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与干预

2014-09-27刘国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摘 要: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原因有三:自身认知偏差、思维定式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注重个性化教学,以及创设良好的校内外环境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3-0048-03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学习需要意识较为淡薄。为此,笔者曾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课后走访等诸多形式对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学习心理障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主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调动和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理论导向功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强化学生的思政素质,为拓展学生的其他能力夯实思想基础,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

一、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释义

心理障碍的确切含义,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和行为的失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学习中的许多不适应,具体包括学习疲劳,学习出现的高原现象,考试焦虑及专业不称心等”[1]。

具体到思政课的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除具有上述的共性外,也有思政课这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给学生带来的若干学习心理障碍。有学者通过调查、观察和深入研究,得出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狂妄与自大、逆反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排斥心理。”[2]另外,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后曾著文指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除了上述六个方面,还存在如下学习心理障碍:学习需要上的被动性、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和学习动力上的不足性。[3]大学生一旦具有上述学习心理障碍,不仅将导致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热情不足,而且将产生连锁反应,连带使得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受到严重压抑,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得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不佳,因而影响大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甚至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就业,乃至事业的发展,对此,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决不能对此问题熟视无睹,应该主动介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克服上述学习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联系。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虽然复杂,但是在分析与研究中,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最常有的因果概念。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也应据此进行成因分析。

1.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内部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第二位原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首先来自于自身方面的内部原因——即学习环节上的认知偏差和中学时代形成的思政课不重要的思维定式,其次才是外部原因——即教学环节的不力及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

(1)大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认知偏差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有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仅把学习思政课视为是国家政治之需,而没有认识到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正确成长和未来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这个认知上的偏差,即大学生把思政课的学习当作是国家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源于自身成长所必需的,这样,相当多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时,心态极其被动、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强烈的学习需要意识。另外,不少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无用”,因而在学习情感上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少大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表现在认知上,就是不少大学生不知为何要学习这些内容,把学习思政课当成是学校的制度规定,是为了自己的学分,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思政课与自己的成长和将来事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无可估量和潜在的价值与功用。由于大学生这种对思政课的功利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大学生自身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及学习动机和愉悦情绪的弱化,而这又会近一步强化大学生对思政课已经形成的认知障碍。[4]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心理后劲和韧劲,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轻则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中则产生厌倦、不耐烦的心理,重则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

(2)学生的思维定式是问题产生的次要内在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推行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往往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机器,极其重视知识的积累、考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将思政课作为副科,因而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应有重视。早在中学阶段,不少学生的心里就产生了思政课是副科,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思政课学习弱化的思维特点,进而固化为学得好与不好都无关紧要的思想观念,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容易根除。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大学生依然受这种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人一旦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式的影响,要想变更非常艰难。当前大学生由于受中学时代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没有价值的思维定式的影响,自然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能,进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大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障碍,他们往往不能客观与理性地对待自己当前所面临的学习目标。当大学生学习受挫后,容易意志消沉,影响情绪,使得学习不稳定。

另外,文理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不相同。普遍而言,文科生推理判断、逻辑思辨力较弱,思维灵活性差,缺乏变通,因而往往呈现出思维惰性的倾向, 对于有关人生“三观”等比较抽象、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愿意去独立思考,更不愿意进行深入探寻,以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真谛之所在;理科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比较严谨,但是由于缺乏人文素养,往往思维视野狭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够宽广,因而思维不够活跃,不敢大胆地主动思维,理科生普遍对人文学科不感兴趣,不愿在有关文科知识方面下功夫,认为是浪费时间。理科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蕴含的内在局限性,使理科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与思考缺乏兴趣,从而学习内驱力不强,自然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

2.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外部原因

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授课形式呆板,教学内容摆脱不了书本,不能与时俱进,实现从书本知识体系向鲜活的教学体系转换,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得不够;另外,有些教师教学方式单调,未能充分运用新技术使教学方式多元化,这样便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无法引起学生去重视思政课。学校在对教师考核方面,考核方式不丰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因而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也不够,对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提高也重视得不够。

在学校方面,很多高校为了课时的安排或缘于本身对思政课的不重视,对思政课实行大班制教学,而这种模式不易活跃课堂气氛,严重影响到师生的双边交流,从而形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致使其提不起学习兴趣。

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或多或少会使学生弱化自身的德育及全面素质的拓展需求,对思政课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也抑制了自身对高校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

1.大学生要革新学习观念,构建学习型个人,努力消除学习认知障碍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活动目的越强、意志就越坚强,就越能够激励人的行为去达到某一目的。因此,大学生要克服思政课内在原因的学习心理障碍,首先要纠正自身对思政课内在原因认知上的偏差,努力革新学习观念,树立强烈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构建学习型个人,以克服不良认知,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对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新生,首先要对中学阶段有关思政课的学习思维进行革新,重新审视大学时期的学习观,以确立新的学习观。与高中阶段唯分数狭隘的学习观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观更全面了——即大学生要树立全面的学习观:不仅要学习好,而且要会学习;不仅要学习如何做事,更要学习如何做人;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学好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公共课程;不仅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应积极树立起自主性学习的观念,培养自我创新性思维,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

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授课时应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创设恰当的认知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探究性教学,从学生的思维、情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探究现象、解决问题,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做小教师,或在课堂上采用演讲或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去学习;然后以演讲、讨论等有利于活跃气氛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克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厌倦、逆反心理,培养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学生的文理知识基础不同,加上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且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政课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在课程结构和授课方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就不能唤起和调动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区别对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如:提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自由发言,或者进行演讲等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形成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在课后也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在学生遇到生活、学习和感情方面的困惑时,要及时予以心理辅导,努力消除他们遇到的包括学习心理障碍在内的各种问题。

3.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学校可以和家长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整合社会力量,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抵制不良影响因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第二,学校要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一堂好课要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标准,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民族性、结构性的统一。”[5]构建此种课堂教学环境必然使学生身心愉悦,感觉学习知识兴趣盎然。第三,学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注重人文教育,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又重视学生思政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可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社团文化,从而营造良好思政教育环境的外部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好思政课。

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消除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育者、学生本人、社会环境共同努力以形成合力。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注重学生正确认知及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参与度。在社会环境方面,多弘扬正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显得尤其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使在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消除对思政课的学习心理障碍,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课。

参考文献

[1] 余琳,崔芳,涂玉香,等.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4.

[2] 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43-45.

[3] 刘国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1(35):.213-214.

[4] 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94-99.

[5] 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88.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