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结构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014-09-27郭子龙尚一珂孟庆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工业化河南省

郭子龙,王 杨,尚一珂,孟庆香,2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基于空间结构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郭子龙1,王 杨1,尚一珂1,孟庆香1,2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从空间结构的角度,以2000—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比重为基本衡量指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区域重心总体向西北推移,逐步形成核心—边缘模式的经济空间结构;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为豫中、豫西、豫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而豫东、豫东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河南省

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1].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过程[2].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同,则会形成非均衡性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3~7].经济学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偏重于特定时段中,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的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形态[8].国内学者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侧重于通过经济数据,分析其空间结构格局变化特征[8~14],或采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空间结构差异趋势[15~21],较少从空间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本研究通过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即县(市)域尺度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客体的空间集聚形态,分析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接壤,全省面积16.7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地理环境上,地貌自西向东依次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因此,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有显著差别.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截至201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9 406万人,生产总值29 810.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1 753元.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0—2011年,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工业产业发展在县域空间上的演变过程,度量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首先明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再通过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指标人均GDP和相对指标工业产值比重3个指标相结合,综合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提出建议.

1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1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00—2011年期间河南省GDP从5 052.99亿元增长至26 931.03亿元,年平均增长33.31%;人均GDP从5 450元增至28 661元,年平均增长32.76%;11 a间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图1).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河南省经济结构处在不断转化之中,表现为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区域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图2).

图1 2000-2011年河南省GDP及人均GDPFig.1 The GDP and per-capita GDP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图2 2000-2011年河南省三产业比重 Fig.2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1.2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22]认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会规律性地经过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3个阶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2,7,13,22],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别的主要依据是人均GDP的增长、各产业对经济产值贡献比例及就业结构的变化,若区域非农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至70%~87%,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达17%~38%,则表明该区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0—2011年期间,河南省非农产值为77%~87%,其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在17%~30%,劳动力由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图3),可以初步推断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而2000—2011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平稳,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在28%~34%,还未进入快速增长期,所以河南省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

图3 河南省2000—2011年非农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Fig.3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output and the secondary employment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2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变化分析

区域人口数量通过直接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等生产规模而影响经济的发展[1],所以,在研究河南省生产总值空间变化时,将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区域内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分析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

2.1河南省区域经济重心分析

区域经济重心用来表示某一现象在特定区域内分布的平衡点,在区域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反映出该现象在特定区域分布均衡状况的差异.本研究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的位置,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2个方面来研究河南省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工业重心分别用E1(J1,W1),E2(J2,W2),E3(J3,W3)表示,式中Jj,Wj分表表示重心所在的纬度和经度,重心计算公式为[2]:

(1)

(2)

式中:Ai1,Ai2,Ai3分别为河南省18个地省辖市的人口数量、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Ji为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度;Wi为河南省18个地市的纬度.

根据公式(1),(2)计算出2000—2011年河南省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工业重心分布.河南省区域重心总的变化较小,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在北纬34~35°、东经113~114°之间移动(图4).据计算,北纬33°时每一经度所跨距离为93.2 km,纬度1°所跨距离为111.2 km[2].2000—2011年期间,河南省人口重心由东经113.81°,北纬34.10°推移至东经113.83°,北纬34.18°,总体向西北偏移了10.07 km;经济重心由东经113.70°,北纬34.28°推移至东经113.64°,北纬34.38°,总体向西北偏移了11.76 km;工业重心由东经113.61°,北纬34.34°推移至东经113.58°,北纬34.46°,总体向西北偏移了13.14 km.

图4 2000—2011年河南省区域重心推移图 Fig.4 The development chart for regional center of gravit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2.2河南省经济空间集中度分析

区域重心推移反映了河南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平衡点的变化,集中指数则通过分析河南省县(市)域经济产值的空间集聚状态来反映经济发展空间的区域变化.集中指数是表示集中某地理要素一半的地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反映了地理要素在该区域的集中程度[11].利用河南省2000—2011年126个县(市)域(包括地级城市的市区)的GDP和人口数据,根据公式(3)计算集中指数(图5).首先,分别对各年份所有县(市)域GDP进行排序,按县(市)域GDP由高到低顺序累计相加,得到其累加值占全省GDP总量50%的所有县(市)人口总数,由公式算出全省GDP的集中指数,公式如下

H=t1+t2+t3+Λ+tn;

(3)

(4)

式中:H为全省GDP累加至50%的地区人口总数;T为河南省的人口总数;C为集中指数;tn为各县(市)的人口总数.

2000—2011年,河南省GDP集中指数总体减小,经济产值的空间分布总体趋于均衡.2000—2003年,GDP集中指数由0.690 2增加至0.710 5,贡献GDP总量的人口由30.98%减少到28.95%,减少2.03%;2003—2011年,GDP集中指数由0.710 5降至0.654 9,贡献GDP总量的人口由28.95%增加到34.51%,增加了5.55%.

根据 2000和2011年的河南省集中指数,利用 ArcGis软件将这些县(市)域的经济总量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图示出来(图6),图中阴影区即为GDP被累加的县(市)域.

图5 2000—2011河南省GDP集中指数Fig.5 The concentration index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图6 河南省GDP集中格局 Fig.6 The centralized pattern for GDP of Henan Province

从县(市)域空间角度看,2000年,郑州市、洛阳市辖区、新乡市辖区、漯河市辖区、平顶山市辖区、南阳市辖区、商丘市辖区、永城市、信阳市辖区、灵宝市等30.98%人口贡献了全省GDP总量的50%;2000—2003年河南省集中指数逐年升高,2003年,河南省28.95%的人口贡献了全省GDP总量的50%,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相对明显;2003—2011年,河南省集中指数逐年降低,GDP总量的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各地市经济发展差异减小,2011年,河南省34.51%的人口贡献了全省GDP总量的50%,空间分布趋向豫北地区安阳市、鹤壁市和豫西北地区济源市、焦作市.

2.3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空间变化分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被广泛用于区域经济差异和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中[2].根据河南省2000年和2011年各县(市)人均GDP,按全省平均水平的150%,100%,50%,把各县市相对地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欠发达和落后4种类型(表2),并利用 ArcGis 软件将这些县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图示出来(图7).

2000年和2011年,地方人均GDP超过全省人均GDP的县(市)数量基本相差不大,所占比例都在37%左右,但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豫北安阳、鹤壁和豫西北焦作、济源市的各县(市)人均GDP增长最快,2011年相对水平已达到发达程度;而从地方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可以明显看出,位于黄河以南、淮河流域的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4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欠发达甚至落后的态势.

表2 河南省2000—2011年经济发展水平分级标准Table 2 Standard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图7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Fig.7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通过河南省区域重心推移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可以得出,河南省经济重心向西北的偏移主要得益于豫西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振兴发展.豫北地区经济以安阳、濮阳、鹤壁经济集聚发展,豫西北地区以焦作市和济源市集聚发展.河南省重要的农耕区是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黄淮4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信阳市),截至2012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5.94%,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该区的经济发展基础是农业,工业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该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4河南省工业发展空间变化分析

河南省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尤以工业产业发展为主,2000—2011年期间河南省工业产值从2 000亿元增至13 949亿元,年平均增长49.79%.本研究以工业产值比重为衡量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在空间上表示各县(市)域工业化相对水平(图8).

2000年,河南省各县工业比重平均水平较低,80.95%的县域工业产值比重小于50%,工业比重大于50%的地区主要是在豫中地区、豫西以及豫北地区的边界地带.随着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49.21%的县域工业产值比重已经大于50%,原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逐渐向相邻县域拓展,豫中、豫西、豫西北及豫北地区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形成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带;豫西南地区淅川县、西峡县、南召县、镇平县和新野县工业发展较快,产业比重均在50%以上;但黄淮4市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地区大部分县域工业产值比重小于50%.

图8 河南省工业产值比重Fig.8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output of Henan Province

3 结论

2000—2011年期间,河南进入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但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从经济空间结构水平看,省区域重心总体向西北推移,但省内各县(市)域经济发展有一定差异性,已经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的经济空间结构.核心地区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为支撑,包括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其内部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在边缘地区,豫西地区三门峡市、豫北地区安阳、濮阳、鹤壁3市经济发展快速,豫西南的南阳各市的内部县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豫东、豫南地区的黄淮4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信阳市)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和工业发展水平在空间结构上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区域地势地貌以及矿产资源分布.河南省的重要农耕区是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黄淮4市,该区域自黄河以南至大别山以北均处于平原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较少,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0.0%,是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因为农业产品的市场价值低于工业产品,所以当地经济水平增长较慢.

河南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格局和开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工业化空间格局,决定了经济空间的差异分布.河南省丘陵和中山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工业化进程较快的豫西和豫北地区的省边界地带,分布着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产资源,如三门峡的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白(铝)、黑(煤),安阳西部矿区煤炭资源、濮阳地区的原油资源等,所以,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以牺牲粮食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快速发展,而工业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河南省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增长极,只有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黄淮4市现代化农业基础良好,应侧重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和附加价值,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河南省其他各市依托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利用科学技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使用价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市场化.

[1]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5-326.

[2] 孙久文,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274.

[3]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 地理学报,2002,57(1):85-95.

[4]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5] 叶大年,赫 伟,徐文东,等.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1,31(7):608-616.

[6]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56(2):127-135.

[7] 叶裕民.有关中国城市化2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开发,1999(7):35-37.

[8] 李雅洁,王国梁.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3):158.

[9] 薛宝琪.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44-48.

[10] 蒋海英.GIS支持下的四川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1] 陈德强,钟业喜.江西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特区经济,2010(3):191-192.

[12] 韩春鲜,马耀峰, 罗 辉.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33(3):449-455.

[13]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

[14] 陈小素,乔旭宁.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119-123.

[15] 徐建华,鲁 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16] 赵 强.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7] 严莹莹.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8] 李建豹.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以兰新铁路辐射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9] 于淑敏,谢正观.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4):461-468.

[20] 方陈平.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21] 樊丽娜,叶 露,梁保松.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4):476-480.

[22] HOLLIS B C.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 奇,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115-124.

(责任编辑:朱秀英)

Studyonth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ofHenanProvincebasedonspatialstructure

GUO Zi-long1, WANG Yang1, SHANG Yi-ke1, MENG Qing-xiang1,2

(1.College of Recourse and Environ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2.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Zhengzhou 450002, China)

This paper assessed the spat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ce structure by adopting the 2000—2011 years’ data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then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was in the early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gional center of gravity of Henan Province moved to the northwest and forms the core-periphery model of spatial economic structure since 2000. And the basic trend of economic pattern was that the middle area,western area and northern area of Henan developed rapidly with a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while the eastern, southeastern area of Henan relatively low level.

regional economy; spatial structure; Henan Province

1000-2340(2014)06-0795-06

F127

:A

2013-12-28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12120113007300 )

郭子龙,1992年生,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评价方面的研究.

孟庆香,1977年生,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工业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