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内涵、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2014-09-30陈洪权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原则

陈洪权

摘 要: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院系学生工作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定和判断的一项基础管理活动,具有评价前提一致性与内容差异性、评价指标科学性与方法有效性、评价层次针对性与结果实用性三个特征。评价工作应以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遵循基础性指标评价与发展性指标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结合、定量化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结合、诊断性评价与鉴定性评价结合、权威性评价和公众性评价结合的五大原则,确保评价工作科学性与评价结果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指导思想;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贯彻“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增强院系学生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内涵及特征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院系学生工作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定和判断,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调控培养目标,从而实现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整体优化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管理活动。

(一)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内涵

学生工作评价的内涵应该立足于办学方向与学校定位,明确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原则和评价目的等要素。根据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定义,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内涵是,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校的科学定位,依据院系学生工作的职责界定,按照规范、系统和科学化的原则,对学生工作进行系统地测评、评价与判断,其目的是提高院系学生工作水平,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特征

现阶段,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评价前提的一致性与评价内容的差异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①。中国学者将大学使命归纳为四项基本内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尽管各高校由此诞生的大学精神千差万别,但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根本任务没有改变,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既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又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细化。因此,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必须固守“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大前提。同时,院系学生工作评价还因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以及职业型)的定位不同、院系的学科及专业背景差异,其评价的指标内容及其权重设定应有所不同。

2.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从狭义上看,学生工作特指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从广义上看,学生工作则指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过程,包括做人、做事、成人、成才诸多环节。院系学生工作内涵直接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其科学性体现在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院系学生工作,绝对不能以偏概全。学生工作评价的目的性决定着评价方法选择性,而评价方法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推动院系学生工作上新的台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诊断性测评比鉴定测评的意义更大,描述性评价比结论性评价意义深远,只有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工作的拓展性,更能直观地评判学生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3. 评价层次的针对性与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评价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高等学校的评价;二是学校对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评价;三是各二级学院对学生工作者个体进行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在第一和第三层面上的评价开展得比较顺利,成效也较为显著。但在第二个层面上的评价显得比较薄弱①。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是对院系级学生工作状况与效果的考量,为院系改进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在各院系横向对比中突显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彰显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总结经验,促进创新。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的对象有别于对院系学生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应该直接针对院系各专业育人成果。通过过程的评价控制,为院系学生工作者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或方向指南。这样,可以视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作出多种评价周期决策,其评价结果可即时应用于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管理和高校人才培养政策调控之中。

二、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的指导思想

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的指导思想是评价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指导评价活动的理论遵循,是评价目标定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应该坚持以下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成长在评价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现实的人就是历史主体”的科学观点,不仅是马克思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②。高校是青年学生成长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的根本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院系学生工作评价要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主动研究影响“现实的人”——大学生群体的一切因素,包括心理、需求、关系及成长规律。现代教育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反思性实践”③,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便无从体现。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基点应该是大学生的发展成长过程,评价的重心应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必须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以及校内资源的育人效能,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发展观。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主体的合理性和评价内容的完整性。

从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引导学生成才,重视大学生的内存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大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关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全提升,促进大学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等的全面发展等,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注意其科学性,既要将评价焦点定位于学生主体成长过程,又要兼顾学生工作保障体系构建;既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结果,又要重视成长过程的积累;既要对静态指标作出评价,还要对动态指标作出评断。评价主体上必须注意其合理性,既要有管理层的意见,又要有一线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既要关注校内专家的评估,还要重视社会单位的考量。评价内容上必须注意完整性,既要从群体层面作出评价,又要对个性典型加以评价;既要对专业素养进行评价,也要对人文素养鉴定。

(三)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工作始终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为导向。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始终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切实发挥好思政教育生命线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阵地,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顺平.以生为本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121.

② 孙承叔.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69-70.

③ 郭立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传承与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9):115-118.

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目标设计、评价过程的优化、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切实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引领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建立覆盖学生成长的德、智、体、美多个层面系统评价体系,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情况,指导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三、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评价内容要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结合

1. 过程性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动态公平

过程性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其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客观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成果,从而产生强化作用。这里的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工作全过程的各阶段经常性的考评、检测和督导。院系学生工作的过程性评价要立足院系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专业素养形成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品德与观念形成的不同认知体验等,加强对学生工作过程的督导检查,不断地收集整理学生工作过程信息,检测有关数据,考评有关项目和对象,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实际,保障评价工作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 结论性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静态公平

结论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基本活动结束后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和鉴定。对院系学生工作的终极业绩,如各类获奖等级与数量的认定,外语等级通过率,学位授予率等进行评价,有利于把握学生工作成就导向。

就学生个体而言,成长是一个台阶梯增的过程。离开了对学生成长进步过程的监控,其评价的效果难免挂一漏万。评价工作应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同时,院系学生工作评价还要把握学生工作“量”积累到“质”飞跃的节点,选择关键性的指标作出结论性的判断。

(二)评价方法要定量化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结合

1. 定量化评价保证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院系学生工作定量化的评价具有客观性、不可变更性的优点,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2. 描述性评价保证评价方法的全面性

但过多地强调定量化的评价,又难以全面概述学生工作的内涵。学生工作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的多方面,同时效果也有显在和潜在、短期和长远之分,这就决定很难用一种单一、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而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评价①。在量化的基础上作定性的描述,尽可能让定性指标有量的测定,最终在深入发掘学生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以定性为主的科学评价。因此,评价方式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出其适用性。

(三)评价工作要诊断性评价与鉴定性评价结合

1. 诊断性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工作的完善

以了解学生工作现状或诊断学生工作存在问题为目的的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评价者从表面特征与标志观察搜寻入手,继而深入分析问题与原因,诊断“症状”,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方案。院系学生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诊断评价,可以为推动学生工作的深入发展,起积极作用。

2. 鉴定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工作等级界定

鉴定性评价也称“考核性评价”,是指评价主体采用科学方法通过一定方式收集被评价者在学生工作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评价目标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院系学生工作鉴定性评价体现于评价标准上的等级化,评价结论的而非数字化上。

(四)评价主体要权威性评价和公众性评价结合

权威性评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公众性评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社会认同度。

所谓权威性评价,即要求评价者是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士或学生工作专家。公众性评价即应该多让一些有代表性的院系学生工作相关方(如媒体、家长、用人单位等)参加评价。院系学生工作评价主体中高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如,学校学生工作处)、教学督导工作室、教育评价专家等,由于他们熟知大学使命与大学精神,懂得大学专业教育过程与学生成长规律,熟悉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其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体现有效性。同时,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因此,院系学生工作评价的主体还应该考虑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让评价结果体现社会认同。重视发挥高校院系级自我评价的作用。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五)评价指标要基础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结合

院系学生工作的本质是育人。评价院系学生工作的优劣等次,既要将为学生成长提供外围条件的基础性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如学生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制度规范设计、硬件设施投入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也要将学生工作发展性指标,如品德修养、创新成果、学业素质、社会评价等目标纳入指标体系之中。基础性指标是前提,发展性指标是方向。两类指标相结合共同组成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浅谈对口升学英语复习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课标指导思想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