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09-26张丽娜蒋洪宇张钰瑄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麻插管芬太尼

张 玲,张丽娜,蒋洪宇,张钰瑄

桂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桂林541002)

心脏作功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在应激时难以承受强度较大的应激[1]。全麻诱导期需力求血流动力学平稳,既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又防止麻醉药物引起严重循环抑制和缺氧。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在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2],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且临床剂量无明显心血管抑制作用,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任鹏程等[3]认为地佐辛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导致的应激反应。本研究选用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及拔管期。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芬太尼相比较,旨在探讨合适的麻醉诱导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6月-12月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ASAI-Ⅱ级,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3.6±5.7)岁,体质量40~79 kg,平均体质量(65.7±7.8)kg,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意识均清楚,排除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肺疾患及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气管插管方成功者,所有患者均由高年资麻醉医师行气管内插管。6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体质量和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通道,使监测 SBP、DBP、HR、ECG、SpO2。D 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0.2 mg/kg,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1 mg/kg,待患者入睡后,给予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依托米酯(乳剂)0.2 mg/kg。F组给予咪唑安定0.1 mg/kg,待患者入睡后,顺序给予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依托米酯(乳剂)0.2 mg/kg和芬太尼4 μg/kg。诱导时间两组均维持在6~10 min,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2.5 mL行气管内表麻后插管。术中用芬太尼1.5~2 μg/(kg·h),丙泊酚4~6 mg/(kg·h),苯磺顺阿曲库铵0.06~0.1 mg/(kg·h)维持麻醉。术毕前30min停用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术毕前5 min停用丙泊酚。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用新斯的明1 mg,阿托品0.3 mg静注,拮抗残余肌松,当患者神志清楚,吞咽反射恢复,VT>6 mL/kg,RR >12次/min,吸空气 5 min,SpO2>94%,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方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min(T6)、拔管后10min(T7)各时点SBP,DBP,HR,SpO2,拔管时Ramsay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标准[4]:1=烦躁不安;2=安静合作;3=嗜睡但可听从医生要求;4=嗜睡可唤醒;5=嗜睡反应迟钝;6=嗜睡),并记录手术时间及手术结束到拔管时间。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时间、Ramsay评分的比较 D组拔管时间短于F组(P<0.05)、拔管时D组Ramsay评分低于F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比较((±s,n=30)

表1 两组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比较((±s,n=30)

注:与 F组比较,*P <0.05

组别 拔管时间(min) Ramsay 评分D 组 8.3 ±2.3* 2.3 ±0.4*9.7 ±2.9 2.6 ±0.5 F组

2.2 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在T0时刻,两组SBP、DBP、H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低于其生理值(T0)(P<0.01),但F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 T2时两组 HR均高于 T0(P<0.05);在T3时两组SBP、DBP较T0明显偏低(P<0.05)。在T5时D组SBP、DBP、HR均低于F组,有显著差异(P<0.01);F组明显高于T0时(P<0.01);T6、T7时 D 组 SBP、DSP、HR 均低于 F组(P<0.05);SpO2在 T1、T2、T3、T4、T5各时刻明显高于T0时刻(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变,各脏器储备功能下降,这意味着老年人对应激反应耐受能力下降,在全麻诱导插管和拔管期间,喉镜窥视和气管内插管时,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机械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过渡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5]。如何选择用药,既能抑制应激反应,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血管功能的抑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完全激动K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和轻度镇静[6]、呼吸抑制,部分激动μ受体,镇痛作用比喷他佐辛强,同时也对μ受体有拮抗作用,使其相对于吗啡成瘾性及μ受体相关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减轻,从而改善术后镇痛质量[7]。地佐辛在用药后15 min即有明显镇痛效果,镇痛作用可持续6 h[8]。本实验中,D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加上诱导时间6~10 min,气管插管时已达足够镇痛效应,而且由于地佐辛较轻的心血管抑制效应,使得本组实验在诱导期间SBP、DBP、HR均高于F组,说明地佐辛比芬太尼较少引起严重的循环抑制。老所患者由于机体脂肪的增加,就等于增加了一个麻醉药物和其他脂溶性药物的贮存库,使得脂溶性麻醉药在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Vd)增大,导致药物消除延长[1],再加上地佐辛的镇痛时效长,手术结束时仍处于地佐辛的有效镇痛时期,这就使得D组在拔管期血流动力学较F组平稳,同时由于地佐辛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使其对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使得D组拔管时间、Ramsay评分低于F组,苏醒质量更高,这与高光洁等[9]实验一致。

表2 麻醉诱导及拔管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s)

表2 麻醉诱导及拔管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s)

注:与 F 组比较,*P <0.05,**P <0.01;与 T0比较,▲P <0.05,▲▲P <0.01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SBP D 组 137.4 ±12.5 112.4 ±10.8*▲▲140.8 ±9.5 129.9 ±9.7▲ 131.6 ±11.9 138.1 ±7.6**134.1 ±8.8*133.5 ±9.9*(mmHg)F组 135.8 ±12.9 105.9 ±11.5▲▲ 139.7 ±11.1 128.8 ±8.7▲ 129.8 ±10.6 149.6 ±10.8▲▲140.1 ±9.7 138.4 ±8.3 DBP D 组 81.7 ±7.8 68.7 ±7.3**▲▲ 82.9 ±6.7 76.9 ±6.2▲ 78.3 ±8.9 81.3 ±4.0** 78.4 ±6.8*77.9 ±7.2*(mmHg)F组 81.0 ±8.6 63.4 ±6.7▲▲ 83.4 ±5.8 76.0 ±6.3▲ 76.9 ±6.9 86.8 ±5.5▲▲ 83.1 ±7.2 81.4 ±6.9 HR D 组 71.4 ±7.2 66.4 ±6.4**▲▲75.3 ±5.9▲ 68.5 ±5.2 68.4 ±7.1 74.2 ±5.9** 71.1 ±6.7*69.4 ±6.5*次/min F 组 69.1 ±9.3 62.2 ±5.4▲▲ 74.8 ±6.9▲ 66.4 ±6.1 67.2 ±6.0 82.9 ±5.7▲▲ 74.9 ±7.8▲73.7 ±7.4 SpO2 D 组 96.7 ±0.9 98.8 ±0.6▲▲ 98.9 ±0.6▲▲98.9 ±0.77▲▲99.0 ±0.6 97.5 ±1.1▲▲ 96.9 ±1.0 97.0 ±0.8% F 组 96.8 ±1.0 99.0 ±0.7▲▲ 99.2 ±0.7▲▲99.1 ±0.7▲▲ 99.1 ±0.7 97.4 ±0.9▲▲97.1 ±0.9 96.9 ±0.7

临床上地佐辛主要用于术后镇痛,本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地佐辛也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苏醒质量更高。全麻术中能否全程用地佐辛替代芬太尼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5-1450.

[2] 高涛,赖学文,莫惠飞,等.地佐辛与布托啡诺抑制全麻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1):8-10.

[3]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1,37(11):1296-1297.

[4] Mondello E,Siliotti R,Noto G,et al.Bispectral Index in ICU:correlation with Ramsay Score on assessment of sedation level[J].J Clin Monit Comput,2002,17:271 -277.

[5] 陈兴东,史正山,林宇,等.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8):614-615.

[6] Cohen R I,Edwards W T,Kezer E A,et al.Serial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morphine and nalbuph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for out patients[J].Anesth Analg,1993,77(3):533-539.

[7] 陈文,杨伟斌,陈霓.不同浓度地佐辛加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2):102-103.

[8] STANBAUGHJJ,MCADAMSIJ.Comparison of intramuscular dezocine with butorphanol and placebo in chronic cancer pain:a method to evaluate analgesia after both single and repeated doses[J].Clin Pharm Ther,1987,42(2):210-219.

[9] 高光洁,尚宇,杨闻宇,等.地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0):1000-1002.

猜你喜欢

全麻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