解释颜渊受世人推重的现象及其对儒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必然性。

关键词:《论语》 颜渊问仁 克己复礼

《论语》中共载有十三则弟子问仁,其中,樊迟与子贡各三次,子张两次,颜回、仲弓、司马牛、原宪、宰我各一次。同一性的问题中孔子给出的答复是各异的,孔子的回答所侧重的面也是极有讲究的。十三则中直接问仁的有樊迟三则、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张、颜渊各一则。去除非直接性的五则问仁,即子贡两则,子张一则,原宪一则,宰我一则,将问题的探究着重于其余八则。八则之中,颜渊问仁与众弟子问仁而获得的答复各异,即便每则所问之辞的背景或有不同,也仍是具有比较分析价值的。

一.樊迟问仁

①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③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以上三则是《论语》中樊迟问仁。第一则,孔子答,仁德之人须付出而后方有收获,这便可谓是仁德之人了。这则可参见“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论语·颜渊》)杨伯峻先生言:“孔子对樊迟两次说这样的话,是不是樊迟有坐享其成的想法。”1杨树达先生亦认为:“先事后得,即此先难后获也。夫子一再以此告樊迟,盖意在救其短与。”2第二则,孔子以“爱人”应对,即要有爱人之心。第三则,孔子回答,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为别人忠心诚意。即便是到了蛮夷之邦,也不能废弃。显然,孔子是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自我规范、工作的责任感、与人交际的道德操守来作答的。

二.仲弓问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孔子答,出门像是去接待宾客一样,役使百姓像是去承当大的祀典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切莫强加于人。在职位上不对工作产生怨恨,不在岗位上也没有什么怨恨。仲弓即冉雍,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言其“仁而不佞”(《论语·公冶长》)。孔子又曾褒奖其“可使南面”(《论语·雍也》)钱穆先生解,“南面:人君听政之位。言冉雍之才德,可使任诸侯也。”3仲弓问仁,反映孔子以守礼观念,不违礼来要求弟子。

三.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孔子答,仁者,他的言语也迟钝。司马牛紧承着孔子答复又问,言语迟钝,这样就算是仁了吗?孔子又答道,事情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4由此可见,孔子是针对司马牛的性格缺陷进行教育的,希望他规避自身缺陷,从而趋近于仁。

四.子贡问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如何去实行仁,孔子答,工匠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好,须磨利自己的器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事奉那些贤德的官长,结交那些士人之中的仁者。“《集释》《集解》孔曰:言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5在子贡问仁中,孔子将答复的植入点放到一个具体的邦国,希望子贡可以磨砺德行,结交邦国贤德大夫和具备仁者德行的士人。孔子曾言其为“瑚琏”(《论语·公冶长》)。“《朱注》: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6孔子重周礼,故而重视用以维持周礼的器具,而以“瑚琏”称子贡,器重子贡,自不必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所费笔墨最多,也足以见子贡的位置之重。

五.子张问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子张问仁,孔子答,躬身践行庄重、宽厚、诚实、敏锐、惠爱五种品德。并且对于子张的追问,孔子做了详细的阐释,庄重便可以回避侮辱,宽厚会得到众人的拥戴,诚实可以得到别人的任用,敏于事则做事功效卓著,惠爱施于人便可以使役人。孔子的答复是针对修身的,也流露出对子张的器重。子张,出身微贱,且有罪愆,学于孔子门下而终成“显士”。孔子卒后,子张继师业,扬儒道,以教授终。其后来的实践也是可以体现孔子知人的。

六.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杨伯峻为“克己复礼”作注,其注云:左传昭公十二年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7仁、礼是紧密相关的,孔子言语之间涉及“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孔子所执念的儒家大道核心。寄望颜渊可以躬身作则,即“为仁由己”。并用“天下”来作为其言语的适用范围,这在其他弟子问仁的情境之中是没有表现的。孔门四科,颜渊列于“德行”科,孔子将孔门部分弟子分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且不说“言语、政事、文学”有没有层级高下之分,但就孔子平生言行、实践来看,“德行”是放在首位的,四科中,“德行”具有领起之效,是其它三科的基础。“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德行”是为政之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德行”是学文之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德行”是言语之基。三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德行”的制约。此外,颜渊又被孔子置于“德行”科的首位,孔子对颜渊的重视,不言而喻。

综上,对孔子弟子问仁的归纳分析,樊迟问仁,可能是针对其不劳而获的个性,其余二则,一则强调爱人,一则强调律己、责任感、与人交际的道德操守;仲弓问仁,孔子强调工作、职位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以封国的执事来要求他,并告诫他以恕道;司马牛问仁,孔子是针对其多言且躁的性格;子贡问仁,孔子以邦国治理者的身份加以要求,让他养利器,结交贤能来治邦;子张问仁,孔子强调当以五德修身,唯有修身方有可成;而颜渊问仁,孔子尤其重视,提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最为推重的就是“仁”、“礼”,与颜渊谈话,言语间将自己的抱复,自己所欲推行的道表现出来,是对颜渊寄予重望,希望可承其衣钵,推行“仁”、“礼”。由此可以初步推出,颜渊是孔门弟子中的分量极重的一位,是孔子最为推重的弟子。

此外,《论语》记载的以下四点也可以作为颜渊地位之重和孔子重视颜渊的辅证。一是,孔子称赞颜渊的记载最多,质量也最高;二是,孔门弟子与颜渊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颜渊的地位之重,如“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三是,颜渊早死,孔子为其悲恸,如“颜渊死,子哭之恸。”(《论语·先进》)(孔子十分注重礼节,自然不会轻易丧失礼节,即便是颜渊的丧葬之礼。颜渊死,《论语》既载有孔子过度悲恸失礼之节,也载有不愿为颜渊越礼办丧葬的情节),并且颜渊死后,孔子屡屡对其追忆、感慨,不胜惋惜。四是,孔门四科中将颜渊列入“德行”科的首位。

综上,可以探究出颜渊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是孔子极为倚重的弟子。颜渊不仅为世人所推重,汉代更是尊其为七十二贤人之首,也被推行儒道的帝王所推重。如唐太宗尊其为“先师”,唐玄宗尊其为“兖公”以及宋真宗、元文宗等也对其进行封号。诸如此类推重颜渊的现象,是可以通过对《论语》中相关的记载进行归纳分析后给以解释的。另外,也表明颜渊对儒家学说的弘扬所做出特殊贡献是具有其必然性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61页.

[2]杨树达.论语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44页.

[3]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126页.

[4]司马迁.史记[M].湖南:岳麓书社,2012年,第988页.

[5]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453页.

[6]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147页.

[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21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漫画欣赏《论语》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