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儿童早期阅读
2014-09-29刘云峰郭培霞
刘云峰 郭培霞
摘 要: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的核心,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了解儿童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儿童早期阅读。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儿童早期阅读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早期阅读要保持快乐的心态,持之以恒。
关键词:家长;早期阅读;王芗远;少年诗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69-0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假说”:4岁达到了智力的50%,8岁80%,剩下20%是从8到17岁将近10年里获得的[1]。人的智力发展主要集中在儿童早期,早期教育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是指学龄前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对视觉刺激材料的感知,在观察、思维和想象的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的过程。对婴幼儿来说,一切与阅读活动相关的行为包括视觉、听觉、口语,甚至触觉都可算作阅读。
早期阅读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视觉材料的刺激,加快儿童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通过对视觉材料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帮助发展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知识丰富、学习成绩优异,缺乏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更容易产生适应上的困难。
二、如何做好早期阅读
(一)更新教育观念
人们常常认为婴幼儿是无能的、被动的个体。研究证明,婴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其探求、模仿、接受、记忆和想象力是成年人望尘莫及的。
1.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2]。如果孩子天天听母语,语言就会注入他的潜意识,所以2、3岁的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听话、说话。人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因而能够同步、相似发展。如果孩子一出生就通过适当的文字和图画刺激视觉的发展,也能像听觉语言一样,不知不觉学会识字阅读。
2.寓教于乐。玩是儿童的天性,要坚持快乐阅读的原则。早期阅读能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带给儿童当下快乐也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早期阅读重在快乐的过程体验,任何功利性或者强迫性的阅读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感到烦躁、疲倦、饥饿,或者父母情绪不佳,应该先停下来,调整好状态。坚持快乐阅读的同时要持之以恒,重视孩子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贵在坚持,孩子生病住院或者一段沉闷的长途旅行带上几本图画书也可以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3.做学习型家长。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只是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要想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父母,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首先,家庭教育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每个孩子的性格、智力以及兴趣爱好也都存在着差异;第三,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变化、不断生成的过程。作为家长除了了解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孩子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孩子的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二)优化教导策略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孩子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和保持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水平、阅读兴趣和生活经验来选择。直觉行动思维是3岁前儿童的典型思维形式,3~4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5~6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低幼儿童应以选择具有动感的、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儿歌、动物故事为主,随着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增加童话和神话故事、儿童连环画、卡通画、漫画等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图书要求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形象逼真、以图为主、字体较大。经常带孩子一起去书店或图书馆,指导儿童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也是激发儿童阅读内在动机的机会。
2.阅读与互动。(1)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图画书或故事书的一种阅读活动,它不以教育为明显目的,却能对儿童发展带来长期而巨大的影响。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父母和儿童通过提问、对话、讨论和游戏的互动活动引导儿童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和表达,共同享受图书的过程。(2)与日常生活情境互动。不限于图文的阅读,要在生活中阅读,在大自然中阅读,把故事带进生活中,把生活带进故事中。家长利用生活中的某个环节来迁移所看过的故事,让阅读的乐趣与价值自然渗透到日常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根据生活中出现的情境,选择相关的阅读,把生活融入阅读。(3)注意阅读技巧。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时间越短,需要讲究技巧。讲故事要做到声情并茂,还要辅之以各种肢体语言。编故事、演故事、猜故事既可独立进行,也可贯穿于同一故事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可以选择长篇故事分节阅读,每次恰到好处地停在悬念处,有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4)读书、画画、游戏等多种方式互相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绝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在幼儿活动的地方播放童话、儿歌、童谣等,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氛围;根据阅读故事内容,可以选择画画、折纸、手工、迷宫、粘贴等形式来表现,让阅读活动向生活的纵深延伸;也可以结合故事安排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3.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阅读材料要随手可得。在孩子活动的区域恰当地放一些阅读材料并及时更新,让孩子始终保持新鲜感。即使没有新书,也要“以旧为新”,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
案例:
王芗远,1998年生。写诗、童话、小说。2011年参加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初赛作品《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受邀担任“雪夜漫谈”、“网易读书”、“天天向上”、“非常了得”节目嘉宾。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汉诗》《诗林》《长江文艺》及多种选本。2013年6月,诗集《布袋里的信仰》入选“湖北青年作家创作丛书”并出版;9月,参加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为最年轻代表;2014年,参加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现就读于华师一附中。
诗人张执浩这样评价:“王芗远的诗歌也许是对当代成人诗坛的善意提醒。这个90后阳光少年几乎看不出他是在‘写诗,而是在用眼睛、耳朵和鼻子感受诗的存在。他的思维无拘无束,语言有着让人膛目结舌的跳跃性,在天真的语调里还原了那些被我们丢失了的对人间的感受力。”[3]王芗远的早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阅读给他带来的丰厚回报。
王芗远的阅读启蒙是在4、5个月大的时候。每次我们下班回家,他都兴奋得踢打着双腿,张开小手迫不及待从爷爷怀中扑过来。我们给他讲故事、念儿歌,夸张而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吸引着他。一听到“笨小熊踢足球”他就会情不自禁地踢打起自己的双脚。孩子每天都期待着这样的时刻。一次,他拿起一本故事书,用手指指我的嘴巴,再指指自己的耳朵——原来他是要我给他讲故事!阅读就这样自然地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早期阅读以读图为主,图画书主要依靠生动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画来叙说故事。我们讲述故事中聊聊几个文字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则集中在对图画的观察与想象上,图画为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阅读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王芗远2岁时,给他几本绘本,他可以翻来覆去独自看上一个多小时。
有段时间,一家人常常在睡前轮流编故事。在我们的故事里,万事万物都有了灵性,泥土和风展开对话,蚯蚓和小鸡可以做朋友,蚂蚁们手牵手散步等想象自由驰骋。幼儿园时,他曾一度每天口述,叫我们记下来,说要编成一本书。他的创作欲大概就是这段时间培养起来的吧。
游戏、表演和竞赛是阅读过程中最快乐的环节。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玩(结果往往是孩子“胜出”),积木、卡片、拼图、扑克牌、手工等多都配有图形和名称,是我们经常用到的。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游戏形式,对应图片的名称他很快就能掌握。王芗远对文字很敏感,2岁左右,他就已经认识一些汉字了,在遇见认识的字时会兴奋地指给我们看。我们夸张、惊喜的反应让他非常享受。龟兔赛跑之类的表演也是孩子乐此不疲的。王芗远4、5岁时特别喜欢奥特曼,常常听着奥特曼的故事入睡,和爸爸做游戏,也总要爸爸扮演怪兽。在这些游戏中,孩子既获得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又无形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健全的人格。
模仿是创造的开始。王芗远刚学习独立上厕所时,喜欢学着大人,拿张报纸像模像样蹲在那里看,不过是倒着放的,令人捧腹。我们都是教师,阅读和书写是生活的常态,孩子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三人常常各自看书,互不干扰。
我们将书放在孩子随手可得的地方,这样他就能很自然地从一种活动状态转移到阅读中。在阅读互动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孩子阶段性的兴趣点,补充新的阅读材料。买书也是王芗远很快乐的事,遇到特别的日子或者孩子情绪不佳,我们会带他逛书店。
王芗远热爱绘画、音乐,梦想做一个音乐人。初中两年,他先是迷上吉他,后来是架子鼓。对于诗歌和音乐,他这样理解:“一些小句聚拢了取暖,便有了诗;一些小话聚拢了取暖,便有了歌。”[4]
阅读丰富了他的知识,增强了理解力,使他在学习上应付自如。他的学习基本都是独立完成,即使是一年级,我们也很少帮他读题,陪做作业。阅读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家长。王芗远初中跳过一级,跳级之后,仍能保持相对轻松的学习状态,让我们做父母的也感到惊讶。初中毕业,王芗远被华师一附中“特招”录取。现在,他独自求学省城,环境的变化没有改变他阅读的嗜好,阅读已经融进了他的生命。
——————————
参考文献:
〔1〕李胜春.关于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2):70~72.
〔2〕冯德全.早教革命[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109.
〔3〕张执浩.诗空间[J].长江文艺,2013(6):106.
〔4〕王芗远.布袋里的信仰·自序.[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6.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