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赞扬声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彰显

2014-09-25曾敏嫦

师道·教研 2014年6期
关键词:品德想象情感

曾敏嫦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契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彰显呢?

〓〓一、孕育情境

〓〓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其实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必须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挫折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自由。鼓励学生敢于幻想,勇于异想天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为基础,采用启发式或合作探究式教学,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及时地表扬取得成绩的学生,赞扬声使其不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

〓〓如用“你说得不错”、“讲得真棒”、“你真聪明”等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不要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讲得真不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真行”,从而品尝出获得胜利果实后的味道。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从而形成孕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土壤。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时,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启迪学生对问题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形成创新的氛围。

〓〓二、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具有童趣的情节、游戏比赛或猜谜等形式,把学生带进神奇的知识海洋,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如我在教学《伟大的发明——传递文明的纸》之前,布置学生课前展开调查,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在什么材料上写字,分析它有什么缺点,收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关资料。教这课时,我先请同学们想象如果我们今天带着用竹简做的书在这里上课,你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呢?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读的书,看的课外书都是用竹简做的,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此都讲得津津有味。我趁热打铁:“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书写,而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来看看,造纸术是什么时候传到世界各地的呢?”(课件出示: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图)这样老师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学生对这一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学法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己。没错,仅靠这样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的。因为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为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素质教育提倡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

〓〓会听、会看、会想、会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继而迈进想象的大门,因为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明的前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勤于想象,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四、指导评价

〓〓评价要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创造性的思维等都需要靠正确的教育评价去引导、去鼓励和调控。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并且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必须的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创新教学理论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参与、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既要对学生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又要根据其自身素质进行评价。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才可能成功。由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方式为主,要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善待学生的思维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能力的不足;要注重通过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进行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品德想象情感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