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

2014-09-27郑俏张富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郑俏++张富国

摘 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两个维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双重契合。从科学维度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学生个人发展规律;从价值维度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为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维度; 价值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3-0009-03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在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都指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的主要基地,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复杂的今天,高校尤其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理论内涵

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两个维度。所谓科学维度,侧重于客体性原则,它是主体实践的条件性原则,实际上指的就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改造世界;而所谓价值维度,侧重于主体性原则,它是主体实践的目的性原则,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3]这里所谓的 “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指的就是任何客体或对象的规律,即客观规律,“内在的尺度”指的就是主体的价值需要。当然,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不是完全割裂、毫无关联的,而是统一的,它们作为同一人类活动的两方面基本内容的精神实质,是相互补充的;同时二者是相互贯通、相互引导的,价值原则离不开真理原则的指导,真理原则也离不开价值原则的推动;最后真理与价值的检验标准也是共同的,都是实践。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双重契合。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维度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关系到教师、学生、个人各个主体,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学者们曾从不同研究角度、研究侧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了总结,对我们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笔者认为,总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涉及社会、高校、学生个人三大要素,这也恰恰构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层次。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高校教育发展规律、个人发展规律,当然,这三个层次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在具体的内容上也有所交叉。

首先,从宏观上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现实。新中国成立前,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期间,在高校中团结争取青年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觉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按照《共同纲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当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实现教育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任。但是,随后的“大跃进”、“反右派斗争”、“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遭受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德育活动变成了政治运动,也演化成了阶级斗争”[4],教育内容的阶级斗争化、教育方式的政治运动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文革”结束后,我国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正常轨道上来,不断发展。90多年的历史表明,对青年学子、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提出超越或者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目标要求,更不能用违背规律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其次,从中观层面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高校教育发展规律。从传统来看,高校教育主要由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两大部分构成,但实际上高校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各级行政机构、教学辅助机构、服务机构等组成,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学习氛围、工作作风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教育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愈来愈引起学者的重视。其将系统论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问题,视教育为一个由上述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复杂的、动态的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教育的动态生态平衡。这个系统本身自然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其所追求的生态平衡首先包括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例如当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信息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教育系统,这会引起两大系统之间发生不平衡,高校教育系统会通过内部调整,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按照这种理论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主要由生态主体(组织机构、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和生态环境(系统内环境、系统外环境)构成,系统外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而系统内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系统内的环境因素、行政服务系统内的环境因素、学生管理系统内的环境因素等。

本文主要考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系统,从以上诸因素分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就各生态主体来说,组织机构、领导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真正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个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和学生需要,对于学生在思想上特别是针对社会现实的困惑和不解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解答。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就系统内环境来说,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系统环境,建立正常的教学评估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和职称评定标准,改变轻教学重科研的评价体制;为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科研、进修、学习、交流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鼓励教师的创新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二要优化行政服务系统环境,行政人员既要为思想政治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提高师德意识,改善工作作风,当前有部分行政人员错误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有关,而与己无关,这导致他们师德意识薄弱,在日常的工作和与学生的接触中不注意工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态度生硬、高高在上,往往给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三要优化学生管理系统环境,将思想政治水平、道德素质等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纳入先进评定的范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对苗头性、倾向性现象保持足够警惕,特别是面对某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紧急的社会事件时,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性分析、冷静处理。第三,要加强沟通协作。不同生态主体如领导者、教师、学生之间,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如行政系统、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之间,都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交流、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最后,从微观层次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学生个人发展规律。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在不同的方面也都有不同的规律,如在心理方面,有发展心理规律、学习心理规律、生理心理学规律、认知心理学规律、性别心理学规律、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成才方面,有目标规律、动力规律、道路规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这些规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学业、情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比例达到了25%~30%,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酿成极端事件,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规律总是共性的东西,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个性、成长经历和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服务每个学生,当然,目前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限制,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难的,但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不可动摇的方向和目标。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分析

从价值维度分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原则,这个原则简单说来就是“以人为本”,这同时也是我党执政治国的一个重要理念。“以人为本”,其理论根基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是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两点一是强调社会性,另一点是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不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是对整个高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教育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和接班人的,具体到当今我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奋斗,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袁贵仁部长在谈到高校教育改革时指出:“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6]这就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内容。

其次,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和方向,这意味着必须要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为其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树立主体意识。也就是说,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二元对立观念,认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对象,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改造”成为符合要求的“产品”。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味着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他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在思想、行为各方面还不太成熟的学生树立起主体意识,并帮助他们塑造主体人格和培养主体能力,而不能打着“反对个人主义”的旗号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些个人行为例如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头发、有什么样的爱好等等横加干涉。第二,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学校和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的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最突出的就是在学生专业选择、教师选择上有着诸多的限制,尽管随着选修课、第二学位的开展,这方面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不但要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优化专业课的选择与设置。第三,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和活动。创造性活动是彰显学生主体性和自由的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对于他们的一些比较新奇的想法和行动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支持,最忌讳以“幼稚”之类的言辞打击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对于某些确实“异想天开、胡思乱想”的想法,也要加以适当引导。

总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必须坚持科学原则,遵循社会、高校、个人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价值原则,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2004-10-14.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1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4] 袁宏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创新[J].甘肃农业,2006(9):181.

[5] 张震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J].教育探索,2012(10):12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94.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8.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