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机会
2014-09-25刘仝保杨丽莎
刘仝保 杨丽莎
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经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是致力于推动中国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组织,作为理事长,请您谈一谈信息经济的含义及发展信息经济的意义?
杨培芳: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经济是指建立在现代(光、电)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上的产业经济活动;广义信息经济则包括以信息、知识、智力为劳动对象的所有经济活动,比如造纸、勘探、科研、教育、管理等均属于信息经济范畴。我倾向狭义范畴,因为这更具时代感。
至于发展信息经济的意义,我认为,有利于产业升级、节能降耗;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和公平信息社会的建立。
《经济》:今年您获得“2013十大经济学人”荣誉称号,获奖理由是:首次提出了“信息生产力”概念,并初步构建起了科学、完备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请您对这一理论体系做下阐述。
杨培芳:准确地说,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核心组集体完善了“信息生产力”这一概念。因为“信息生产力”这一概念刚提出的时候,人们还有异议,认为有“信息化”就够了,还提什么“信息生产力”。但当时人们都把信息化看作是信息交流和信息媒体的普及。2008年之后,随着大、智、物、云(大数据、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3D打印的出现,信息化已经开始向整个生产领域延伸,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传感和监测控制直接为生产、交换和生活服务。所以,它不仅仅是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不是单一要素或者某个要素的子集,而是针对传统工业生产力而言,是整个社会生产力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标志,也是信息时代最活跃、最重要和更加社会化的核心生产力。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一直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探索,梳理了3个层次、15个方面的理论框架。包括3大基础理论、4个应用理论和8个实用经济学分支,即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演化博弈论、新价值理论、新分工理论、新货币理论、新经济伦理,以及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学、信息资源经济学、信息通信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等。
打破信息消费瓶颈
《经济》:“网络协同经济理念”和“公共理性社会机理”也是您所倡导的学术观点。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将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变革?
杨培芳:我在2000年出版了《网络协同经济学——第三只手的凸现》一书。分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生产方式的异同。发现了除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社会协同(挽起来的手)和互组织化的第三种力量。
前几年,我在承担《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课题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命题,就是“网络经济将引发一场公共理性革命”。公共理性的核心机理就是网络透明促使社会价值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走向互利主义,最终建成以“知识中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经济》: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您认为信息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是什么?目前还有哪些瓶颈需要解决?
杨培芳:根据工信部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实这也只占GDP不到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信息经济的外溢效应。
35年来,我国物价普遍上涨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只有IT产品和服务价格在下降。30年前到电报局发电报,每个字要7分钱,现在用手机发短信70个字才要1毛钱,用微信还不花钱。如果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仅通信和互联网流量的收入,估计会超过GDP的40%!当然,这里边也有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没有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价格下降,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高的普及程度。
还应该指出的是,人类需求总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从粮食、轻工、钢铁到房产的需求都会遇到天花板,而信息需求是新兴服务业和文化精神需求的基础,基本没有天花板。所以扩大信息消费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宽带基础设施和各行业信息应用服务的落后,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瓶颈。首先,要从法律和政策上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基础电信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其次,是要重视各行业信息应用平台建设,通过“市场的决定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快信息应用服务业发展。
信息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有研究证明,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物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其中,信息消费量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这三大基础资源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信息消费增强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杨培芳:社会发展离不开物、能、信息这三种基础资源。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如果信息消费太少,就会过多地消耗物、能资源;反之,信息消费增加才能减少物耗、能耗。在这三大基础资源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置换关系。经过初步测算,单位GDP的信息消费量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
许多人认为,科技进步会增加失业。我认为,科技进步是要把人类从笨重、危险、影响健康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大家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其次,在减少低级就业的同时还会增加大量高级就业岗位,如,信息通信网络与平台的操作维护,电商、物流和售后服务,以及软件编制、研究创新、谋划设计、文化创意等。
《经济》:移动互联网驱动信息产业迈向信息经济。最近,欧盟与韩国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将联手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当前正是标准和规范制定的关键期,而我国华为和中兴也在欧洲设有研发基地,您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有多大的话语权?
杨培芳: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还有从国际竞争环境中走出来的华为、中兴这样优秀的信息设备制造企业,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我国在精细加工、材料提纯等核心技术领域,虽然失去了领先机会,但在精巧设计和软件编制能力上具有潜在优势。可以设计出功能更强大的芯片,拿到美国或者欧洲加工;可以编制出更先进的系统软件和3G、4G标准,向全世界开放使用。如果说上帝已经把主导工业现代化的能力给了西方国家,而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一定会迎来信息时代更重要的历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