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014-09-26柏才慧

重庆行政 2014年4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群众

柏才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结构现代化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自主治理水平。作为治理社会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组织,如何与时俱进地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经济工作抓好就行,无需顾忌社会治理;有的认为社会治理难度大,做了又不显眼,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局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没有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有的尽管认识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韧劲。

(二)履行社会治理的职责不明确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清,还没有从大量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自我监督的职能发挥得不够好,难以集中精力抓好社会治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没有法律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社会治理责任考评机制还不够健全,各基层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系还没有形成。

(三)创新社会治理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队伍能力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任务。干部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治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少数干部宗旨观念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脱离群众;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法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方法简单粗暴。

(四)创新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通

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切入点,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要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无所作为;部分基层党组织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推动和创新社会治理思考不够。

(五)创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创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各级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社会治理的动力不足。

(六)缺乏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体制保障

传统的社会治理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了问题才管”,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的机制。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措施

加强社会治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责功能,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效率、能力的基础上下功夫。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夯实社会治理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以办事公道、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为标准,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选好配强村(社区)、两新组织和流动站等党组织班子成员。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依法办事、民主治理、应急处变、服务群众以及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理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基层党支部创建“四强”活动。开展“彰显先进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 为主要内容的“四强”基层党支部活动。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岗位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促使党组织成员认真履职。

(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一是在农村,紧跟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公司”、“支部+基地”等模式,切实加强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二是在社区,面对社区组织和党员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多重治理模式,提高居民自我治理的能力。三是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其健康发展。四是在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出流动人员党支部和党小组,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治理。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法

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报告排查制度。要明确专人,经常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社情民意,抓好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村(社区)不漏组,组不漏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员。二是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及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站、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尽可能的加以解决。三是要从传统的命令角色变为服务角色,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作为首要职责。

(四)明确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

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能力。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站在统筹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反复调查论证、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近期目标。一方面,注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以及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治理制度,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形式,着重解决土地征用难、资金筹集难、技术提高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发展习惯,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多元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品。同时十分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并始终注意把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上,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实力,进而真正担负起其相应的社会治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关注就业、保险、公租房建设等工作。endprint

(五)搭建社会治理服务平台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注重在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两新”组织中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等,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力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注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重点完善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制度,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坚持严格执行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督查制、功过奖惩制、绩效挂钩制等等,始终注意以过硬的措施和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以达到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 ”、群众明白“党员将干什么”、社会明白“党员究竟干了什么”的效果。

(六)拓宽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

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多方搭建发挥党员作用、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平台,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科学设计并精心组织开展以“察民情、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惠民生、谋民利,兴民业、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活动,以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和党员示范户等活动,鼓励无职党员上岗履职,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良好的平台,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二是实施“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从学习培训、技术服务、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帮助鼓励农村优秀青年创业、成长。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七)注重重点人员的治理

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治理。每个村(社区)都要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窗口,着力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和就医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帮教治理。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矫正人员、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治理和服务。

(八)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是一项事关长远,关乎全局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保障,以实现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一是从组织架构和行政体制层面为社会治理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简化机构设置、理顺权力关系、实现信息通畅,从不同层面革新社会治理制度。健全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以推动和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二是通过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税收分享机制,实现向下拨款,让乡镇干部“有权、有钱、有时间”走出围墙,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建设,以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资金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