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唑醇与甲基硫菌灵对小麦赤霉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2014-09-26周京龙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周京龙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农药复配 (pesticide complex)是随着农药研究的深入和市场上药剂品种的增加而出现的,也是生产需求的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复配药剂 (complex pesticide)逐渐应用于田间。近20年来,复配药剂在农药中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登记药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配类型。今后,一方面生产中仍然需要新的复配剂品种;而另一方面,复配药剂在应用中也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1]。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1998年和2003年出现大范围流行,给我国小麦主产区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本研究将己唑醇与甲基硫菌灵2种杀菌剂进行复配,以探讨该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作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5%己唑醇EC为南京卓创化工有限公司产品;50%甲基硫菌灵EC为江苏省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产品。供试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为经分离后采用PDA培养基在25℃的培养箱中培养而得。
1.2 试验方法
1.2.1 己唑醇的毒力测定
将5%己唑醇EC依次稀释为1.572、0.876、0.393、0.1965mg/L和0.09825mg/L的5个不同浓度组,再分别在每个浓度组的培养皿中加9ml培养基与1ml对应浓度药剂,每个浓度组3个重复,以不加任何药剂的空白作为对照。在超净工作台上对上述6个浓度组培养皿接种同样体积的菌种,接种后将培养皿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3d,测量菌种直径。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计算该种药剂的EC50。
1.2.2 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测定
将50%甲基硫菌灵EC依次稀释为23.8736、11.9388、5.9648、2.9842mg/L和1.4921mg/L的5个不同浓度组,再分别在每个浓度组的培养皿中加9ml培养基与1ml对应浓度药剂,每个浓度组3个重复,以不加任何药剂的空白作为对照。其他操作及测定同1.2.1。
1.2.3 复配剂的毒力测定
经上述试验测得2种药剂的EC50,取2种药剂的抑制中浓度,按1∶3、1∶2、1∶1、2∶1、3:1的体积比例分别将2种药剂混合,复配为5个不同的浓度组后进行联合毒力的测定[3]。在每组试验中设置空白对照,其他操作同1.2.1。
1.3 数据处理
将甲基硫菌灵作为标准药剂,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己唑醇的毒力指数TI,5组复配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CTC,以CTC大于或等于150时作为增效的标准来判定复配剂的药效。
TI=标准药剂EC50/供测药剂EC50×100
TTI=标准药剂EC50/复配剂EC50×100
TTI=∑单剂的TI×有效成分在混剂中的比例
CTC=ATI/TTI×100
2 结果与分析
2种药剂对小麦赤霉菌的防治结果及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己唑醇的EC50为0.393mg/L;甲基硫菌灵的EC50为5.9648mg/L;己唑醇 (A)与甲基硫菌灵 (B)的5个比例复配剂的EC50值分别为4.734848、5.561735、4.27716、4.621072、2.087683mg/L,2种药剂在5个比例复配剂的防治效果都表现为拮抗作用,并呈现出 “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型。
表1 药剂复配对赤霉菌的联合毒力
3 讨论与小结
农药复配在未来的农药发展中依然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农药复配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使2种药剂或多种药剂的混合有增效作用。己唑醇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而甲基硫菌灵的作用机理是其与纺锤丝的β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组装微管,或使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4]。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与甲基硫菌灵2种农药复配会起拮抗作用,会降低杀菌效果。因此,建议在大田用药过程中,尽量不同时使用这2种药剂。至于2种药剂复配起拮抗作用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究。
[1]毕秋艳.二元杀菌剂复配增效机理初探 [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2]侯明生,黄俊斌.农业植病物理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黄清臻,崔安义,徐之明,等.共毒系数的简易计算及其应用 [J].医学动物防制,1993,(2):86-87.
[4]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 (第4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