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四种意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2014-09-25刘清

师道·教研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意识文本

刘清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笔者试着从阅读主体的培养要素的角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实施阅读教学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对话意识是实施课堂阅读教学的前提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重讲,学生重记,往往把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教师讲得慷慨淋漓,学生听得无动于衷。阅读活动应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这种对话能帮助学生触摸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文本内容,达到创造性的阅读境界。教师要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适时进行引导、点拨、提升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促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在对话中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自主阅读课堂,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助者,而非支配者、灌输者,教师应是学生的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和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阅读课堂带来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从而催生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问题意识是推进课堂阅读教学的关键

〓〓主体性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元素,而问题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的思维中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必备的心理和思维品性。因此,问题意识确是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枢纽,可以说,它是拓展阅读课堂广度和深度的推进器。

〓〓要向学生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并加以具体指导,长期督促,养成质疑的习惯,尤其在阅读课堂中要把提问的机会有意识的留给学生,并及时地向学生点明语文学科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和要求,教给学生在文本研读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技巧,使学生从“不问”到“敢问”,从“敢问”到“乐问”,从“乐问”到“善问”,在学生的个性品质中深深的植下勤于质疑,不息求索的良性因子。

〓〓三、探究意识促进课堂阅读教学的途径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传授灌输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毫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扼杀,因而,逐渐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及空间,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找寻,要点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探究,规律由学生总结。课堂上各抒己见,学生在各自感悟、体验和相互启发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文本交流等多维互动过程。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提升,使语文课堂既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又扎实高效。

〓〓四、创新意识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要求阅读主体运用各种阅读手段,在理解文本的外显信息后,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进一步探求文本的内隐信息和潜在信息,许多名篇佳作,文本自身的张力,语言本身的魅力,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解读空间。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要敢于怀疑书本,怀疑前人,通过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对自己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优选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质疑释难、问题讨论、创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外显思维的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四种意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要不断地用激励、赏识、促进的手段来刺激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才能最终完成我们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任重道远,我们也必将努力奋进。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创造性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