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2014-09-27赵亮朱启才
赵亮+朱启才
摘 要:云南省作为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着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目前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从制度的视角对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出一些关于制度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文化产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 )17-0043-04
一、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大省,位于西南边陲,受到周边邻国的影响,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丰富深邃的民族文献古籍、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这些沉淀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构成了发展云南省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
(一)云南省文化资源丰富且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
云南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早,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早期就对全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广播影视、娱乐传媒、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给广大国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云南省文化产业经过了思考起步、探索推进、快速发展的过程,就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云南特色的发展道路。云南省人文资源丰富,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彝族、白族、壮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云南省独有民族,又有众多民族分跨中越、中老、中缅国境而居。除此之外,云南省还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澄江动物化石群,有人类和猿类共同的祖先——那玛古猿的化石基地,还有苍山洱海玉龙雪山,这些都是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独有的文化遗产优势。
(二)云南省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
目前,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已完成了产业规划,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行动纲要,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5%;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 2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8%,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就业率有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左右,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2001年云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未含个体经济)118.03亿元;2005年达到274.72亿元,增长1.33倍,年均增长23.52%。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含个体经济)由2001年的69.43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83.58亿元,增长1.64倍,年均增长27.52%,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
(三)云南省政府对于文化产业采取了大力的扶持政策
从2011年起,云南省明确每年新增文化用地1万亩。云南省全年建设用地在14万亩左右,明确提出1万亩文化用地还是第一次,这将有利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文化产业集聚。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为1亿元,原来这一资金额度为2 500万元,同时,建立10亿元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与此同时,省级文化事业建设费增加到每年8 000万元。省财政设立了1 000万元的云南文艺表彰经费。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4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1%,初步具备了支柱产业的条件,云南省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份。
(四)云南省文化产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云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制度缺陷。首先,资源总体开发力度不足与有效利用率不高,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其次,文化产业精品产品少,大多质量不高。虽然近几年来云南打出了“彩云之南”、“丽水金沙”等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其中“幕府风云”等影视著作还走上了央视黄金档播出,但是这些与云南的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物质资源,但是与云南省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云南作为经济落后的几大省份之一,经济建设还比较落后,虽然在昆明、大理等市区文化推广还有一定基础,但在那边边远少数民族和偏远山区的文化产业还很落后,而这些地区往往是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推广。 最后,对人才的缺乏。作为西部的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对于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在策划和管理上面无法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人才是振兴一个产业所不可或缺的,云南省文化产业想要迅猛发展必须引进相关的人才。
云南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最先需要解决的是制度问题。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更加合理的整合文化资源的相关配置,完善文化市场的体制和健康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等诸多一系列的正面影响,接下来将对云南文化产业制度上相关的滞后性进行分析。
二、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制度分析
(一)缺乏相关制度整合,众多产业零散,不能形成合力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它具有区域性和民族差异性。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且处于特殊地理位子的大省,如何正确处理这两种属性成为如何制定相关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较大。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很丰富,然而被世人所知的景点无非是西格里拉、大理、丽江等景点,被人们所了解的民族文化也仅仅只有少数几十个而已,还有更多的文化资源等待着被挖掘。缺乏相应的制度去整合这些文化资源和产业,不同的民族和区域文化不应是仅仅的竞争关系而应该相互合作,整合成一条完整丰富的文化产业链。相关的政策不应该细分到各个区域,个人各自为阵,整体合力发挥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量不够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府在制定的宏观指导与调控时要防止地方政府投资中的互相攀比,导致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产能过剩,不利于基层产业的合作和整合。endprint
(二)相关政治环境不理想,在法律和规定上缺乏强制力和执行力
由于立法的不完整,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实保障云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政策确实但无法可依的现象还存在,而且针对性政策不够突出,政策之间缺乏相关联。在产业融合,整合产业结构等工作之时,产生诸多不协调。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往往缺乏硬性规定和要求,逐层下放到基层往往缺乏执行力。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等政策多数停留在意向阶段,缺乏细则。专项政策不够具体,基础文化设施严重滞后,许多政策在落实的时候产生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文化产业政策的真正实施。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实行事业单位管理,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的政治地位不高,统筹协调能力不强,而且地方层面的机构力量薄弱,自主发展能力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政府资金投入过大,随之而来制定相关制度预防和解决贪污问题。
(三)云南省总体上走的是“资源依赖性”的路子,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政策和制度忽视了对环境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没有把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真正的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去。旅游业作为一种相对绿色的发展经济的确很合适云南省——这个天生具有自身环境优势的西南大省,然而这也是在无形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随着游客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污染和不可逆的破坏,很多景区已经不复往日,在环境保护上缺乏相应的硬性法规和政策来监管和治理,例如,云南省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破坏了石城的原有特色;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都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以上都是环境受到破坏的实例。云南文化产业的相应制度忽视了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前提,仅仅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这都将会给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四)政府宏观指导不够,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政府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宏观经济分析、监测、预测机制尚不完整。产业结构上合力不足。传统的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明显;相比之下,新兴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意型的现代化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传统产业。虽然有部分优秀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但总体说来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因此,难以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这些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与之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市场要素,中介服务不健全。而且,对于那种位于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的中介机构和企业,政府的关注力还不够,缺乏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五)云南省政府注重形象工程方面投资,基础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足
云南省的旅游业十分发达,然而作为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其基础文化建设还很薄弱。文化产业的建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味地宣传和扩大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吸引外来资金。由于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下,而且缺乏相关政策用于服务普通民众,普通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的制约和限制。云南省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文化教育的加强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地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形式和推广,在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必将遇到瓶颈,使发展受到限制。
关于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只要是由于相关制度缺乏强制性和片面性,忽视了可持续性,合力和基础诸多方面,从而导致云南省文化产业未能按照预期中的那样高速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发展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制度对策
(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塑造云南文化产业品牌,发挥先进示范性作用,强化现代会展经济理念,走专业化、品牌化之路
文化企业要自我发展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品,要注意软硬件设施的投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细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面推进文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整合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努力实现内外联动发展,实行“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歌舞、节庆等资源,打造有特色、大众参与、娱乐性强的文化知名品牌。以整体发展观念为指导,注意先后顺序,系统开发,合理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的结合,强化扶持措施,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促进。
(二)合理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尽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市场依赖型”转变,让市场主导企业的发展
不应忽视文化的事业性质和它的特殊规律,积极扶持那些事业性、公益性强的和需要重点保护的文化艺术类和部门,避免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萎缩,导致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失衡。云南省文化产业要得到真正的高速发展必须迎合市场经济的走向和大的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受得住市场竞争的冲击和压力。政府在推出一系列的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和尝试加快把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强竞争和合作。
合理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把集权、分权合于一体,对不同的文化产业或同一文化产业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管理。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就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散文化权力,保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集中文化权力的政策的同时,把一些文化权力交给地方,只增加对地方文化机构和文化组织的经济资助,帮助其发展地方文化特色,调动地方兴办文化产业、组织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文化企业的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其经济自主权,给其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最后,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运用特定区域在经济发展中所独具的某些资源和条件endprint
综合利用多种资源配套开发,构建以昆明市为中心的文化交流、推广及创新的中心,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昆明市作为省会,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位于全省前列,是最为理想的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作为省会城市,文化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政策更容易落实和实施,打造云南省文化产业的龙头。可以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文化产业调整和发展进程,合理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组合。
(四)对相关文化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的制度和政策的改革
首先,转变管理单位制度,完善经营体制,切实政事分开,从而从源头上降低贪污行为的发生。其次,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有效”人事管理制度。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强文化才强。只有聘用更加优秀的人,才能真正的促进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最后,加强公众参与,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管理的透明化。有了公共监督的参与,相关工作会更加的透明盒公正,有利于企业的高效和稳定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防止部分企业和个人的寻租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打击,清理政府和企业内部的蛀虫。
(五)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建设与产业发展
财政应成立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基础文化产业的建设,并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县和贫困县,更要加强保障和监察,使县乡文化馆、文化站登记处设施建设确实到位。同时,应加强民众的基础文化教育,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强省,集中力量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云南作为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几省之一,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是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文化产业的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滞后,导致其无法按照预期和规划高速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机制,例如,产业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倾斜,人员编制的重新管理等方面,来打破僵化的滞后制度,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颖.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师,2010,(6).
[2] 郑海.构建云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6,(1).
[3] 庞英姿.云南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11).
[4] 刘佳云,张世庆.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7,(3).
[5] 程恩富.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 刘世锦.文化遗产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 课题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7,(12).
[8] 李佳.关于地方文化产业政策与国家宏观政策相结合和思考[J].商业时代,2011,(28).
[9] 李炎,王佳,陈芳.经济与文化互动——云南文化产业也持续发展的载体分析[J].经济研究,2005,(5).
[10] 范道桂.云南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2,(5).
[11] 范建华.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J].学术探索,2004,(4).
[12] 杨吉华.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07,(2).
[13] 赵晓红,丘淑芳.云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与发展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9).
[14] 云南省文产办、云南省社科院课题组.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15] 朱海英.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1).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Yunna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ZHAO Liang,ZHU Qi-cai
(Finance and economy college,Yun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Kunming 650221,China)
Abstract:tThe Yunnan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culture resources of our provinc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resources.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has already begun to take shape,but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 it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la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some of the issues of the system,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culture industry;system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