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研究

2014-09-28伍佳文祁春节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贸易量鲜果柑橘

伍佳文,祁春节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柑橘类水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作为世界第一大类水果,柑橘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是柑橘原产国,也是柑橘生产大国。2008年中国柑橘总产量达到2 331 万t,第一次超过巴西成为世界第一大柑橘生产国,2012年中国柑橘产量达到3 167.80 万t,占全世界柑橘产量的20%以上,仍居世界首位。但中国不是柑橘贸易大国。加入WTO 后,中国柑橘鲜果出口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108.22 万t,在世界柑橘鲜果出口中的份额也攀升到8.03%。但是,相对于占世界柑橘产量五分之一强的比重而言,中国柑橘鲜果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份额仍然较小,潜力亟待挖掘。

中国柑橘类鲜果主要出口流向是亚洲,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2012年我国柑橘鲜果出口国家前五名依次为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本文以市场细分理论为基础,构建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法,对2012年中国柑橘鲜果出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细分类型提出相应的贸易对策建议。

1 指标选择及依据

选取合适的指标对于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研究至关重要。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可获得性最为关键。因此,要平衡理论框架的完整性和实证分析的可行性这两个方面[1]。借鉴国内外部分学者的研究,结合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指标应该遵循的科学性(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造)、导向性(对实现中国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起导向性作用)、可操作性(研究可以实施,包括数据可查等)及独立性(尽量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使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等基本原则[2],经过反复论证,本文建立了包括地理指数、人口指数、使用率指数、经济指数、贸易指数等5个层面的准则指标以及10 项个体指标[3](见表1)。构建该指标体系有助于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测定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标准。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聚类分析法

表1 我国柑橘鲜果出口市场细分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具体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相似程度较大的指标聚合为一类,其中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将性质差别较大的聚合到不同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指标聚合完毕。其优点在于:①可以综合利用多个变量的信息对样本进行分类;②聚类结果形式简明、直观;③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比传统分类方法更细致、全面、合理。

聚类分析应用于出口市场细分弥补了基础分析对出口市场细分的不足,其目的在于将多个国家分为若干市场,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挖掘每个市场的潜力。通过实例研究证明,系统聚类法可以在市场细分方面取得客观、合理、有效的结论[4]。

2.2样本国家(地区)范围

考虑到中国柑橘出口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择2012年我国柑橘鲜果42个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范围(表2)。

表2 样本国家(地区)列表

2.3 数据来源及说明

柑橘鲜果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司UNCOMTRADE 数据库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经统一计算后得出。柑橘分类按照HS 编码分类方法进行。各国GDP、国民收入来自IMF、世界银行,价格数据采用(进)出口国的出口金额除以(进)出口总量。为消除单位不同对指标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差变换法将不同单位的变量进行转换,具体公式为:

3 聚类结果与分析

结合我国柑橘鲜果出口目标市场特征,将43个样本国家(地区)分为四种类型:(1)贸易量大、低门槛市场;(2)贸易量较大、高门槛市场;(3)贸易量小、低门槛市场;(4)贸易量小、高门槛市场。运用SAS9.1 软件对收集的10个标准化处理的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样本国家(地区)聚类分析结果

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各个国家(地区)的归类与柑橘鲜果贸易实际情况大致相同。下面就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分类特征。

(1)贸易量大、低门槛市场。该类型国家(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柑橘鲜果出口市场,2012年我国对上述国家(地区)柑橘鲜果的出口量占到了我国总出口量的92.73%,其中仅东盟国家就占到了68.87%。2006年,我国出口到东盟的柑橘鲜果数量和金额分别为27.18 万t和9 555.49 万美元,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我国出口到东盟的柑橘鲜果数量和金额分别为60.46 万t和40622.23 万t,无论从贸易量还是贸易额来看,我国对东盟国家柑橘鲜果的出口总体上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5]。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水果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而我国柑橘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与这两个地区的距离近,柑橘运输方便,贮运成本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三个国家与我国毗邻,相对贸易距离较近,且国内几无柑橘生产,所以我国对这三个国家的柑橘鲜果出口量很大。加拿大本国不生产柑橘,我国的温州蜜柑于1974年进入加拿大市场,加拿大人喜食柑橘不仅因为因其口味和历史习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蜜柑易剥皮,无核,对老人小孩来说非常方便、安全,因此,我国蜜柑在加拿大市场的销量有增无减[6]。

(2)贸易量较大、高门槛市场。这类市场都是欧洲国家,其中大部分是欧盟成员国。柑橘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廉价,因此相对这类国家,中国的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2004年后,欧盟国家从中国进口柑橘鲜果数量开始快速增加。欧盟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柑橘鲜果是葡萄柚和柚类,占其柑橘鲜果总进口量的99%以上。尽管中国对欧盟柑橘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欧盟国家市场准入门槛很高,相关标准涉及到社会责任、环境、卫生、安全使用以及管理等诸多领域,中国的柑橘鲜果经常达不到其进口标准,特别是欧盟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柑橘鲜果出口的要求非常苛刻[7]。

(3)贸易量小、低门槛市场。除非洲的毛里求斯外,其他都属于西亚和西南亚国家。中国的柑橘鲜果出口到西亚这些市场,途径高原、高山和诸多中亚国家,交通运输非常不便。柑橘鲜果运到西亚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货轮,而货轮运输时间长,柑橘的新鲜得不到保障,容易腐烂,这就造成了高昂的贮运成本,抬高了我国柑橘鲜果在西亚市场上的售价,降低了柑橘鲜果竞争力[8]。2006年以前我国与非洲国家没有开展柑橘贸易,2006 后对非洲的毛里求斯进行柑橘鲜果出口,但因毛里求斯市场容量不大、经济欠发达以及与我国的距离较远,出口量较小。

(4)贸易量小、高门槛市场。该类型的3个国家都属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大,国内有柑橘生产。美国是经济强国、人口大国,柑橘需求量大;同时美国也是世界性的柑橘生产和贸易大国,柑橘消费多以鲜榨橙汁为主,而中国以出口柑橘鲜果为主,与其消费需求不相匹配,所以出口量不大。日本和韩国与我国的地理距离较近,但是由于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我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柑橘出口量较小。日本和韩国对农药残留均有一系列检测标准,尤其是日本,在2006年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制定的农残标准多达235 项,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农药残留最为苛刻的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农药检测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超出了中国相关残留标准范围。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如何将我国柑橘产量优势转化为促进柑橘鲜果出口的能力,以及采取何种政策来增加对“贸易量小、低门槛市场”和“贸易量小、高门槛市场”柑橘鲜果的出口是值得探讨的重点。

对于第一类市场,我国每年的柑橘鲜果出口量都占到了出口总量的90%以上,应立足传统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拓展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来巩固和发展这类市场,一是通过积极参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事务,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贸易伙伴关系这一能动作用的优势,为中国的柑橘鲜果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与各国加强经贸合作关系,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协定,为中国柑橘鲜果的出口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于第二类高端市场,我国的低价竞争已经不适用,应该立足于品质、品牌、价格和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应对欧盟出口的我国柑橘生产的源头要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柑橘鲜果生产的安全与质量,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柑橘鲜果出口的种植履历,实施柑橘鲜果可追踪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达到欧盟良好农业操作规范(EUREPGAP)标准的国际认证要求[9]。柑橘生产和加工企业应该对欧盟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柑橘鲜果出口整个过程符合欧盟的标准;同时了解欧盟国家的需求和偏好,如对食品的营养和健康的重视、对方便实用性食品的需求等等,开发柑橘鲜果深加工产品,为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

对于第三类市场,应采用先进的保鲜包装技术并完善冷链物流储藏运输设备,确保柑橘运输绿色通道的畅通;深入研究这类国家的柑橘鲜果市场,充分了解市场交易的供需信息,与各国进口商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互信互惠;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建立与西亚地区柑橘鲜果贸易的营销网络,既要对柑橘鲜果出口的交通设备加强投入,扩大鲜果贮藏、保鲜和转运能力,也要建立西亚地区柑橘鲜果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以便准确和及时的指导中国柑橘出口商。

对于第四类市场,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喜食橙汁和橙子,我国柑橘出口结构多以宽皮橘为主,应该适当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宽皮橘的种植,增加甜橙的种植范围,尤其是优质脐橙的生产,从巴西、阿根廷这些以甜橙种植为主的国家引进美国消费者喜欢的甜橙品种的种植,从而开发美国市场。而对于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我国应该:第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制定柑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s)的经验,把国外先进柑橘农药残留标准和我国贸易壁垒措施结合起来,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MRLs 体系;第二,强化信息传递和市场预警作用,了解柑橘农药残留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向,通过信息传递共享提升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御能力,以建立健全柑橘MRLs 预警机制[10]。但值得一提的是,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保持理性,将贸易重点放在成熟和潜力较大的市场,保持市场敏感度,找准时机开拓新兴市场。

[1]李 飞,刘明葳.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17.

[2]王伟新,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28-133.

[3]安玉发,陈丽芬.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细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4]付大友,袁 东.聚类分析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72.

[5]李树丽,祁春节.中国—东盟零关税时代对中国柑橘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6):7-11.

[6]曹恒龙,王立顺,朱顺理.加拿大柑橘市场考察报告[J].浙江柑桔,1989,(2):44-45.

[7]杨淼淼.欧盟柑橘市场分析及中国出口机会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请补充引用内容的页码)

[8]李秋萍.西亚地区柑橘鲜果市场分析及中国出口潜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请补充引用内容的页码).

[9]吕建兴,祁春节.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柑橘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3):252-257.

[10]马 强,祁春节.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中国大陆柑橘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3-58.

猜你喜欢

贸易量鲜果柑橘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评估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以“互联网+”助推丹东鲜果产业发展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