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全生产软实力的巴南探索
2014-09-26韦开平
韦开平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在提升安全生产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坚守三大阵地,抓实四大载体,创新五项制度,促进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渗透到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从而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一、坚守“三大阵地”,唱响安全生产主旋律
一是坚守校园阵地,开展“安全从学生抓起”安全教育活动。着眼于长远,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在全市率先开展“安全从学生抓起”的安全教育活动——每两周上一节安全课、每学年开展一次有奖安全作文竞赛、学生每学期对家长进行一次安全宣传活动,让安全文化从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年,各学校均开展安全知识课12课时以上,评选优秀安全作文300篇,8万中小学生在6月集中对家长开展一次安全宣传活动。二是坚守基层社区阵地,安全社区创建全面提速。自创建安全社区活动开展以来,坚持“安全、健康、发展”的理念,整合资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已创建市级安全社区11个、国家级安全社区1个。今年将完成市级安全社区8个,国家级2个,明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三是坚守新闻媒体阵地,开辟安全宣传专栏。投资10万元,在巴南电视台开办《安全与生活》专题电视栏目,每月播出一期,广泛传播了安全生产知识,提升了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同时,在《巴南日报》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及时发布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黄名单”等信息,已发布专栏22期。
二、抓实“四大载体”,营造安全宣传良好氛围
一是抓实“儿歌载体”,提高安全知识传唱率。借用全国儿歌三大基地之一——界石儿歌的品牌,以全区少年儿童为主体,面向全国有奖征集安全儿歌。共征集10省市300多位作者的安全儿歌617首(区内占60%),评出优秀安全儿歌80首,编印成册。二是抓实“非遗载体”,彰显安全文化美誉度。借用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的品牌,创作《安全幸福千万家》等10余首群众喜闻乐见的木洞安全山歌,多次在市、区、镇三级安全生产月宣传现场演出,产生了良好反响。三是抓实“谚语载体”,增强安全宣传针对性。针对一线员工、一线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谚语有奖征集活动。共征集谚语583条,评出优秀作品60条,对44条有推广价值的安全生产谚语在全区推广,引起一线员工的共鸣。四是抓实“宣讲载体”,发掘特色宣传新媒介。借用双河口镇“百姓名嘴”宣讲团、接龙镇“大学生村官喇叭花”宣讲团等特色宣传载体,在基层巡回宣传安全工作。
三、创新“五项制度”,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黄名单”制度。对安全管理不严、安全隐患大等6种情形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黄名单”管理,提前介入,实行重点监管,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2次纳入“黄名单”或不按时整改的延长监管时间,并纳入“黑名单”管理。到目前,共有57家企业先后被纳入“黄名单”管理,其中4家尚未解除。二是反思性发言制度。管理缺位、责任不落实等7种情形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拒绝整改或逾期不整改等7种情形,责成事故单位、监管部门、所在镇街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在全区性大会上进行反思性发言,并公示发言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共20个单位进行反思性发言。三是“两查一会”制度。首先,由区安委办牵头组成暗访组,每月选择一个行业进行暗访检查。其次,由区领导带队,组织联合抽查组,随机抽取现场检查。再次,现场召开警示现场会,通报存在的问题,教育和警示该行业其他企业。目前,在建设施工、道路交通等8个行业领域开展“两查一会”2次,共暗访企业48家,查出并整改隐患250条。四是建设领域安全资质“一票否决”制度。探索试行对在建设领域内,被列入“黑名单”管理的,3年内在国内发生过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等4种情形的建筑企业、监理单位和劳务公司,一律禁止参与该区项目建设。目前,已有2家建筑施工企业因被“一票否决”而失去进入巴南区建设领域的机会;五是安全特派员派驻制度。探索向辖区中央、市属企业派驻安全特派员工作制度。目前,已向14家中央、市属企业派驻了14名安全生产特派员,共查出隐患192条,督促整改188条,整改率达97.9%,为在区中央和市属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
作者:重庆市巴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