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4-09-26张国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肛裂肛管肛周

张国飞

公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公安434300)

肛裂是一种肛周皮肤缺血性溃疡,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由于排便的反复刺激,肛裂难以自愈,久之即成慢性肛裂,表现为便血、便后疼痛,长期出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电脑的普及,上网久坐导致便秘,因此慢性肛裂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发病多见于年轻人群。传统肛裂切除术手术创面大、术后肛周水肿疼痛程度高,且创面愈合困难[2-4],因此,本院于2012年6月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现将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肛裂术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66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男46例,女37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8.6±2.63)岁;病程6个月 ~1.5年,平均病程(0.8±0.32)年;其中前侧裂口19例,后侧裂口64例。观察组:男41例,女42例;平均年龄(30.1±2.15)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病程(0.7±0.41)年;前侧裂口16例,后侧裂口6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水,采用低位骶管麻醉。麻醉显效后,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操作者常规消毒肛周及外阴,沿裂口正中作纵行切口,切口上至齿状线,下方切到肛缘外1.5~2cm。术中部分切断肛门内括约肌,随后操作者用双手食指交叉持续进行扩肛。仔细检查患者肛周粘膜及皮肤,如发现肥大肛乳头、痔疮、潜行瘘管等一并切除,彻底清理肛周慢性溃疡组织,将切口边缘修理整齐,最后填塞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布进行加压止血。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适当延长肛缘外切口长度,将切口两边中上部作横向牵拉,使之成为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在三角形底部的左右两端点作横行缝合,缝合底边与相邻边皮肤,并由两侧向中间逐步缝合,横向缝合切口长约3 cm,注意保持两侧对称性。三角形的两邻边下部切口不予缝合,使之处于开放状态,纵向形成一长约2 cm的放射状的引流口。术后处理肛周异常组织,加压填塞止血后外敷塔形纱布,并用胶布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更换引流纱布。指导患者食用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忌食辛辣,保持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肛管直径、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张东铭,王玉成主编的《盆底与肛门病学》中关于慢性肛裂的治疗标准[5],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程度:轻度水肿疼痛:水肿范围<肛缘1/4,患者可耐受,无需应用止痛药;中度水肿疼痛:水肿范围占肛缘的1/4~1/3,口服止痛药即可缓解;重度水肿疼痛:水肿范围>肛缘1/2,需肌注止痛药才能缓解。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s)表示,水肿疼痛程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水肿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水肿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水肿疼痛程度比较[n=83,(%)]

2.2 两组术后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后,两组肛管直径较术前均明显扩大,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及住院时间比较(n=83(±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及住院时间比较(n=83(±s)

组别 手术前(cm) 手术后(cm)平均住院时间(d)观察组1.88 ±0.25 3.01 ±0.28 10.02 ±2.24对照组 1.92 ±0.19 2.81 ±0.31 15.01 ±3.21 t 1.161 4.362 11.834 P >0.05 <0.05 <0.01

3 讨论

肛裂是由于炎症的刺激或排便用力过猛所致的损伤,使肛门内括约肌发生痉挛,括约肌张力增高,肛周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肛管后正中线供血不良,导致缺血性溃疡,引起肛门口径变小,大便通过困难;此时患者常强行用力排便,结果发生肛管皮肤撕裂伤[6];肛周围是细菌集聚地,肛周皮肤撕裂后极易发生感染,反复炎症刺激即形成溃疡而致慢性肛裂,同时可并发肛乳头炎、肛隐窝炎、痔疮等一系列肛周疾病[7]。

闻久辉[8]等认为扩大肛门直径,解除括约肌痉挛,恢复肛管正常血供是治疗慢性肛裂的关键,手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主要方法。传统肛裂切除术手术中,通过纵形切开肛管后横缝来扩大肛管直径,痉挛的内括约肌并为得到有效的松解,横缝后切口的张力增加,切口水肿疼痛现象严重;另外术后横缝处易导致粪渣积存,切口感染发生率高,感染后又加重水肿疼痛程度,影响伤口的愈合[9]。改良纵切横缝是在传统手术的基层上演变而来,改良传统手术方式中的中央缝合为中央切口开放引流,既可有效增加肛管直径,又减轻了肛周的张力[10],从而有效减轻了水肿和疼痛程度。贾彦超[11]等认为,改良纵切横缝术术后引流必须通畅,防止引流液堆积于横缝切口,每次大便后及时换药,才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

本研究中,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更换引流纱布,进行饮食指导及卫生宣教,结果显示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水肿疼痛发生率明显较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由此可见,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5.

[2] 曾碧娟.59例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术后疼痛干预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22-23.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肛裂、直肠脱垂、肛瘘、痔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4):42-42.

[4] 张国飞,彭碧文.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3):25-27.

[5] 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5.

[6] 卢艳君,王兆春,曾碧娟.改良侧位给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术后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3,24(7):1086-1088.

[7] 黄宇峰.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除术在慢性肛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2):59-60.

[8] 闻久辉,黄恩明.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8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285-285.

[9] 杨光英.两种术式在慢性肛裂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4):100-102.

[10] 龙晨蒙,石全,李锋.改良给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3):155-157.

[11] 贾彦超,王伟涛,崔文娟.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7(6):156-156.

猜你喜欢

肛裂肛管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肛裂可以自愈吗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