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合作原则违背的文学效果

2014-09-27袁鹏凯

南北桥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

袁鹏凯

【摘 要】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语用学和文学的嫁接也是硕果累累。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中对合作原则违背的语篇来体现这种违背给小说带来的文学效果。最终使读者能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合作原则 《傲慢与偏见》 违背 文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94

作为语言学分支中的新兴学科,语用学掀起了一股语言研究的新的高潮,然而就“语用学”这一术语的再认识、再讨论从未停息,如在Stephen C. Levinson的Pragmatics一书中就列出了九种语用学定义[1];George Yule在The Study of Language中认为语用学就是“the study of “intended speaker meaning” [2];索振羽结合前人又提出“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3] (2000,p14)。诸如此类的定义纷繁复杂,这种对语用学研究的蓬勃趋势也就造就了多种语用学理论的诞生,如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准则、言语行为理论等等。本论文将从跨学科视角出发,用合作原则解析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从而论证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会优化作品的文学效果。

一、作者作品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由于受到家庭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从小便崭露出写作的才华,于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很清楚的反映出其写作风格,即对家庭女性与婚姻的关注,对传统封建交际的描述,还有作品中呈现的轻松诙谐与喜剧性的讽刺,对此张伯香在《英国文学教程》一书中提到:“life is made up of little things, and human nature reveals itself in them as fully as in big one”, “stories of love and marriage provide the framework for all her novels and in them women are always taken as the major characters.” [4] (2005, p101)《傲慢与偏见》一开始以贝内特一家为基点展开,贝内特太太整日为自己五个女儿的婚事操心,一心想让她们嫁入有钱人家,随之谦逊优雅且富有的单身汉宾利搬入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随之而来的还有宾利的妹妹们和他的挚友——同样富有单身但却极其傲慢的达西。随着舞会的举办和交际活动的不断进行,宾利与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相爱了,达西爱上了二女儿伊丽莎白。可由于种种原因,宾利与简日夜相思却不能相见,达西真实却又傲慢的求婚也以伊丽莎白的训斥和拒绝而告终。不过最终误会消除后,宾利与简终成眷属,改变了孤傲性格的达西与摈弃了偏见的伊丽莎白也得以爱情圆满。

二、合作原则

牛津大学著名哲学家格莱斯(Grice)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发明了“含义”(implicature)一词。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我们在交际中遵循了这样的原则“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 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 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ou are engaged.” [5](1975,p45)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其下又分为四个准则:

1.数量。

(1)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2)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2.质量。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要有关联。

4.方式。要清晰。

(1)避免含混不清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避免冗长)

(4)要有序[6](胡壮麟,2007,p188)。

以下将会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会话语篇的分析来探究合作原则的违背而产生的文学效果。

三、对作品会话的语用分析

(一)对数量准则的违背

在小说的第四十三章中伊丽莎白随舅父舅母参观了达西的豪宅,舅父加德纳先生与管家雷兹诺太太发生了以下对话“and is Miss Darcy as handsome as her brother?”said Mr. Gardiner./ “oh,yes—the handsomest young lady that ever was seen; and so accomplished! She plays and sings all day long. In the next room is a new instrument just come down for her—a present from my master; she comes here tomorrow with him.” [7]很明显,问句只是关于达西小姐容貌的一般疑问句,但在答句中yes只有多了大量无关紧要的其他信息。但这种数量上的违背可以刻画出雷兹诺太太的善良可亲、乐于赞美的性格特点。倘若将答语中的事件罗列可得出:漂亮→多才多艺→钢琴→达西先生的礼物→达西兄妹明日归来,这一连串的意象恰恰是对伊丽莎白内心状态的写照。在这之前,威克姆的虚伪逐渐浮出水面,且她也意识到达西依然爱着她且在努力改变自己,内心的羞愧、矛盾和渴望的复杂感情使她不经意间就会想起达西。这里会话中从达西妹妹到达西的延伸也是对女主人公心理过程的反映。

(二)对质量准则的违背

小说第三十四章是作品的一个小高潮,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第一次求婚以及两人之间的直接言语冲突。这里以下面对话作以分析,“who that knows what his misfortunes have been can help feeling an interest in him?”/”his misfortunes!” repeated Darcy contemptuously; “yes, his misfortunes have been great indeed.” [8]对于伊丽莎白为威克姆的打抱不平,达西语气轻蔑,但却未加否认,考虑到达西与威克姆一起长大的实际,这里的答语便为真非假。但这样的安排给小说整体赋予了至关重要的文学效果。首先,由于伊丽莎白激动地情绪,用事实强烈的反驳绝不是可行之策,从而主人公的绅士风度和理性思维得以彰显;再者,正因为这里存在了对质量准则的违背,也给了女主人公后来亲自证实达西信中所言是否属实,以及重新审视威克姆的机会;最后,对事实的拖延也提供给他们两人等同的时间反省和改变自己,去除傲慢与偏见。

(三)对关系准则的违背

在第二章中,贝内特先生含蓄地将他已拜访过宾利先生一事告诉她们时,夫妇两发生了以下对话: “how good it was in you,…and never said a word about it till now.”/”now, Kitty, you may cough as much as you choose,” [9]在贝内特太太的言语中表现出的是对丈夫已经拜访过宾利先生一事的惊喜、夸赞与满足,面对妻子的奉承,贝内特先生则对Kitty讲了与对话内容毫不相关的“咳嗽”,显然这里违背了关系准则。不过准则的违背却带来了这样几种文学效果:第一,通过夫妻间生活上的种种矛盾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现象,即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观难以带给人们幸福和谐;第二,这种答非所问在小说一开始便奠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氛围,不禁使读者想象那位对女儿怜惜焦虑却有着世俗嘴脸的贝内特太太;第三,贝内特先生的回答也暗示着那时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内心讨厌阿谀奉承的话语和迂腐可笑的礼仪,想要在生活与思想上追求更高的造诣却不幸被婚姻被社会束缚其中。

(四)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在第十九章中,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列举了三条理由,“my reasons for marrying are, first, that I think it a right thing for every clergyman in easy circumstances(like myself)to set the example of matrimony in his parish. Secondly, that I am convinced it will add very greatly to my happiness; and thirdly, which perhaps I ought to have mentioned earlier, that it is the particular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very noble lady whom I have the honour of calling patroness.” [10]他的这种繁琐的罗列违反了方式准则,但却刻画出了他“生性冷漠,单板,浅薄,实力的性格特征。” [11](张海英, 2011)不难看出当时的社会之下,达西和宾利之流少之又少,所谓的普遍标准就是以经济较为丰厚,礼仪举止得体的柯林斯先生为代表的一类人。同时也彰显了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那类拥有思想、善于观察和敢于反抗世俗的人所追求幸福的价值所在。

四、总结

通过语用学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傲慢与偏见》中存在的种种谋篇布局的高明之处。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刻画了人物性格,反映了内心活动,使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同时让读者能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背后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参考文献

[1]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0.

[3]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 Zhang Boxiang. A Couse Book of English Literature(volume two)[M]. 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6]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中文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 [8] [9] [10] Jane Austin. Pride and Prejudice[M]. Shanghai: Shanghai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11] 张海英. 从合作原则的违背浅析《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的塑造[J]. 青年文学家, 2011,(3): 18.

猜你喜欢

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