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话语误解
2014-09-29成燕
成燕
摘 要: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和听话人的推理行为共同作用下互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言语交际中的误解行为,需从说话人的明示行为以及听话人在认知语境这样一个心理结构体存在下的推理行为两方面,来看言语交际中的误解。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无意识的误解行为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语误解;明示推理;语境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96-02
本文主要运用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来分析言语误解的产生,及产生的内在机制。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机制,将人类的交际活动也归为一种认知活动,而其基础就是交际活动中的话语的关联性。关联信息就是根据话语的注意焦点,值得听话人注意的信息,人类的认知也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并且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一、从交际看理解过程
交际中的理解过程分为解码和推理两个阶段。言语交际中存在说话人和听话人这两个个体。说话人将自己的意图发出并传达给听话人,听话人在解码阶段只能将说话人的声音先在大脑里解码成与声音有关的一定意义的组合,此时获得的只能是话语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语法规则组合的话语的字面意义),即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此阶段是为理解过程提供信息输入的。推理属于理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能否理解的基础。推理阶段将交际视为一个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推理阶段是该话语的隐含信息即从非明说的意义中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因此,强调以推理为中心的理解观表明,听话人的推理往往不能与说话人想表达的意图相契合,这样就会产生误解。
言语交际过程实际是一个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认为人类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一个明示与推理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说话人的明示与听话人的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明示过程来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示意过程,就是说话人明白地表示某事的意图。例如:
甲:周末去看话剧吗?
乙:我有作业要写。
说话人乙明白地告诉对方“我有作业要写”这一信息,也即明确地表达说话人具有明白地表示某事意图的一种行为。但是,这个话语所表达的只是语义表征上所具有的信息意图,而说话人最终所要传递的交际意图往往需要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比如“周末我不去看话剧”这样的交际意图。由此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生成一定的话语,并通过该话语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
从听话人的推理过程来看,交际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听话人的推理。如果听话人所推理的结果最终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相契合,即说话人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听话人清楚地理解了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这就是一种互明,也是言语交际的理想状态。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期待自己的意图被听话人理解、接受,听话人也同样期待自己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把握说话人的意图。然而,实际的交际中并不能达到这样理想的互明,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误解:第一种,从交际的结果来看,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和听话人获取的意图不一致或完全不相同,即听话人在获得信息意图后,没能正确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第二种,从听话人推理理解的主观作用上来讲,听话人没有获取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即听话人在解码的层次上就未能正确获取信息意图,从而未能推导出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视为一个明示推理行为,那么,误解的产生从外部机制来讲,即从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和听话人的推理行为来讲,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说话人的明示行为不明确,说话人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信息意图,致使听话人推理不出说话人的最终意图;第二,与说话人的推理能力、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有关。认知环境是以百科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听话人的脑海里,由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三种信息组成。由于认知环境的个体差异,因而对同一话语的理解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理解交际的基础是共有的认知环境。因此,作为说话人,除了有明确的明示行为以外,还需要在交谈前充分考虑到听话人因素,考虑到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及认知水平。
二、从关联理论的语境观来看
关联理论认为,要清楚把握并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信息,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来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思想上的沟通,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明示行为传递的信息进行推理。语境和话语本身具有关联性,正因为这种关联的存在促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进行推理。
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境是一个变量。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更为动态的语境观:将语境视为一个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建构体,是听话人有关世界的假设子集,也就是说语境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话语理解的过程也是听话人为每一个话语构建新的语境假设的过程。
语境作为一个变量,分为说话人设想的语境(说话人语境)和听话人使用的语境(听话人语境)。这样两个语境分别存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中。
如图所示,听话人只能选择与自己的语境有关联的理解,有可能是误解,是由于语境效果欠缺而未能产生足够的关联。在言语交际中,对语境假设起引导作用的是说话人的语境,说话人可以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语境假设,语境假设越趋同,交际就越成功。说话人与听话人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假设,只有交际双方找到共同的语境假设,寻找到最佳关联,这样的交际才是成功的。
甲:老张,今儿这么早就下班了?
乙:今儿没上班。
甲:为什么没去呢?
此例中甲是根据自己的语境假设(“老张今天应该上班”)来生成话语的,但这个语境假设是错误的。甲第一句的询问应该是不关联的,他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回答,但这并没有影响交际的继续进行。因为乙的回答使甲获得了新的信息:老张今天没上班。根据乙所传递的信息,甲需要对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进行调整和选择,于是出现了第二次询问,交际就这样进行下去。
在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对语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它是听话人头脑中关于这个世界的一系列的假设,不仅包括听话人所获得的来自上下文的语义表征的信息,也包括先期储存于头脑中的记忆。它以一系列观念的形式储存于听话人的大脑中,由此形成了一个潜在的认知语境(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语境)。作为在关联原则支配下的交际行为,如果没能从某一段话语中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者便错误地寻求关联,从而产生了话语误解。
语境作为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心理表征存在于听话人的大脑中,影响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印象造成我们对所听到的话语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有时候对问题看法总会打上“我以为”的标签。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对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很重要。在言语交际中,影响话语理解的正是构成语境的一系列假设。听话人认知话语信息的过程是随着在言语交际中,不断获取的新信息来改变、丰富自己的语境假设,并随着语境信息的增加一步步由语言意义过渡到言语意义,由信息意图过渡到交际意图,最终进入到言语主体的心理层次。
三、从交际中的关联性来看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过程,就是根据说话人提供的新信息寻找与语境假设有关联的信息,而听话人要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就必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努力。听话人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和理解话语时的心理努力程度共同作用并影响关联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反应如下:
推理时所付出的心理努力越小,其关联性越大,交际就越成功。话语理解时人们付出的努力也有程度问题,因人而异。造成理解者心理努力大小除了理解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外,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例如:(1)被理解话语的复杂程度,在信息处理时,人们总是会以最少的努力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2)说话人所发出的信息是否能提供一个让交际双方互明的语境假设。
要使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成功传递给听话人,说话人要使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要取得最佳关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话语的语境效果足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2)听话人为取得语境效果而付出了努力。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视为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即说话人的明示和听话人的推理相结合的过程。从这个层面看,避免话语误解的产生,作为说话人要有准确清楚的明示行为,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从而使听话人在获得准确的信息意图的基础上推理出交际意图。而听话人的推理是能否正确理解的基础,基于个体的推理能力、认知环境差异,说话人在交际前也应充分选择与听话人推理能力相适应的话语。同时,作为听话人而言,要通过推理获得说话人正确的交际意图,不得不依赖语境。由于认知语境作为一个心理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听话人应该在不断获取的新信息中,适当地改变、调整自己的语境假设,交际双方的语境假设越趋同,交际就越成功。误解作为交际中的常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尽可能减少误解。
——————————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大学生出版社,2008.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宗世海.论误解形成的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5〕师艳芳.从关联理论看隐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蔚华.关联理论与话语误解探微[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