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中药资源专业人才培养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趋势的对接

2014-09-26魏胜利王文全刘勇孙志蓉李卫东张子龙刘佳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资源

魏胜利,王文全,刘勇,孙志蓉,李卫东,张子龙,刘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专 论

简论中药资源专业人才培养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趋势的对接

魏胜利*,王文全,刘勇,孙志蓉,李卫东,张子龙,刘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提出中药资源产业概念,同时基于笔者多年的调查实践,描绘了中药资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基于网上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并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情况,系统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破解的难点和关键点,旨在为中药资源专业人才培养和资源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对接提供依据。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药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中药材的需求量日趋猛增。受生态环境恶化和连年过度采挖的影响,野生中药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品种甚至濒临灭绝。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药材栽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中药材栽培起步晚,基础薄弱,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建立,中药材只能暂时参照农作物栽培流程进行生产,从而导致很多栽培中药材质量不合格。要想解决上述困扰产业发展的困境,首先就必须解决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为此,2002年,教育部批准增设了中药资源与开发(100806W)本科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1]。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6年在中药学专业下开设了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目前已经招收7届学生。近年来有关中药资源与开发的教学改革实践论文多有报道[2-6],笔者基于对中药资源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探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如何与未来产业发展对接。

1 中药资源产业定义及其发展趋势

1.1 中药资源产业的定义

所谓中药资源产业是指由中药材生产构成的上游原料产业链以及简单功能性产品开发构成的下游产业链的总和。其中,上游产业链以中药材原料定向培育为主线(有关定向培育另有报道),包括中药材种苗产业、中药材专用农资产业(包括专用肥、专用除草剂、专用绿色植保品等)、采收加工机械产业、加工仓储产业;下游产业以功能型产品开发为主线,包括功能食品产业(保健食品产业)、功能性化妆品产业、功能性药膳产业、功能性保健蔬菜产业、功能性特色水果产业、养生观光旅游产业等。中药资源产业隶属于大中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之下,是当今中药农业和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后催生的产物。

1.2 中药资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药新药开发门槛不断提高,新药开发费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中药大品种经过多年的推广,其市场份额已经触顶。为了进一步增加企业赢利点,同时为了保证其药材原料成本的可控,很多制药企业纷纷涉足中药资源产业,一方面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开展功能性产品开发,借助品牌效应进行产品推广。例如:在上游产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规范化栽培体系的药材产业基地,其他各大制药企业也分别针对其大品种需求建立了核心药材原料GAP基地;在下游功能性产品开发领域,天士力集团开发的国台酒、帝泊洱矿泉水和普洱茶珍,宛西制药开发的仲景香菇酱,云南白药开发的牙膏,千金药业开发的净雅卫生巾等均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可以说中药资源产业在今后有很开阔的发展空间。

着眼中药资源产业中上游中药材原料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必将在不同大产区形成集药材栽培、采收加工为一体的巨头型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拥有精细、规范的栽培和加工专利技术,同时拥有畅通的对接销售渠道和可追溯的质量保障而成为其他个体小种植户和商贩无法竞争的药材原料供应商。更远的未来还会形成专业化的种苗生产、专业的农资产品生产、专业的机械设备生产、专业的加工仓储和物流机构,而从事药材种植生产的则是拥有土地的专业种植农场,这样就形成了进一步的产业细分。未来上游产业的竞争点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竞争(主要指是否拥有生态环境绿色的、土地平整成片的、可机械化作业的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竞争(主要指产区是否分布有大宗道地药材资源和珍稀濒危资源)、优良品种竞争(主要指选育具有道地性的高产优质或者高抗逆性的认证品种)、精细化的栽培专利技术竞争(主要指是否拥有确保优质高产的精细化技术参数体系)、人才队伍竞争(主要指是否拥有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现场监督实施的专业人才)、劳动力资源竞争(主要指周边从事专业作业的劳动力资源是否充足)、加工和可追溯体系竞争(是否建有规范化产地加工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交通物流便利性竞争(公路和铁路网的状况),而上述竞争的结果就会产生一批拥有自己品牌的专业企业。

着眼中药资源产业中下游简单的功能性产品开发发展方向,未来各制药企业必将纷纷介入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药膳以及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甚至还会介入绿色食品行业,从而引发一场跨界的大格局竞争。实质上,目前竞争已经开始。未来在下游开发产业的竞争点主要体现在品类创新的竞争(主要指能否在现有产品基础上针对新的大健康产品需求点开发新品类,例如已有的凉茶产业)、销售渠道的竞争(主要指能否开拓诸如电子商务等新的推销渠道)、人才队伍的竞争(是否有专业化的研发和品牌策划营销队伍),从而最终归结为品牌的竞争。

2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药学、生态学、栽培学、应用化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药生产经营企业、中药管理检测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卫生医疗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驯化繁育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药材鉴定、炮制加工、商品经营、功能成分分析、药物研发、药事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与中药学相关专业相比较,本专业特色在于除具备中药学专业知识背景,还具备生态学、栽培学和资源开发基础,能够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中药资源相关产品综合开发的交叉学科专业人才[2]。可以看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缺乏聚焦性[3],但是基于上述中药资源产业发展需求看,鉴于目前没有专门的针对各细分板块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构,如此设置也有其合理性。

2.2 专业基础和技能构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接上述中药资源产业发展趋势,参照中药领域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需求,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上就必须要求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中药学基础外,还要具备两方面的专业基础和技能。(1)中药资源基础研究方面:①中药资源调查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生态学基础理论,具备中药资源鉴别和资源调查的能力。②药材原料生产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动物养殖学、药用真菌培育学、中药材加工储藏基础知识,具备从事中药资源保护和资源野生抚育、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能力。③药材质量评价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和仪器分析的理论基础,具备综合评价药材外在、内在质量和购销中药材的能力,这也是胜任中药资源调查、药材原料生产两项工作必需的。(2)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①中药新资源开发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和中药制剂分析的基础理论,具备发掘中药新资源、寻找替代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②功能产品开发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中医基础、中药学、功能食品学、功能化妆品学、中药养生药膳、中药保健品开发学的基础理论,具备依据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开发功能食品、功能化妆品、中药保健品、中药药膳以及中医药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在对不同高等院校课程设置进行调研(网络调研)发现,不同院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很大差异,见表1。

表1 部分高等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或方向主要课程统计表

注:课程设置内容参考招生网公布内容整理,下划线课程为专业特色课程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院校均设有“中药资源学”课程,而在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等生物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类型多样(包括药学、中医药学、农业和综合类院校)、不同学校在教师和实验室资源方面存在差异。此外,在中药资源综合开发方面的课程普遍存在欠缺,网上调查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概论,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中药新药开发概论,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新产品开发概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药新药和功能食品开发,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中药新产品开发学。而其他院校,未见有专门的开发类课程设置(仅限网上调研结果)。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有的侧重药,有的侧重新产品,不同学校在中药资源开发方面尚未有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综上可见,中药资源专业知识体系方面亟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只有建立清晰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合当前中药领域和交叉领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3 通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看人才培养

笔者对本校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本科生毕业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毕业生中有34.5%考取研究生,27.5%到医药企业从事营销,10.3%继续复习考研,3%出国留学,20.6%情况不详。对其他院校48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毕业生中有25%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近30%从事了销售工作,近19%进入医药企业从事了生产质检工作,23%从事了专业以外的其他工作。可以看出,多数本专业的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另有将近半数进入营销行业,仅有少数进入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实际上,中药学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主要是受当前房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毕业后生活压力过大,会优先选择经济收入较高的营销等行业就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要抓住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培养从事中药资源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要培养进入企业就能担当起中药材采购、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设计管理、相关产品营销、功能型产品开发及申报等实际工作的人才。

3 讨论

中药资源产业化有利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7],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中药资源产业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然而,在中药资源产业对接人才的培养上却不容乐观。尽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招生多年,但是在实际调研中有关“学生就业困难、专业特长不突出”等不良反馈不断,而且,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的“先按照中药学专业培养、1年后按专业方向分班培养”教育模式中,选择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学生明显少于中药分析等其他专业方向。而实际在和中医药相关企业对接时发现,对于懂得中药资源生产和开发的人才需求并不少。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技能培养两方面下功夫[4-6],特别是针对将来学生考取研究生后从事中药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中药资源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两方面的综合素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2011年开始推行了“大学生创新团队计划”,让本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工作,通过提早接触科研课题,亲手从事实验,深入接触中药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有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发表SCI论文,并且获得了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创立了“从田间地头到药材市场,从野外资源调查到实验室分析,从药材鉴别加工到GMP饮片企业”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对此,后续将继续作深入研究探讨。

[1] 秦民坚,孔令义.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3,19(4):12.

[2] 徐雷,汪文杰,刘合刚,等.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特色开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209.

[3] 滕建北,蔡毅,朱意麟,等.中药资源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37.

[4] 严辉,巢建国.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584.

[5] 陈丽红,谈献和.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7):105.

[6] 蔡毅,朱意麟,郭敏,等.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考核标准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2.

[7] 段金敖,黄璐琦,陈士林,等.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思路与目标体系[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019.

TheDockingbetweenProfessionalPersonnelTrainingandIndustrialDevelopmentTrend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ources

WEI Shengli*,WANG Wenquan,LIU Yong,SUN Zhirong,LI Weidong, ZHANG Zilong,LIU Jia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

The concep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CM Resources Industries were put forward,which basing on years of investigation of writers.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f TC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Specialty was analyzed,which on the base of the online investigation data.Also,a system analysis about difficulty and key point which should be conquered during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TC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Specialty was given,which according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demanding situation.All about these aimed at giving basis for the docking betwee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CM Resources.

TC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Specialty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TCM Resources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11.001

2014-10-09)

*

魏胜利,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定向培育及中药资源综合开发;Tel:(010)84738334,E-mail:wsl7491@126.com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