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斯大林城镇化思想探析

2014-09-26曲韵畅徐品奕

湘潮 2014年7期
关键词:斯大林列宁新型城镇化

曲韵畅+徐品奕

摘 要:列宁与斯大林的城镇化思想,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与观点。然而,苏联的城镇化进程却问题频出,是一种典型的失衡城镇化。要深刻理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探寻城乡一体化的人性化路径,正确处理新型城镇化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列宁;斯大林;苏联城镇化;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A2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11-03

一、列宁斯大林城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列宁斯大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

应当指出,城镇化这一概念的兴起,是晚于列宁与斯大林所处于时代的。故从单纯的概念角度来说,是无法确切定位其城镇化的相关思想的。关于城镇化的概念,较为公认的是;“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1]2由此可见,若从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来看,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与趋势,那么列宁与斯大林所处的时代,毫无疑问其城镇化的进程确实已经开始。

其实,列宁在探索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时,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问题。列宁指出;“工业中心的形成、其数目的增加以及它们对人口的吸引、不能不对整个农村结构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2]43斯大林则指出;“大城市不仅仅是大工业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3]558列宁与斯大林关于城镇化问题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已触及城镇化的核心,即社会分工的加速,导致工商业与传统农业的分离,进而新型的“工业中心”逐渐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紧抓“聚集”这一城镇化的核心,这就使得他们的城镇化理论总是处于一个“运动”的形态下。即不再单是一个阶段的社会发展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将城镇化问题与资本主义问题紧密相连

列宁与斯大林所处的时代,最大的不同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苏联得以确立。可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问题,真正开始被提出。然而,在那个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却又是与资本主义紧紧相连的一个命题。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去空谈社会主义,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前文指出,列宁与斯大林的城镇化思想,不是静止局限于某个时期,而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进程中,前一个环节自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故列宁与斯大林在谈及苏联城镇化的问题时,总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兴衰相联系的。列宁用两个十分简短但精准的论点来概括资本主义的“使命”即;“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2]39这一观点,其实也就构成了列宁与斯大林关于苏联城镇化的思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然而,俄国却始终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包括以后的苏联),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在其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下所展开的。即其社会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社会化,还有相当长的提升空间。这就使得苏联的城镇化发展,必须探索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去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

在分析本国城镇化问题之时,列宁与斯大林也总是将本国的城镇化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城镇化发展进行比较。如苏联在一段时间内,普遍流行一种社会主义建设“自流”论,其中就包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能够自动跟进城市的发展,即城乡差距的“自流”持平。斯大林认为这一观点,在普遍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正确的,这是由于;“城市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的小商品个体经济就其基础来说是统一类型的经济。”[3]215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以观点却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必须用行政的手段进一步改造农村经济,农村才能“跟着社会主义城市走。”

(三)将重工业的发展置于城镇化的核心地位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所产生的,也可以说城镇化就是国家工业化的产物,同时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也往往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正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才产生了新的人口迁移聚集。列宁看到了工业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他指出;“工业(即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增长的快,他使愈来愈多的人口脱离农业而转到加工工业中来。”[1]36但是,工业化又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列宁与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的进程中,都选取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早期,往往选取轻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将重工业作为发展重点,斯大林认为轻重工业之争,其实就是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之争,他指出;“不把生产资料的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就不能使国民经济不断增长。”[2]556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苏联的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基辅、列宁格、斯大林格勒都能找到支柱型重工业发展的影子。布莱恩.贝利在考察苏联城镇化时,认为这种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同时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成就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机械性,“苏联国家的规划和建设过程的机械化是本质特征。”[4]179以至于苏联这种重工业优先的思路,也成为了后来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城镇化所沿袭的思路。

(四)缩小城乡差距是其城镇化思想的主干内容

在列宁与斯大林的城镇化思想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其主干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5]147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5]405可见,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伴随着资本发展而产生必然现象,也可以说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是马克思留个后人的一个重要命题。列宁与斯大林始终致力于缩小苏联的城乡差距,消除“城市对乡村的剥削。”值得肯定的是,在二战后,斯大林对于消除城乡差距的结果,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斯大林认为城乡差距的缩小,并不是城市和乡村完全相同,他指出;“本质差别将会消灭,非本质差别会将保存下来。”[3]560这实质是看到了城市与乡村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不同功能。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思想。

二、苏联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苏联的城镇化是较为典型的失衡发展

苏联的城镇化发展其速度之快都是以往少见的,其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只用了30年(1920~1950),[6]5远远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然而苏联的城镇化却又是典型的失衡发展,从产业上来说,苏联始终将工业的发展视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这种发展思路,在落后国家早期城镇化的发展中,确实是一种较为适合的发展思想。但在城镇化的中后期,则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但是苏联长期将这种发展思路视为唯一真理,导致了其农业与服务业发展的长期落后。虽然,后期苏联也曾多次调整其发展思路,但过度强调工业的发展,却始终存在。这也是造成日后苏联国民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城镇化的区域分布来看,苏联其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客观的来说,其城镇化发展是不可能实现全区域覆盖的。苏联的亚欧分界,也就成了苏联城镇化发展的分界线,不同的区域选取不同的城镇化策略,这是正确的,但苏联长期将其亚洲区域作为“输出地区”,只讲支持,不讲平衡,造成了其城镇化发展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协调。

(二)苏联的城镇化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考察苏联的城镇化,一个最为重要的缺陷,就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早在革命时期,列宁就敏锐的捕捉到了,人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变化问题。他指出;“人口的流动,大工业中心的影响等,这一切不能不引起生产者性格的深刻改变。”[2]42然而,苏联的城镇化始终是“以城为城”“以工为城”,其城镇化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机械式的发展。1985年,苏联城市化整体水平为65 % ,[7]62意味着苏联已有一多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镇里,从统计数字的角度来说,苏联已经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但是,居民居住地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只是城镇化的第一步,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城镇化。还要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苏联的城镇化其水平常年维持在只能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的状态下。城市居民在城市中,更多只是从事着单调的工作,而绝不是在城市中享受生活。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大,加之卫国战争期间的损失,苏联长期都是人口资源短缺型国家,这种低生活质量的城镇化长期被掩埋于的人人都有工作的“繁荣”下。

(三)苏联的城镇化发展思路较为僵硬和保守

自斯大林开始,苏联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就已经被牢牢附着于“斯大林体制”中。而“斯大林体制”,恰恰是伴随苏联发展始终的一整套的发展模式。由于“斯大林体制”中的一些错误、过时的观点长期未被纠正,也就使得苏联的城镇化发展思路长期固化。将其城镇化发展的理论视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城镇化的唯一道路。同时,从斯大林时代开始,苏联领导层对于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展理论的多样性,始终不能保持正确的处理原则。从1924年列宁逝世一直到1929年,围绕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苏联出现了多种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应当指出,作为第一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出现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多样化的情况是非常自然的。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建设理论,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却将这些建设和发展性的理论,不加科学分析地归为政治问题,从而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在党内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压制了苏共作为执政党该有的活力,也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长期失衡乃至停滞。这也是日后苏联城镇化发展陷入僵化的重要原因。

三、列宁斯大林城镇化思想及苏联城镇化经验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一)深刻理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情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8]25深刻认识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与资本主义的城镇化相联系。如前文所指,资本主义的“使命”问题,始终贯穿于列宁与斯大林的城镇化思想中。同时,这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所必须认识到的问题,进一步而言,就必须将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去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的程度,与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列宁资本主义的“使命”角度而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完成的发展任务,在我国还未完全实现,故我国的城镇化既要完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镇化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又要在此基础上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引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显然是不同于以往的城镇化,即新型城镇化。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不是跟随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才是“新型”的本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

虽然列宁较早注意到了城镇化进程中人的重要性。然而,苏联在城镇化中却长期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苏联的城镇化中,政府始终是以城镇化进程的主宰者的面貌出现的。往往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来管理主导城镇化中的人群。由于苏联是人口资源短缺型国家,我国当前城镇化中突出的人口城镇化问题,在苏联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苏联的人口城镇化也就无法释放出巨大潜力。我国虽然有严峻的人口城镇化问题,但只要处理得当,科学发展,其所释放的潜力也是以往国家城镇化所没有的。坚持以人为的基本发展理念,是解决人口城镇化问题的出发点。只要能有序解决人口的城镇化问题,就能汇聚巨大的发展力量。这也充分证明了,后发国家城镇化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所在。

(三)探寻城乡一体化的人性化路径

列宁与斯大林,特别是斯大林,其城镇化的理论都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动城乡一体化,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苏联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却走了不少弯路。突出的表现就是急于完全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反而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失调。斯大林讨论苏联的城乡问题时曾指出;“城乡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城乡之间的对立将加速消除。”[3]223这一论断,前半句是正确的,但后半句实质上却脱离了苏联的国情,应当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城乡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差距还是会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苏联的城乡一体化,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农业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由此来组织高效的生产。但是,一味的追求高的农业社会主义成分,导致了苏联长期忽视了农民具体生活的需求,实质上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故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在,在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同时,要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性化发展对策,不能再走苏联城乡问题的老路。

(四)正确处理新型城镇化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苏联的城镇化发展理论长期固定不变,且不容质疑,在实践中却往往不甚理想。斯大林晚年值得肯定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再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客观性。但是,在苏联后期的实践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始终存在“规律给政策让路”的情况。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也一定会出现多种的发展理论,面对发展理念的繁盛。要正确看待,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其科学性与局限性。我国的城镇化虽然速度快,但也出现了对于各种发展理念的片面理解与盲目套用,造成了区域地方的城镇化陷入困境。新型城镇化的“新”也在于,对于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新的考察与应运。

四、小结

总之,列宁和斯大林的城镇化思想,基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很多地方都有进一步的发展。而苏联的城镇化,一方面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城镇化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其城镇化中的错误长期无法纠正,最终使得苏联的城镇化步入“死局”。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更要充分吸取苏联城镇化建设的正反经验。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不断丰富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美]布赖恩.贝利 比较城市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本书编委会.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纪晓岚.苏联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评价[J].东亚中欧研究,2002,3.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斯大林列宁新型城镇化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拉美有多少“列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斯大林坠马
纪念列宁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