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NSYS/LS-DYNAD在桩基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2014-09-27魏明强
魏明强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
0 引言
在众多的基础形式中,桩基础以承载力较大、沉降量较小的特点尤为突出。由于桩基础能够把荷载从覆盖层传递至稳定层,从而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桩基础己被广泛运用于交通、民用和工业建筑、港口、桥梁等众多工程领域。但由于桩基础的施工是一个隐蔽性很高的过程,难免在施工阶段甚至于使用当中出现各种问题而难以及时发现。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桩基础进行严格检验,以便准确判断出桩基础是否存在缺陷,检测出缺陷的程度和具体位置,并采取经济合理、有效且容易操作的补救方法,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由此可见,只有提高了桩基础检测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整个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所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础检测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领域。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总结出一些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如回传射线矩阵法[1-3]、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动力检测技术等。
本文利用ANSYS/LS-DYNA的非线性显示求解分析程序对桩基础的应力波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建立了一定参数的离析桩模型,并通过Lsprepostd后处理程序绘制了离析桩的波形曲线图,使之与回传射线矩阵法[1-3]得到的理论曲线进行对比,说明ANSYS/LS-DYNA能够检测桩基是否存在缺陷,以及能够判断缺陷的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特点。
1 ANSYS简介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是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计算机设计程序,它能够将各种结构、流体、热、声学、电磁学及碰撞运动等问题融于一体,近年来也被广泛运用于各工程领域。其有限元法(也称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在目前工程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在工程技术界能够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飞速发展,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如今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所提到的ANSYS/LS-DYNA中,ANSYS仅仅为LS-DYNA提供必要的前处理和后处理,而具体的求解过程则是由LS-DYNA版求解器来完成的。
LS-DYNA是通用性很高的显示动力分析程序包,功能非常齐全,可以模拟现实情况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适合于求解各种二维、三维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爆炸等问题。LS-DYNA以显示算法求解为主,特别适合分析各种非线性结构冲击动力学问题[4]。
2 缺陷原因分析
离析桩的表面是完整的,造成桩身内部离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做桩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混合料配合比选择不当,打桩的过程中搅拌不够均匀或者振捣没有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或者施工过程中某些地区的石、砂含量过多等等,从而导致混合料之间的黏聚力太小,粗集料出现下沉现象,混合料之间相互分离,造成桩身内部的组成和结构不均匀,比如常见的蜂窝现象,因此桩身内局部呈松散状态。也就是说,在桩身离析的部分弹性模量变小,波速也随之变小,桩身截面面积不变。
桩基础的离析会造成其强度下降,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整个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等等耐久性能与安全性能也遭到破坏,严重离析会导致基础返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 单桩计算模型
3.1 计算模型
桩-土关系为桩周围有土桩底架空,桩长为8 m,桩身截面边长为0.5 m,桩周围土体截面边长为0.6 m,土体深度为9 m,桩顶部距离离析部分起始点的距离为4 m,离析部分长度为1 m,桩顶用1表示,桩底用2表示,离析部分起始点和终止点分别用3、4表示。按照上述参数利用ANSYS/LS-DYNA建立完整桩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选取桩顶部49号节点作为研究对象,记录ID工具条上所显示的坐标值,分别为x=-0.083 333 335 82,y=-0.083 333 335 82,z=0。波形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离析桩桩-土关系及有限元模拟图
图2 离析桩桩顶49号节点z方向速度波形曲线
3.2 计算结果分析
3.2.1 与理论曲线对比
利用回传射线矩阵法[1]原理编制MATLAB程序,得到离析桩桩顶节点z方向的速度波形曲线,即理论曲线。图3为模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对比图。
图3 离析桩模型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图
从图3中的曲线对比可以看出,模型曲线与理论曲线拟合较好,说明能够利用ANSYS/LS-DYNA建立离析桩模型,并且得到的数据良好、可用。
3.2.2 反向推算模型参数
根据离析桩桩顶49号节点z方向速度波形曲线反向推算模型参数,如图2所示。桩身完好部分弹性模量E=2.7×1010N/m2,密度 ρ=25 000 kg/m3,离析部分 E′=1.8×1010N/m2,密度 ρ′=2 300 kg/m3。
计算过程如下:
(1)求得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的速度c0=3 286.34 m/s,c0′=2 797.5 m/s。
(2)入射波波峰时间为0.479 ms。
(3)第一个反射波波峰时间为2.957 ms。由于应力波传播到达离析部位时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桩身密度变小即波阻抗变小,因此出现了与入射波同向的反射波,时间差 Δt=2.478 ms,求得L=Δtc0/2=4.07 m,为离析部分的起始点位置,与离析缺陷的模拟设计位置L=4 m非常接近。
(4)第二个反射波波峰时间为3.599 ms。由于应力波传播经过离析部位之后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桩身密度变大即波阻抗变大,因此出现了与入射波反向的反射波,时间差Δt=0.642 ms,求得L=Δtc0′/2=0.9 m,为离析部分的长度,与离析缺陷的模拟设计长度L=4 m非常接近。
(5)第三个反射波波峰时间为5.475 ms,且与入射波是同向反射,时间差Δt=1.876 ms,求得L=Δtc0/2=3.08 m,为离析部分以下的桩身长度,与模拟设计长度L=3 m非常接近。
(6)离析部分的终止点位置为 4.07+0.9=4.97(m),与桩身离析部分终止点的模拟设计位置5 m非常接近。
(7)总桩长为4.97+3.08=8.05(m),与桩身的模拟设计长度8 m非常接近。
表1为离析桩波形曲线计算值与模拟值对比。
表1 离析桩波形曲线计算值与模拟值对比
3.2.3 波形曲线特征分析[5]
(1)在离析部分的起始界面和终止界面处会出现和入射波同向、反向的反射波,这是由桩身弹性模量即波阻抗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并且材料的弹性模量变化越大,波阻抗变化也会越大,同向或者反向的反射波波峰就会越加凸显。
(2)到达桩底的反射波位置正确,波峰峰值大约为入射波峰值的两倍。
(3)离析桩到达桩底的反射波与完整桩到达桩底的反射波时间相比,具有一个时间差为5.475-4.893=0.582(ms),这是离析桩区别于其他缺陷桩的典型特征,因为离析部分的弹性模量变小,到达桩底的反射波所需时间就越长,因此存在延迟现象,这表示应力波在离析桩中传播要比在完整桩中传播得慢。
(4)所有反射波波峰呈自然衰减的现象,说明桩与桩周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波形曲线有消耗作用。
4 结语
本文针对离析桩利用ANSYS/LS-DYNAD建立了反射法动力检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最终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对于离析桩的模拟效果较好,也反映了离析桩波形曲线的规律和特点。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发,使其能够研究和检测各种存在各类缺陷的桩基础。
[1]余云燕,鲍亦兴,陈云敏.有损伤框架结构中的波动分析[J].震动工程学报,2004,17(1):20-24.
[2]余云燕.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埋置框架的瞬态动力响应[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余云燕,鲍亦兴,陈云敏.埋置框架的质量检测的探讨[J].力学学报,2006,38(3):339-346.
[4]程翠.应力波反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对策[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5]张乐婷,余云燕.基于ANSYS/LS-DYNA的应力波反射法的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