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他山之石 促教学设计创新
2014-09-26张冰峰
张冰峰
摘要:不同版本教科书在编写理念、知识顺序、实验类型、表图选录以及探究活动设计等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直接使用或消化吸收等方式相互借鉴,为教学设计创新提供宝贵资源。
关键词:不同版本;教学设计;借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设计创新、提高效益,业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要话题。九年级化学教师的学生届届在变,但一本教科书,年年不变,课堂设计也少有变化,为此大家都在寻找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新出路。
我们地区初中化学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在观摩省市优秀课评比中,欣赏到其他版本(如上教版、鲁教版)的精彩课例,同一课题,同一知识点,但呈现的材料或实验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好奇通读了上教版和鲁教版等义务教育教材,仿佛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一标多本”是我国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特点,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都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但在编写理念特色、知识安排顺序、实验安排类型、表格图示选录以及教学情境选择等都各具特色。常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因为如此,不同版本间为教学创新设计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资源。
二、借鉴与运用例证
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知识顺序等各具特色,但借鉴的方法应该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而区别对待,有的可以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有的需经过改编重组才能利用,还有的需要认真学习感悟,领会精髓才能发挥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例举一些借鉴做法。
1. 直接拿来素材资源,提升课堂活力
不同教材版本上都大量选用了有关化学史实、生活实例、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科技成果、微观表征等的插图,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导学活动设计上都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既投机取了巧,有提升了课堂活力。
为了凸显教学目标,教师常常为寻找真实的情景素材而苦恼,翻阅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就有许多很好的高附加值的教学情景素材可借鉴。例如在鲁教版上册的第15页有一张“实验室中的错误行为”图(图1),很有情趣,我将其直接拿来设计为实验课的情境创设,在上课伊始,将图投影到白板上。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他们也许就是你们将要在实验室中的真实写照,这八位学生的行为有错误吗?请认真观察,找出这些学生错误的实验行为。”
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且激情高涨,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师:“同学找出的错误实验行为对吗?也许同学们还无法完全发现其中的错误,因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在化学实验室里却是错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要求,相信通过学习后我们一定能找到他们的错误行为。”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导入,学生学习实验原则以及技能操作的专注度有了很大提高。
2.消化吸收编写理念,突破教学难点
编写理念是指编者在编写教科书时所体现的指导思想、观念或方法,其隐藏在课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或隐或现呈现在教材章节里,对教师导学具有统领作用。但是不同教科书凸显的编写理念差异较大,需要教师认真学习体会,并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化学用语是化学启蒙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人教版中将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用语“三兄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分散在第三、四、五等章节中集中学习,重点突破,体现了渐进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化学用语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再在教学中逐步提升为好,怎么办?上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上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化学学习需要使用化学符号”课题中就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一一做了介绍,并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彼此间的联系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在教学中,我将此部分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并设计了渗透元素观、守恒观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且在以后教学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下面同步呈现物质的化学式,甚至写出化学方程式,一直到正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章节为止,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且不断生长”的教学设计目的。
化学用语的符号系统具有简明、严密、国际化的特点,且其隐含着的微观的微粒构成、宏观的化学事实以及相应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涵义,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困难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学习枯燥乏味、无法理解,不能联系等,例如学生无法理解诸如“2O”与“O2” 等符号间的关系,常常无法表述两者间的异同点,其实质是不知化学符号隐含的涵义,没有建立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微观、宏观和符号间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最具“三重表征”编写思想的鲁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习范例。
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学习,是各种版本都采用的教学思想,如人教版上共有20处关于微观表征的图示,而鲁教版上共有32处,且在建立化学概念或化学观念的上册中就有25处,并在第6页就出现了微观表征的图示。“三重表征”材料与思维训练的多次反复呈现,正如成语“三人成虎”所隐喻的效果那样,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一个微观世界,并易与宏观通过符号形成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再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为了更全面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思考,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请学生认真分析下列表(见表2)中三部分材料中“宏观事实”与“微观图示”内容,完成相关填空并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安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教师导学提升,共同完善表格内容。
通过以上多层次分析,相信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理解。
事实证明,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即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运用“三重表征”教学思想,不断渗透建模方法,直到学生形成“三重表征”学习思维模式,对化解化学学习困难,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大有裨益。
当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间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如化学实验、习题试题、科技资源、学习方式、数字化手持实验技术运用以及探究类栏目设置、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评价方法等,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三、借鉴中的一些反思
1. 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的优点,但不要轻视手中现用的教科书,若认真挖掘,同样有许多特色和长处,只缘身在其中,没有比较缺少发现而已。
2. 依据课程标准,不能过多的借鉴,例如上教版下册第96页,关于能量转化时所涉及的有关“原电池知识”,就不能“拿来”,防止过度拓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总之,教材各有千秋,精华可以互取,不同教科书犹如座座宝山,有挖掘不尽的宝玉,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自我版本,再登他山之巅,揽他山之胜,学他山之髓,在“有利于学生学”的前提下借鉴教学资源,并精心雕琢,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借他山之石,构建教学创新设计新大厦,这需要我们教师且行且努力。
参考文献
[1] 陆军.教师课程实施中的忠实与创生——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5):67~71
[2] 陆向华.科学严谨 服务学生——读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有感[J].化学教与学,2013,(1):63~64
[3] 鲁向阳.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解读[J].化学教学,2013,(1):11~13
[4]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毕华林,卢巍等.义务教育教科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要:不同版本教科书在编写理念、知识顺序、实验类型、表图选录以及探究活动设计等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直接使用或消化吸收等方式相互借鉴,为教学设计创新提供宝贵资源。
关键词:不同版本;教学设计;借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设计创新、提高效益,业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要话题。九年级化学教师的学生届届在变,但一本教科书,年年不变,课堂设计也少有变化,为此大家都在寻找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新出路。
我们地区初中化学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在观摩省市优秀课评比中,欣赏到其他版本(如上教版、鲁教版)的精彩课例,同一课题,同一知识点,但呈现的材料或实验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好奇通读了上教版和鲁教版等义务教育教材,仿佛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一标多本”是我国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特点,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都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但在编写理念特色、知识安排顺序、实验安排类型、表格图示选录以及教学情境选择等都各具特色。常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因为如此,不同版本间为教学创新设计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资源。
二、借鉴与运用例证
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知识顺序等各具特色,但借鉴的方法应该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而区别对待,有的可以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有的需经过改编重组才能利用,还有的需要认真学习感悟,领会精髓才能发挥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例举一些借鉴做法。
1. 直接拿来素材资源,提升课堂活力
不同教材版本上都大量选用了有关化学史实、生活实例、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科技成果、微观表征等的插图,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导学活动设计上都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既投机取了巧,有提升了课堂活力。
为了凸显教学目标,教师常常为寻找真实的情景素材而苦恼,翻阅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就有许多很好的高附加值的教学情景素材可借鉴。例如在鲁教版上册的第15页有一张“实验室中的错误行为”图(图1),很有情趣,我将其直接拿来设计为实验课的情境创设,在上课伊始,将图投影到白板上。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他们也许就是你们将要在实验室中的真实写照,这八位学生的行为有错误吗?请认真观察,找出这些学生错误的实验行为。”
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且激情高涨,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师:“同学找出的错误实验行为对吗?也许同学们还无法完全发现其中的错误,因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在化学实验室里却是错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要求,相信通过学习后我们一定能找到他们的错误行为。”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导入,学生学习实验原则以及技能操作的专注度有了很大提高。
2.消化吸收编写理念,突破教学难点
编写理念是指编者在编写教科书时所体现的指导思想、观念或方法,其隐藏在课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或隐或现呈现在教材章节里,对教师导学具有统领作用。但是不同教科书凸显的编写理念差异较大,需要教师认真学习体会,并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化学用语是化学启蒙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人教版中将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用语“三兄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分散在第三、四、五等章节中集中学习,重点突破,体现了渐进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化学用语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再在教学中逐步提升为好,怎么办?上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上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化学学习需要使用化学符号”课题中就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一一做了介绍,并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彼此间的联系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在教学中,我将此部分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并设计了渗透元素观、守恒观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且在以后教学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下面同步呈现物质的化学式,甚至写出化学方程式,一直到正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章节为止,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且不断生长”的教学设计目的。
化学用语的符号系统具有简明、严密、国际化的特点,且其隐含着的微观的微粒构成、宏观的化学事实以及相应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涵义,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困难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学习枯燥乏味、无法理解,不能联系等,例如学生无法理解诸如“2O”与“O2” 等符号间的关系,常常无法表述两者间的异同点,其实质是不知化学符号隐含的涵义,没有建立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微观、宏观和符号间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最具“三重表征”编写思想的鲁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习范例。
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学习,是各种版本都采用的教学思想,如人教版上共有20处关于微观表征的图示,而鲁教版上共有32处,且在建立化学概念或化学观念的上册中就有25处,并在第6页就出现了微观表征的图示。“三重表征”材料与思维训练的多次反复呈现,正如成语“三人成虎”所隐喻的效果那样,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一个微观世界,并易与宏观通过符号形成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再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为了更全面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思考,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请学生认真分析下列表(见表2)中三部分材料中“宏观事实”与“微观图示”内容,完成相关填空并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安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教师导学提升,共同完善表格内容。
通过以上多层次分析,相信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理解。
事实证明,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即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运用“三重表征”教学思想,不断渗透建模方法,直到学生形成“三重表征”学习思维模式,对化解化学学习困难,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大有裨益。
当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间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如化学实验、习题试题、科技资源、学习方式、数字化手持实验技术运用以及探究类栏目设置、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评价方法等,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三、借鉴中的一些反思
1. 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的优点,但不要轻视手中现用的教科书,若认真挖掘,同样有许多特色和长处,只缘身在其中,没有比较缺少发现而已。
2. 依据课程标准,不能过多的借鉴,例如上教版下册第96页,关于能量转化时所涉及的有关“原电池知识”,就不能“拿来”,防止过度拓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总之,教材各有千秋,精华可以互取,不同教科书犹如座座宝山,有挖掘不尽的宝玉,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自我版本,再登他山之巅,揽他山之胜,学他山之髓,在“有利于学生学”的前提下借鉴教学资源,并精心雕琢,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借他山之石,构建教学创新设计新大厦,这需要我们教师且行且努力。
参考文献
[1] 陆军.教师课程实施中的忠实与创生——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5):67~71
[2] 陆向华.科学严谨 服务学生——读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有感[J].化学教与学,2013,(1):63~64
[3] 鲁向阳.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解读[J].化学教学,2013,(1):11~13
[4]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毕华林,卢巍等.义务教育教科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要:不同版本教科书在编写理念、知识顺序、实验类型、表图选录以及探究活动设计等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直接使用或消化吸收等方式相互借鉴,为教学设计创新提供宝贵资源。
关键词:不同版本;教学设计;借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设计创新、提高效益,业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要话题。九年级化学教师的学生届届在变,但一本教科书,年年不变,课堂设计也少有变化,为此大家都在寻找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新出路。
我们地区初中化学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在观摩省市优秀课评比中,欣赏到其他版本(如上教版、鲁教版)的精彩课例,同一课题,同一知识点,但呈现的材料或实验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好奇通读了上教版和鲁教版等义务教育教材,仿佛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一标多本”是我国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特点,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都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但在编写理念特色、知识安排顺序、实验安排类型、表格图示选录以及教学情境选择等都各具特色。常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因为如此,不同版本间为教学创新设计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资源。
二、借鉴与运用例证
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知识顺序等各具特色,但借鉴的方法应该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而区别对待,有的可以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有的需经过改编重组才能利用,还有的需要认真学习感悟,领会精髓才能发挥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例举一些借鉴做法。
1. 直接拿来素材资源,提升课堂活力
不同教材版本上都大量选用了有关化学史实、生活实例、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科技成果、微观表征等的插图,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导学活动设计上都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既投机取了巧,有提升了课堂活力。
为了凸显教学目标,教师常常为寻找真实的情景素材而苦恼,翻阅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就有许多很好的高附加值的教学情景素材可借鉴。例如在鲁教版上册的第15页有一张“实验室中的错误行为”图(图1),很有情趣,我将其直接拿来设计为实验课的情境创设,在上课伊始,将图投影到白板上。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他们也许就是你们将要在实验室中的真实写照,这八位学生的行为有错误吗?请认真观察,找出这些学生错误的实验行为。”
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且激情高涨,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师:“同学找出的错误实验行为对吗?也许同学们还无法完全发现其中的错误,因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在化学实验室里却是错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要求,相信通过学习后我们一定能找到他们的错误行为。”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导入,学生学习实验原则以及技能操作的专注度有了很大提高。
2.消化吸收编写理念,突破教学难点
编写理念是指编者在编写教科书时所体现的指导思想、观念或方法,其隐藏在课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或隐或现呈现在教材章节里,对教师导学具有统领作用。但是不同教科书凸显的编写理念差异较大,需要教师认真学习体会,并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化学用语是化学启蒙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人教版中将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用语“三兄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分散在第三、四、五等章节中集中学习,重点突破,体现了渐进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化学用语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再在教学中逐步提升为好,怎么办?上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上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化学学习需要使用化学符号”课题中就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一一做了介绍,并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彼此间的联系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在教学中,我将此部分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并设计了渗透元素观、守恒观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且在以后教学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下面同步呈现物质的化学式,甚至写出化学方程式,一直到正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章节为止,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且不断生长”的教学设计目的。
化学用语的符号系统具有简明、严密、国际化的特点,且其隐含着的微观的微粒构成、宏观的化学事实以及相应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涵义,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困难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学习枯燥乏味、无法理解,不能联系等,例如学生无法理解诸如“2O”与“O2” 等符号间的关系,常常无法表述两者间的异同点,其实质是不知化学符号隐含的涵义,没有建立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微观、宏观和符号间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最具“三重表征”编写思想的鲁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习范例。
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学习,是各种版本都采用的教学思想,如人教版上共有20处关于微观表征的图示,而鲁教版上共有32处,且在建立化学概念或化学观念的上册中就有25处,并在第6页就出现了微观表征的图示。“三重表征”材料与思维训练的多次反复呈现,正如成语“三人成虎”所隐喻的效果那样,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一个微观世界,并易与宏观通过符号形成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再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为了更全面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运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思考,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请学生认真分析下列表(见表2)中三部分材料中“宏观事实”与“微观图示”内容,完成相关填空并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安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教师导学提升,共同完善表格内容。
通过以上多层次分析,相信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理解。
事实证明,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即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运用“三重表征”教学思想,不断渗透建模方法,直到学生形成“三重表征”学习思维模式,对化解化学学习困难,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大有裨益。
当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间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如化学实验、习题试题、科技资源、学习方式、数字化手持实验技术运用以及探究类栏目设置、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评价方法等,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三、借鉴中的一些反思
1. 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的优点,但不要轻视手中现用的教科书,若认真挖掘,同样有许多特色和长处,只缘身在其中,没有比较缺少发现而已。
2. 依据课程标准,不能过多的借鉴,例如上教版下册第96页,关于能量转化时所涉及的有关“原电池知识”,就不能“拿来”,防止过度拓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总之,教材各有千秋,精华可以互取,不同教科书犹如座座宝山,有挖掘不尽的宝玉,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自我版本,再登他山之巅,揽他山之胜,学他山之髓,在“有利于学生学”的前提下借鉴教学资源,并精心雕琢,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借他山之石,构建教学创新设计新大厦,这需要我们教师且行且努力。
参考文献
[1] 陆军.教师课程实施中的忠实与创生——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5):67~71
[2] 陆向华.科学严谨 服务学生——读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有感[J].化学教与学,2013,(1):63~64
[3] 鲁向阳.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解读[J].化学教学,2013,(1):11~13
[4]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毕华林,卢巍等.义务教育教科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