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26梁峰丽

化学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梁峰丽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物质性质及转化关系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在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7

一、角色扮演法的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的学科,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所涉及的物质的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较多,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学生需学习包含了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绝大多数的无机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生普遍出现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进行死记硬背,通常是记得慢、忘得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对其他人的教学观察来看,学生从高一的平时学习到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再到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师和学生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物质性质、用途,尤其是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但多年的事实表明,最终效果和投入不成正比关系,于是老师、家长、学生均认为化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们在高一升高二分科时纷纷主动或被动地放弃化学,导致了江苏省近些年选考化学考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们目前化学教学确实存在着问题。

二、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

按照当代教学模式的分类方法,角色扮演属于一种以研究社会行为和解决价值矛盾为取向的“问题解决模式”。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教师的组织下, 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 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1]。本文中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更广意义上的概念,本文中的学生所扮演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角色,而是某种化学物质,这也相当于把化学物质拟人化了,让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质变得鲜活起来,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某些事物与自身的关系密切时,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为了发挥角色扮演法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对高一新生实施了“角色扮演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不断的完善。

三、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1. 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提前整理出学生在《化学1》中需重点掌握的物质,见表1。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按照化学物质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选择和班级人数相同的物质,让学生明确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方法和意义,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希望代表的物质。如果出现多名同学选择同一种物质的情况,将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通过测试他们对该种物质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熟练者获胜;如果出现某种物质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可以考虑换一种其它物质。以此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代表物质,也就是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

2. 具体实施过程

(1)改变称呼。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和同学之间可以用所扮演物质的名称来称呼对方,这样可以在无意中强化这些物质,让学生更有角色的感觉。当然这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不喜欢物质名称来称呼自己,那就依然用姓名。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班级有45人,其中有6人要求称呼自己姓名。

(2)熟悉自己的角色物质。每位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收集自己所扮演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要求他们在教学内容涉及到该物质时,能够起到引领大家的作用。教师要适时了解每位同学对自己的角色物质的掌握情况,当某些同学在自己的准备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迅速熟悉自己扮演的物质角色。年轻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热心,他们都是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掌握了自己的物质角色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充满信心的准备发挥自己的领头作用。

(3)协助和督促班级其他同学熟练掌握自己的角色物质。举例来说,王东选择的物质角色是氯气,王东首先要自己掌握好有关氯气的所有学习内容;其次,当氯气的教学内容结束时,老师对班级学习氯气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根据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找出学习氯气的性质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与王东进行沟通,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由王东负责帮助他们学好氯气,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成功掌握王东的角色物质。通过这样的安排,如果班级有45位学生,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了一种物质,并且在另外44个同学的协助下掌握了44个角色物质,高中化学中的多数重点物质就能被学生牢牢掌握了。当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会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了,对于其它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就会很容易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4)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建议对于一些选择了含有同种元素物质的同学,可以采取小组制的形式进行学习。比如选的六位同学,他们组成铝元素组,小组成员之间在准备及后期的协助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有效交流,大家互相帮助,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他们学会了合作,有助于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角色扮演法的学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告知学生要进行角色扮演学习时,他们都是很积极的予以支持,并且按照原定计划选择了自己的角色物质,学习热情很高涨。学生反馈说当听到别人在说自己的角色物质时,总是特别的关注,而在化学课堂上经常涉及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

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可以和很多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也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3.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互相协助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让原本一些内向的学生活泼起来,学会了与不熟悉的同学交流,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角色扮演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4. 树立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积极帮助他人、让全班的同学学好自己的角色物质,这样的做法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责任感,当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5.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施角色扮演法的班级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水平明显高于未实施的平行班。

五、角色扮演法的学习反思

1. 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物质性质的难易,使得一些同学认为自己担任的角色物质太难,在自我学习和协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降低了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教师主动为这些学生承担掉一部分任务,这样就可以使班级的学习顺利的进行下去。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同学们积极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时刻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协助、表扬、鼓励,把同学们好的做法加以宣传,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班级的组织工作。

3. 广义上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在化学物质的学习上应用,也可以加以拓展,即使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内容,让他们承担各自的任务,互相协助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志国.浅议角色扮演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12):39-41

[2] 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12):29-31

[3] 吴伟健,桂新春.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活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77-78endprint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物质性质及转化关系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在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7

一、角色扮演法的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的学科,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所涉及的物质的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较多,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学生需学习包含了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绝大多数的无机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生普遍出现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进行死记硬背,通常是记得慢、忘得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对其他人的教学观察来看,学生从高一的平时学习到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再到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师和学生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物质性质、用途,尤其是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但多年的事实表明,最终效果和投入不成正比关系,于是老师、家长、学生均认为化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们在高一升高二分科时纷纷主动或被动地放弃化学,导致了江苏省近些年选考化学考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们目前化学教学确实存在着问题。

二、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

按照当代教学模式的分类方法,角色扮演属于一种以研究社会行为和解决价值矛盾为取向的“问题解决模式”。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教师的组织下, 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 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1]。本文中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更广意义上的概念,本文中的学生所扮演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角色,而是某种化学物质,这也相当于把化学物质拟人化了,让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质变得鲜活起来,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某些事物与自身的关系密切时,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为了发挥角色扮演法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对高一新生实施了“角色扮演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不断的完善。

三、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1. 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提前整理出学生在《化学1》中需重点掌握的物质,见表1。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按照化学物质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选择和班级人数相同的物质,让学生明确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方法和意义,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希望代表的物质。如果出现多名同学选择同一种物质的情况,将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通过测试他们对该种物质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熟练者获胜;如果出现某种物质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可以考虑换一种其它物质。以此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代表物质,也就是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

2. 具体实施过程

(1)改变称呼。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和同学之间可以用所扮演物质的名称来称呼对方,这样可以在无意中强化这些物质,让学生更有角色的感觉。当然这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不喜欢物质名称来称呼自己,那就依然用姓名。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班级有45人,其中有6人要求称呼自己姓名。

(2)熟悉自己的角色物质。每位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收集自己所扮演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要求他们在教学内容涉及到该物质时,能够起到引领大家的作用。教师要适时了解每位同学对自己的角色物质的掌握情况,当某些同学在自己的准备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迅速熟悉自己扮演的物质角色。年轻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热心,他们都是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掌握了自己的物质角色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充满信心的准备发挥自己的领头作用。

(3)协助和督促班级其他同学熟练掌握自己的角色物质。举例来说,王东选择的物质角色是氯气,王东首先要自己掌握好有关氯气的所有学习内容;其次,当氯气的教学内容结束时,老师对班级学习氯气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根据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找出学习氯气的性质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与王东进行沟通,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由王东负责帮助他们学好氯气,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成功掌握王东的角色物质。通过这样的安排,如果班级有45位学生,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了一种物质,并且在另外44个同学的协助下掌握了44个角色物质,高中化学中的多数重点物质就能被学生牢牢掌握了。当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会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了,对于其它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就会很容易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4)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建议对于一些选择了含有同种元素物质的同学,可以采取小组制的形式进行学习。比如选的六位同学,他们组成铝元素组,小组成员之间在准备及后期的协助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有效交流,大家互相帮助,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他们学会了合作,有助于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角色扮演法的学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告知学生要进行角色扮演学习时,他们都是很积极的予以支持,并且按照原定计划选择了自己的角色物质,学习热情很高涨。学生反馈说当听到别人在说自己的角色物质时,总是特别的关注,而在化学课堂上经常涉及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

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可以和很多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也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3.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互相协助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让原本一些内向的学生活泼起来,学会了与不熟悉的同学交流,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角色扮演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4. 树立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积极帮助他人、让全班的同学学好自己的角色物质,这样的做法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责任感,当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5.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施角色扮演法的班级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水平明显高于未实施的平行班。

五、角色扮演法的学习反思

1. 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物质性质的难易,使得一些同学认为自己担任的角色物质太难,在自我学习和协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降低了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教师主动为这些学生承担掉一部分任务,这样就可以使班级的学习顺利的进行下去。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同学们积极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时刻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协助、表扬、鼓励,把同学们好的做法加以宣传,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班级的组织工作。

3. 广义上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在化学物质的学习上应用,也可以加以拓展,即使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内容,让他们承担各自的任务,互相协助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志国.浅议角色扮演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12):39-41

[2] 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12):29-31

[3] 吴伟健,桂新春.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活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77-78endprint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物质性质及转化关系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在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7

一、角色扮演法的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的学科,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所涉及的物质的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较多,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学生需学习包含了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绝大多数的无机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生普遍出现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进行死记硬背,通常是记得慢、忘得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对其他人的教学观察来看,学生从高一的平时学习到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再到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师和学生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物质性质、用途,尤其是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但多年的事实表明,最终效果和投入不成正比关系,于是老师、家长、学生均认为化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们在高一升高二分科时纷纷主动或被动地放弃化学,导致了江苏省近些年选考化学考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们目前化学教学确实存在着问题。

二、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

按照当代教学模式的分类方法,角色扮演属于一种以研究社会行为和解决价值矛盾为取向的“问题解决模式”。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教师的组织下, 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 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1]。本文中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更广意义上的概念,本文中的学生所扮演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角色,而是某种化学物质,这也相当于把化学物质拟人化了,让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质变得鲜活起来,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某些事物与自身的关系密切时,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为了发挥角色扮演法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对高一新生实施了“角色扮演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不断的完善。

三、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1. 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提前整理出学生在《化学1》中需重点掌握的物质,见表1。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按照化学物质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选择和班级人数相同的物质,让学生明确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方法和意义,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希望代表的物质。如果出现多名同学选择同一种物质的情况,将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通过测试他们对该种物质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熟练者获胜;如果出现某种物质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可以考虑换一种其它物质。以此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代表物质,也就是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

2. 具体实施过程

(1)改变称呼。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所扮演的物质角色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和同学之间可以用所扮演物质的名称来称呼对方,这样可以在无意中强化这些物质,让学生更有角色的感觉。当然这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不喜欢物质名称来称呼自己,那就依然用姓名。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班级有45人,其中有6人要求称呼自己姓名。

(2)熟悉自己的角色物质。每位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收集自己所扮演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要求他们在教学内容涉及到该物质时,能够起到引领大家的作用。教师要适时了解每位同学对自己的角色物质的掌握情况,当某些同学在自己的准备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迅速熟悉自己扮演的物质角色。年轻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热心,他们都是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掌握了自己的物质角色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充满信心的准备发挥自己的领头作用。

(3)协助和督促班级其他同学熟练掌握自己的角色物质。举例来说,王东选择的物质角色是氯气,王东首先要自己掌握好有关氯气的所有学习内容;其次,当氯气的教学内容结束时,老师对班级学习氯气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根据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找出学习氯气的性质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与王东进行沟通,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由王东负责帮助他们学好氯气,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成功掌握王东的角色物质。通过这样的安排,如果班级有45位学生,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了一种物质,并且在另外44个同学的协助下掌握了44个角色物质,高中化学中的多数重点物质就能被学生牢牢掌握了。当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会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了,对于其它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就会很容易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4)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建议对于一些选择了含有同种元素物质的同学,可以采取小组制的形式进行学习。比如选的六位同学,他们组成铝元素组,小组成员之间在准备及后期的协助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有效交流,大家互相帮助,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他们学会了合作,有助于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角色扮演法的学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告知学生要进行角色扮演学习时,他们都是很积极的予以支持,并且按照原定计划选择了自己的角色物质,学习热情很高涨。学生反馈说当听到别人在说自己的角色物质时,总是特别的关注,而在化学课堂上经常涉及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

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可以和很多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也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3.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互相协助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让原本一些内向的学生活泼起来,学会了与不熟悉的同学交流,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角色扮演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4. 树立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积极帮助他人、让全班的同学学好自己的角色物质,这样的做法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责任感,当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5.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施角色扮演法的班级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水平明显高于未实施的平行班。

五、角色扮演法的学习反思

1. 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物质性质的难易,使得一些同学认为自己担任的角色物质太难,在自我学习和协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降低了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教师主动为这些学生承担掉一部分任务,这样就可以使班级的学习顺利的进行下去。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同学们积极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时刻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协助、表扬、鼓励,把同学们好的做法加以宣传,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班级的组织工作。

3. 广义上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在化学物质的学习上应用,也可以加以拓展,即使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内容,让他们承担各自的任务,互相协助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志国.浅议角色扮演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12):39-41

[2] 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12):29-31

[3] 吴伟健,桂新春.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活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77-7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