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2014-09-29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电影评介 2014年6期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漂流记荒岛

□文/马 迪,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图书《鲁滨逊漂流记》封面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英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成为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因而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浅析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巨变,政治、经济都面临着巨大危机,战争也接踵而来,“侵略”和“杀戮”使人类的价值观面临崩溃。欧洲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引导下,欧洲各国陆续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在此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现实主义(Realism)又被称为写实主义,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在《论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一书中正式提出“现实主义文学”,继而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明确的划分,席勒在书中认为具有“人文性”、“能反映客观生活的”、“朴素的”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同时针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进行区分:自然主义是“庸俗的自然”,所展示的具有表象性,而现实主义为我们深层挖掘具有内在性的“真实的自然”。继而席勒将“现实主义”构建在悲观主义与人文道德的基础上,在文学作品中展示出“人性的丑恶”与“命运的悲剧性”。美国文学批评家R.Wellek在其著作《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针对“现实主义”进行诠释:现实主义具有“人道性”、“批判性”、“真实性”、“历史性”和“客观性”,继而“现实主义具有历史性,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发展。”现实主义文学作为自觉发展而来的流派,因而部分专家认为可以将其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继而又将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细分为:神话现实主义、古典时期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直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而《鲁滨逊漂流记》则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杰出作品,也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初是以“劳资矛盾”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由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所处小资产阶级,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继而为我们展示出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和资产阶级的罪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名利场》为我们展示出在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丑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七十、八十年代后通过小说和喜剧形式,为我们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现实社会中文化、道德、政治、宗教的黑暗和罪恶。

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有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创作的《玛丽·巴顿》、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的《雾都孤儿》、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的《简爱》、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名利场》。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则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造成深远的影响。

二、《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The adventure and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是由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创作并成为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十七世纪初期,是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此时英国正处于社会分层阶段,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英国在经历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英国十七世纪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埋下伏笔,继而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展示出浓郁的殖民特征。《鲁滨逊漂流记》是典型的荒岛文学,在书中对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28年进行深入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揭露出英国殖民扩张的时代背景。

三、《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英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出英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社会发展历程及殖民主义特征。

(一)作品取材及人物塑造的现实性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其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塑造来源于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Alexander Selkirk),而荒岛生存28年,也是对真实事件的再加工。1704年亚历山大在航行中途由于和船长发生冲突,继而导致被流放在荒岛上独自生活4年之久,直至1708年才随着过往的商船驶回英国。福笛就以该事件为题材进行文学加工,经过加工后鲁滨逊成为亚历山大的文学形象,以商人的身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而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展现出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文明。该作品基于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事件基础上构建出鲁滨逊,使小说既具有真实性又兼具艺术性。

(二)时代背景的现实性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十七世纪初,也是英国殖民主义发展迅速时期,英国在经历工业革命后,士气得到空前的高涨,也加紧对海外的侵略扩张。在小说中将鲁滨逊置身于一个荒岛中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环境中,鲁滨逊将现代文明的思想和文化成果对荒岛进行征服、改造,这也揭示出英国殖民者运用“现代文明”对落后民族的奴化,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出英国血腥的殖民时期。《鲁滨逊漂流记》是典型的荒岛文学,主人公在恶劣的环境中与自然抗争,鲁滨逊通过顽强的斗志、开拓的精神谋求生存,在荒岛生存之初鲁滨逊凭借打猎为生,随后逐渐开始畜牧农耕,这也展现出人类社会从渔猎时期向农耕文明发展的过程。

结语

本文首先针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进行研究,探讨现实主义文学的界定和特征,其次针对《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取材及社会背景的现实性进行分析,继而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鲁滨逊漂流记漂流记荒岛
漂流记
荒岛求生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叮叮猴荒岛历险记
枧潭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