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巴亥

2014-09-27王波

满族文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皇太极努尔哈赤乌拉

王波

乌拉公主

松花江水清又清,

乌拉公主更多情。

三十七载华年短,

阿巴亥命丧沈阳城。

玉碎香消,红颜自古多薄命,

萋萋荒冢,哀怨说与谁人听?

阿巴亥的故事,至今已流传近四百年了。

阿巴亥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生于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乌拉(今吉林市乌拉街)。她的父亲是当时强盛的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国(乌拉、哈达、叶赫、辉发)之一的乌拉国国主满泰。

童年阿巴亥,生活在丰衣足食、权高势重的女真乌拉国第一家庭。阿巴亥像所有女真少女一样天真浪漫,每天在松花江边玩着女真族世代相传的游戏嘎拉哈、哈拉巴,看羊儿吃青草,看女真少年跃马扬鞭弯弓射柳,看族人到松花江上划船、撒网、捕鱼……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中记录了阿巴亥天真美丽的形象。尽管只用了三个字:“饶丰姿”,但因其简略,更显空灵。这三个字所勾勒出的绰约身姿如同中国山水画中若隐若现的仙子,给人以曼妙无限的遐思。 努尔哈赤的妃子

当时,东北大地,战争阴云密布,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新崛起的女真贵族已经统一了本部建州,正在不断向外扩张,从而严重地威胁到了女真扈伦四国贵族的利益。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乌拉、叶赫、哈达、辉发等九国联合进攻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结果被努尔哈赤打败。这一战使乌拉国的元气大伤,乌拉国的领军布占泰也被努尔哈赤俘虏。布占泰是乌拉国国主满泰的弟弟,阿巴亥的叔叔。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乌拉国国主满泰率长子撮胡里及乌拉官兵前往乌拉北部苏斡延锡兰城(今舒兰溪浪河)修缮工事。因奸污妇女,父子二人在当地被杀。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满泰父子淫其村内二妇,其夫夜入,将父子二人杀之。”此时,年仅7岁的阿巴亥受到了无比巨大的打击。(还有一种说法是,满泰的叔父兴尼牙为了篡夺乌拉国大权,搞政变、设计谋害死了满泰、撮胡里父子,并极力破坏其名誉。)

政治形势向来是波诡云谲的。远在建州赫图阿拉的汗王努尔哈赤瞪着鹰一样的双眼,始终密切注视着乌拉国的内乱及那里发生的一切。现在,他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就抛出了手中的王牌——将三年前被俘,但一直被自己待为上宾的布占泰释放回国。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努尔哈赤让手下的两员大将图尔坤煌占、博尔坤斐扬古一起率重兵护送布占泰返回乌拉国,并协助他当上了乌拉国的国主。对于欲坠深渊的阿巴亥来说,叔父当上了乌拉国的国主,自己的命运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此时的布占泰已经四十多岁了。他长于骑射,身材高大魁伟,而且在建州努尔哈赤的帐下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在建州时,布占泰先后迎娶了三位公主——努尔哈赤的亲女儿穆库什、舒尔哈齐(努尔哈赤异父同母的弟弟)的亲女儿额实泰、娥恩哲,成为建州名副其实的额驸(即汉人所说的驸马)。对于汗王努尔哈赤的秦晋联姻之计,布占泰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早晚有一天,乌拉国和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一定会开兵见仗。眼下,自己应尽全力整顿兵马,扩充军事实力,同时尽量讨好努尔哈赤,为备战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布占泰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滹奈许配给了舒尔哈齐。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又把亲侄女—个年仅十二岁的乌拉公主阿巴亥许配给四十三岁的汗王努尔哈赤,并亲自将阿巴亥送到了建州赫图阿拉城。据清史记载:“大妃,纳拉氏,乌拉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就这样,十二岁的天真少女阿巴亥成了汗王努尔哈赤继佟佳氏、衮代、孟古姐姐之后的第四位福晋。她既要博得丈夫的欢心,又要周旋于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她不仅仪态万方、楚楚动人,而且天性颖悟、礼数周到,言谈笑语之间无不令人心悦诚服。43岁的努尔哈赤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爱如掌上明珠。两年后,努尔哈赤的大妃孟古姐姐病逝,他便将阿巴亥立为大妃。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的军事实力进一步扩大,灭亡了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五子多铎。努尔哈赤十分宠爱阿巴亥的这三个儿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八旗的旗主,为大清一统中原,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身陷“囹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在阿巴亥在汗王府中相夫教子,生活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之时,一场不可预见的灾祸突然来临了。

万历四十八年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初十,阿巴亥的两个贴身侍女纳扎和秦太因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纳扎骂秦太淫荡,与浓库通奸。秦太反问纳扎:“我与浓库通奸于何处?奸后给予何物?你与巴克什达海通奸是实,曾给他蓝布二匹。”这件事恰巧让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即小妾)德因泽听到,她就将此事告发了。努尔哈赤立即命大臣调查此事,结果发现,纳扎经大妃阿巴亥许可,确实将一匹翠蓝布送给了巴克什达海。汗王府有严格的规定:所有的福晋,若不经汗王同意而给其他女人一匹布、一块缎子就是有意欺骗汗王。如果是给男人布匹,就是倾心于那个男人。纳扎将一匹翠蓝布赠给巴克什达海,明显违反了汗王府的禁令。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处死了纳扎。

从这件小事上看,阿巴亥同情有情人纳扎和巴克什达海,给了他们一匹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只是富有女人的一点同情心罢了。没想到,小福晋德因泽进一步揭发说:“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大福晋还曾备佳肴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她还说,“大福晋每天二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似乎商议要事,还有两三次深夜出宫。”努尔哈赤听到后非常恼怒,自己的大福晋阿巴亥居然会给他带绿帽子,而且居然是和他十分信任的汗位继承人大贝勒代善有私情。此时,努尔哈赤想原谅阿巴亥都找不到理由了。他震怒之下,立刻令扈尔汉等四个大臣暗中展开秘密的调查,但他心里并不希望这件事是真的。

大贝勒代善出生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是四大贝勒之首,努尔哈赤的结发之妻佟佳氏所生。代善在众贝勒中年龄最长,威望最高,战功最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代善在乌碣岩之战中英勇杀敌,与褚英等共破乌拉兵,被努尔哈赤赐号“古英巴图鲁”。(“古英”是满文音译词,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是对英勇之人的美称。)代善不仅军功卓著,而且性格宽柔,深孚众望。因此,努尔哈赤让他统帅正红、镶红两旗,使他拥有后金八旗四分之一的军权。努尔哈赤曾经说过:“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子和大福晋都要交给大阿哥收养。”这就是说,汗王有意传位给代善,连当时朝鲜人写的《建州闻见录》中也清楚地记载着“则贵英哥比代其父”。

扈尔汉等大臣的调查结果是,小福晋德因泽揭发的事情全部属实。他们还奏称,汗王在家宴请众贝勒时,大福晋阿巴亥曾打扮得花枝招展,频频注目于大贝勒代善。汗王努尔哈赤听到后勃然大怒。考虑了一番之后,他先奖赏小福晋德因泽,让她享有陪自己同桌吃饭的待遇,并叮嘱她不要再和别人提及此事。稳住德因泽后,努尔哈赤又放出风来,要搜查阿巴亥私藏的钱物。阿巴亥是几个孩子的母亲,难免要为孩子们攒一些家私。在慌乱中,阿巴亥将自己的钱物四处藏匿,但最后仍被调查人员在儿子阿济格家中搜出三百匹缎子等物。于是,“努尔哈赤乃以大福晋窃藏绸缎、蟒缎、金、银、财物甚多,定其罪。”但他说,“我若将大福晋处死,我那爱如心肝的三子一女将怎样地痛哭呢?我决定不杀阿巴亥,留着她照看子女。但我坚决不同这女人共同生活,我要将她休离。” 就这样,已经与努尔哈赤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受宠不衰的阿巴亥愤然离去。她带着15岁的阿济格、8岁的多尔衮、6岁的多铎开始了沉默而凄凉的生活。但是,努尔哈赤的愤怒表面上如同狂风骤雨,其实只是一时的火气,在暴发过后很快就平息了。他是割舍不下丰姿绰约、聪明机敏的阿巴亥。再说,阿巴亥勾引大贝勒的罪名并无确凿的证据,很可能是他人有意的陷害。努尔哈赤在冷静下来后,顿生悔意。据《满文老档》记载:“大妃在遭离弃的第二年春天再次得宠,被努尔哈赤复立为大福晋。”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二十一日辰时,努尔哈赤在占领辽阳后,召回了离弃一年的阿巴亥,将其复立为大妃。

尽管努尔哈赤暂时没有处置代善,但无疑已经对代善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而且,代善在众贝勒、大臣心目中的威望也极大地降低了。

努尔哈赤在疏远代善的同时,却开始对皇太极另眼相看,并开始重用皇太极。不久后,努尔哈赤废除了代善的子嗣地位,从而使皇太极的地位迅速上升。当努尔哈赤的从弟、近身侍卫阿敦向他探询将来谁可嗣位时,努尔哈赤随口道出:“八子皇太极是也。”努尔哈赤越是对皇太极寄予厚望,就越是注意观察皇太极的举止言行。当努尔哈赤发现皇太极拉小圈子,与阿敏、莽古尔泰、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等人互相交结时,曾严厉地训斥皇太极。天命八年(1623年)六月,努尔哈赤私下训斥皇太极说:“你是贤能的人,处事要公平合理,要以宽宏大量的态度待人。这样,你的弟兄们就会敬重你。你要想当汗,诸贝勒退朝时,你要先送兄长,那你的兄长的孩子必然会送你回家。现在你不送兄长回家,在兄长的孩子送你时你反而默然接受,这表明你是贤明的吗?”努尔哈赤又恳切地对皇太极说,“你是我的爱妻所生,所以我喜欢你。但你不能因此就自以为是,这样想是十分愚蠢无知的。”

贤 内 助

在离开汗王的日子里,阿巴亥历经磨难,对人生一定会有一番思索和感悟。她被复立为大妃时已经三十二岁,正值一个女人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在此后的数年中,她悉心抚育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三个像小老虎一样的阿哥,并用自己成熟女人的贤惠、青春、甜美和体贴,让汗王始终眷恋着自己的温柔之床。同时,凭借十多年汗王后宫总管的政治经验,阿巴亥多次统领汗王府众福晋随汗王出行,参与庆贺、巡游等活动,甚至远赴战斗前线。

据《满族老档》记载,天命六年(1621年)八月二十八日,汗王和阿巴亥率领众福晋,前往东京城出席奠基庆贺大典。当时,前往庆贺的还有诸贝勒、众汉官及其妻室。汗王传下旨意,“八旗宰八牛,各设筵宴十席,大宴之。又每旗各以牛十头赏筑城之汉人。八旗八游击之妻,各赏金簪一杖。”

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十一日,冒着早春的寒风,阿巴亥率领众福晋前往战斗前线广宁叩见汗王。“十四日,众福晋至,总兵官等诸大巨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室,地设白席,上铺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曰:‘汗蒙天眷,乃得广宁城。众贝勒之妻在殿外三叩首而退。嗣后,以迎福晋之礼设大筵宴之。”

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初六,努尔哈赤携众福晋出行,“欲于北方蒙古沿边一带择沃地耕田,开放边界”,他们沿辽河晓行夜宿,踏勘行猎,把女真人的英武写在雪地冰原上。

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十四日,众福晋随努尔哈赤为垦地开边而出行。他们由东京城北启程,经彰义至布尔噶渡口,溯辽河上游至浑河,在二十二日返回了东京城。

天命八年(1623年)九月中旬,众福晋又一次跟随努尔哈赤的仪仗畅游于山河之间,为期共十二天。她们在此期间访问了许多田庄和台堡,和汗王一起接见了蒙古贝勒,并为大贝勒代善之子举行了迎亲仪式。

编年体的《满文老档》是广泛翔实的清王朝官方记录档案,充分证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逐渐从后宫走上政殿,从京城奔赴战斗前线,她有计划地从事一些政务,逐渐成长为一名强权女人。

1621到1625年,在短短的几年内,后金的军事力量突飞猛进,连续攻占了沈阳、辽阳、西平和广宁,向西挺进蒙古,向北逼进朝鲜。除了宁远以外,整个东北都被纳入了后金的版图。

阿巴亥之死

当汗王努尔哈赤及他所领导的后金政权不断走向辉煌之时,身处显赫地位的大妃阿巴亥也一直活跃在后金权力的中心,用她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后金的权力分配。天命五年(1620年),她的三个孩子被努尔哈赤封为“和硕额真”,跻身于后金九大贵族之列。这时的阿济哥十五岁,多尔衮不满八岁,多铎六岁多一点,都深得汗王的宠爱。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都授与了阿巴亥的这三个幼子,每人15牛录。当时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领镶黄旗,多铎领正黄旗。在将来他死后,原来自己统帅的亲军也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这等于明确宣布了立多尔衮为继承人的指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拥有极大的优势。在他们的其他兄弟中,没有任何一个旗主可与之匹敌。但是,这也使得努尔哈赤的其他贝勒们团结起来一起抗衡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明天启六年)正月,六十七岁的努尔哈赤雄心未已,亲自率领十三万人马向大明王朝发起了又一次进攻。在山海关外的辽西宁远城,他遇到了自己的克星袁崇焕。这个来自广东东莞的书生,在保卫宁远的战役中表现出了比大多数明帝国武将更加顽强的斗志和过人的胆略。努尔哈赤不但未能攻下宁远城,还被大明朝红衣大炮所伤,输得一败涂地。努尔哈赤不得不败回沈阳养伤。他自谓:“自二十五岁征战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

宁远战败后汗王努尔哈赤的伤势越来越重,其伤口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和溃烂。使他不得不向病魔低头,前往清河汤泉(威宁堡狗儿岭汤泉)进行疗养,病情进一步恶化后,努尔哈赤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八月初七,他决定返回后金国都沈阳,他派快马向皇宫中的大妃阿巴亥告知,让她立即前来迎接自己,一起商议大事。阿巴亥所乘的船在浑河上的叆鸡堡河段与努尔哈赤所乘的船相遇,准备随后一起赶往沈阳。然而,努尔哈赤再也没有回到沈阳,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诸子和他英勇无敌的八旗将士。

八月十一日未时,也就是下午13~15时,六十七岁的努尔哈赤死在了浑河的船上,地点叆鸡堡,距离沈阳四十里处。阿巴亥陪着丈夫的尸体返回沈阳宫殿,成为陪伴他最后一刻的唯一一人。

汗王努尔哈赤就这样死了,而这个倔强的人在废除了代善的子嗣地位后,一直没有正式确立自己的继承人。于是,后金王位的归属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当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和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是皇族中最有实力的八个人。但是,阿敏和济尔哈朗只是皇族而非努尔哈赤之子,没有王位继承权;代善曾闹出和大妃阿巴亥的绯闻,已经失势;莽古尔泰之母富察氏是获罪而死,因此也没有争夺王位的实力。排除了这些人之后,能够问鼎王位的就只剩下皇太极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了。

皇太极(就是后来的大清第一帝,史称清太宗文皇帝)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姐姐很早就去世了。皇太极年轻有为,是努尔哈赤依仗的四大贝勒之一,在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沈阳之战、征服叶赫部之战、驰援科尔沁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屡建奇功,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虽然都是不主旗的小王,但他们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大妃阿巴亥所生,因此,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在这场汗位争夺战中,阿巴亥无疑是一枚最重要的政治筹码。这一点,皇太极看得很清楚。于是,他下定决心除掉阿巴亥。此时,阿巴亥的三个亲儿子尚没有力量保护母亲。阿济格只是个不主旗的贝勒,没有军事实力,多尔衮不满十四周岁,多铎还不满十二周岁还是孩子。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制定的“大汗共推”之法。八月十二日寅时也就是凌晨3~5时,皇太极被诸王推举为新汗。当日卯时(清晨5~7时)皇太极将努尔哈赤的“遗命”掷到了阿巴亥的面前:“俟吾终,必令殉之。”阿巴亥顿时惊呆了。在努尔哈赤临终前,她一直相伴左右,丈夫是在什么时候留下这样一条遗嘱的呢?然而阿巴亥的哭叫和辩解没有任何作用,所有的王爷和大臣都赶到了她所住的宫室,恶狠狠地说道:“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当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阿巴亥知道,自己殉葬的事已经难以挽回了,眼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以自己的死来确保三个儿子平安无事。想到这里,她换上了大妃的礼服,佩戴上了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哭着向诸王请求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说:“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踏上了殉葬之路。她死的时间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距他的遗体被送到沈阳才一个晚上,距“殉葬遗命”公布还不到一个时辰。阿巴亥作为大妃,在死后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安放在了沈阳城内西北角。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阿巴亥和努尔哈赤一起葬入福陵。

美丽的阿巴亥,努尔哈赤时期最有影响力、最具魅力的大妃,就这样玉碎香消了。

在皇太极时期编定的《清太祖实录》中说,阿巴亥“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因此,努尔哈赤“留之恐后为患”,预先嘱咐诸王“俟吾终,必令殉之。”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多尔衮摄政时,他下令让刚林、祁充格对《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进行修改,把上述那段对阿巴亥的描绘删掉,并将她殉葬的理由改为出于对太祖的景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地下。”

而当多尔衮被追夺论罪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删掉的内容又被加了回去。直至乾隆年间对太祖朝实录做最后的修改时,关于阿巴亥殉葬的描述才又改为“景仰太祖,自愿殉葬”。

阿巴亥死了,她的三个儿子也失去了依靠母亲与皇太极争夺汗位的机会,不会再对皇太极的汗位构成威胁了。因此,皇太极履行诺言,没有加害多尔衮三兄弟。

阿巴亥是用什么方式死的,那时的满族人以骑射为风,为了不毁坏容颜,殉葬多用弓弦,阿巴亥应当是被弓弦绞杀。

皇太极即汗位称帝,于崇德元年(1636年)追谥其生母孟古姐姐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将神牌供放于太庙内。孟古姐姐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但阿巴亥同样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却没有被追谥为皇后,也没有在太庙设立神牌。

多尔衮对皇太极的不公的之举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善于韬光养晦多尔衮深知,在此时为母亲鸣不平不仅毫无用处,反而还会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十几年后,当多尔衮当上了权倾朝野的皇父摄政王时,终于有了为母亲正名的机会。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利用手中的权力,以顺治皇帝的名义正式追谥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将其神牌升祔于太庙中,和努尔哈赤并列太室,同飨玉筵。

权倾朝野的多尔衮还多次在众人面前说:“太宗皇太极皇帝之位原系夺立。”但在不久后,多尔衮就暴死了。顺治皇帝先是褒扬多尔衮“平定中原,统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无两。”他下旨按照皇帝的标准操办他的丧仪,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哀荣备至。但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之后,顺治皇帝就覆手为雨,说多尔衮谋逆,将多尔衮、阿巴亥及多尔衮之妻的所有封典全部追夺,将其神牌从太庙中撤出。一直到127年后,乾隆皇帝才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然而,阿巴亥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再没有恢复她本该拥有的名誉。

阿巴亥因子而获谥,又因子而被夺谥,其子多尔衮还被顺冶帝挫骨扬灰。但阿巴亥毕竟是顺冶帝祖母辈的大妃,他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动太祖之陵来抛撒阿巴亥的骨灰。因此,命运多舛的阿巴亥可以陪伴在汗夫身边,永葬福陵了。

附 记

我在吉林松花江边写满族戏曲剧本《玉碎香消》的时候就在想,十二岁的乌拉公主阿巴亥,就是从这里离开草丰鱼肥的乌拉家乡,去建州女真部赫图阿拉城的。这一去就是26年,由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公主、到三位孩子的母亲、一人之下的大妃娘娘,最后到不得不为努尔哈赤殉葬时,她拿起弓弦看着身边只有三位泣哭的儿子时,此刻她能想些什么?

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了许久。一天和吉林省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关音光、郭翠君老师探讨这个问题。

关音光老师看了剧本草稿后说:“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汗王大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到汗王遗命:‘俟吾终,必令殉之。时她一定是要做到一番挣扎、反抗的。可是当她看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年幼哭得泪水涟涟的孩子时,她的心一定会为之一动。”

郭翠君老师接着说:“这时候阿巴亥的人性、母性一下子苏醒了。这就是这部戏最感人的地方。”

是呀!经历了世事沧桑、做了二十六年大妃的阿巴亥死到临头了才想起,我在反抗、在挣扎,不但我死,而且我的三个儿子也会被斩草除根,为了他们我去死,我必须心甘情愿的去死。阿巴亥淡定地说“景仰太祖,自愿殉葬”。哭着向诸王请求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当她听到诸王说:“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才换上了大妃的礼服,佩戴上了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走向死亡。

我想这时候她应当明白了,自己就是一位妻子、母亲……就像著名评论家周其伦说的:“一代大妃,一个聪颖美丽、卓尔不群的女人,因为舐犊之情的母爱,多年周旋于汗位的角逐中,在权利、欲望的激流里,起伏、挣扎,最终还是被残酷地吞噬。作者为我们勾画的意境卓然呈现:面对荣华,面对权位,面对利益的诱惑,人往往会扭曲自己的人性,失去本真最为珍贵的东西,而当一切皆成过眼云烟时,只有高尚的人性、母爱是永恒。”是呀!眼前这一切灯红酒绿、红尘滚滚、匆匆而过,只有清清的松花江水千百年来悄无声息一直东流。

为了阿巴亥,我创作了大型满族历史剧《玉碎香消》(《戏剧文学》2005年12期),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201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为千古红颜阿巴亥留下一份我的记忆。此刻,站在松花江边,仰望着这一江清水,年过天命的我心潮仍旧起伏跌宕……是呀!滔滔的松花江水流到乌拉,滋润着这方神奇的黑土地,养育多少风流人物,谱写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把美丽的阿巴亥用浓浓重重的一笔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

乌拉公主阿巴亥,

玉碎香消正华年,

凄凄芳草埋玉骨,

留下悠悠断肠篇。

〔责任编辑 廉 梦〕

猜你喜欢

皇太极努尔哈赤乌拉
努尔哈赤喜食生肉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先生冷吗?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赏赐仇人
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