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庭剧中话语冲突的顺应性分析

2014-09-29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电影评介 2014年6期
关键词:何平安琪顺应性

□文/周 娜,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电视剧《断奶》剧照

“顺应论由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提出。他认为顺应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能够使人类从各种变异可能选项里做出商讨选择以满足基本的交际需求。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可从如下四个维度进行解释: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的结构对象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 。”[1]本文拟从顺应过程的环境因素视角来剖析冲突话语,寻求冲突产生的原因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和谐。

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应该调整语言而做出顺应。但因为交际双方的性别观、家庭关系、价值观、学识、生活经历及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语言的选择,难免会在某种因素上会出现不顺应的状况,而导致冲突的爆发。

一、性别因素的不顺应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都市里人们的思想早已摆脱传统的男尊女卑或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了,主张的是男女平等,可是一旦沉浸在旧思想的老一代们还要用过去的性别观念来控制年轻的一代,矛盾就会爆发。

例如:

俊鹏奶奶:“别的事情我不管,但是这个原则问题,我是一定要坚持的,我们老家的规矩啊,男人是不能进厨房的。因为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男做女工,发财不凶。男人要是进了厨房啊,这个家就发不起来了。”

安琪舅妈:“奶奶,奶奶是年龄大了!你的观念未免有些老套,您说的这句话我事可以理解。”

俊鹏阿姨:“哎,安琪舅妈,您这话说得不好,什么叫观念老套啊?”

这段语篇选自现代大陆热播剧《断奶》,安妮和俊鹏刚刚组建家庭,可是在生活上还是一塌糊涂,不能做好家务,不会做饭,安琪舅妈来帮忙教他们这些生活技能,可是却受到俊鹏奶奶的反对,理由是进厨房本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安琪一家人生活在上海,对于传统的男女分工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俊鹏家人对于传统封建男女分工观念的恪守,使她们在语言的选择上忽视了性别因素所以导致两家人陷入话语冲突之中,家庭聚会也不欢而散。

二、生活经历的不顺应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不同时代的人们生活经历不同,所主张的生活理念也会不同,交际双方不去考虑另一方的生活经历,而一味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强求另一方难免也会产生不愉快的结局。

例如:

陈寒秋:“是,是,我烧点热水马上洗!”

袁刚母亲:“你看你,就是金贵,不就生个孩子吗。好吃好喝的,还不能动弹,在床上养着吧,你啊,真该过过苦日子!你看我们那年轻时候啊,烧热水,那废柴火啊,舍不得,到了,什么事都得自己做,这么多年了啊,你看啊,咱家,里里外外,我哪样落下了?这胳膊腿,还不是好好的”

陈涵秋:“妈,那现在不是条件好了么,要是你们以前有这个条件,也不至于受那份苦啊。”

袁刚母亲:“你什么意思啊?那你是说我虐待你了,是不是啊!”

陈涵秋:“我没那意思,妈,我的意思是我错了,我被家里惯坏了,要说苦,我们当年也吃过。那也不能为了吃苦而吃苦吧,没有这个道理。”

这段语篇选自大陆连续剧《大家庭》。陈涵秋自幼生活在条件不错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医生,文革时期曾下放农村,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结婚回城后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可是总是受到婆婆的埋怨,婆婆看不惯陈涵秋讲究生活质量,不懂得吃苦,没有顾及到陈涵秋的生活经历,所以表达的言辞里不免有些直接,让人难以接受,而引来陈涵秋的不满和反驳,使得两人心中产生隔阂。

三、价值观的不顺应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它直观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理想和生活信念。当交际一方的价值观与另一方的价值观不同,甚至是对立时,如果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价值追求,往往会使冲突产生。

例如:

陈涵秋:“我在电大报了个班,下了班就去上课了。”

陈涵秋婆婆:“是吗,你报了个会计班,你可真闲得慌,不是我说你啊,涵秋啊,就家里这些活,就够你干的了,你还到外面学什么会计,你累不累啊?你都是一个孩子的妈了,还跟着一群孩子坐在教室里当学生,丢不丢人。”

陈涵秋:“我不吃了?”

陈涵秋婆婆:“学什么学啊,学业顶个屁用啊,顶饭吃么,有本事你就多往家里挣点钱回来。你要是挣不来钱,你就正正经经的工作。带孩子,她要能把孩子带好,我就谢天谢地,谢天谢地了。”

这段语篇同样选自《大家庭》,陈涵秋因为曾下放农村,又结婚生子使得自己没有机会去考大学,可出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她一直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便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可这种不断追求知识去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在婆婆看来非常不切实际,婆婆觉得有孩子的女人的价值就应该通过照顾家庭来实现,而忽视了对陈涵秋的价值观的顺应,让陈涵秋深感委屈而与婆婆发生口角。

四、家族关系的不顺应

在中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旦夫妻一方无法融入到对方的家庭,不顾及对方的家庭关系,矛盾就容易产生。

例如:

冯雪:“你家有让人开心的事么?就说这买车,老三摇号,咱家花钱,买了车之后呢,让老大媳妇开,一个比一个会算计。我真受不了你们家。”

何平:“受不了,受不了咱离婚。”

冯雪:“你说什么呢,受不了就离婚啊。”

何平:“那你说怎么办,你说我怎么办?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弟弟,一个是我嫂子,我把他们三个全提溜出去,全宰了,你觉得行么。”

冯雪:“宰了倒不用,咱搬走就行了。”

何平:“搬哪去,搬月亮上去啊!”

这一段语篇选自大陆连续剧《媳妇的三国时代》。冯雪和何平结婚后,一直生活在何平家人身边。由于何平经营公司,收入颇丰,一直补贴家人。冯雪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有份稳定并体面的工作,对于何平家人长时间以来对自己丈夫的经济依赖感到不满,便发起牢骚,忽视了对自己丈夫的家庭关系的顺应,何平无法忍受,夫妻之间产生矛盾。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中国式大家庭可能将不断地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和矛盾,家庭成员间也会不免因此产生隔阂,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如果家庭成员在日常交流中能积极顺应语境中的客观因素,努力避免话语冲突,不仅能让生活美满幸福,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毛颖哲.家庭成员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何平安琪顺应性
Phase-field modeling of faceted growth in solidification of alloys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9.到那边哭去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Topological Dark Matter from the Theory of Composite Electroweak Symmetry Breaking∗
找不同
更名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