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促进作用
2014-09-25肖志运
肖志运
〓〓一、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明显提高
〓〓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犹如一本本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书,值得互相学习。当一个孩子步入学校,编班以后,孩子们互为影响、互为补充,就开始了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生活方式。这个群体对学生个体而言,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如果学生处在一个亲密友好、融洽向上的合作学习之中,就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意愿,有意地“牵线搭桥”,为学生找到可心的学习伙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中寻找自主学习的支点。使学生由以前的不会看书、盲目看书到会学习而且能力得到提高;由以前的没有疑问、有问题也不问到问题增多而且会提问题;由以前的不会交流讨论到展开争论。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结合探究实验,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充分激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催化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自己动手去做。因为,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身体动作,而是与情感、思维、态度等紧密相联的一种“艺术体操”,是科学发明的基础。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做化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感知、探索、发现、体验问题,亲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究,分析,解决化学中的实际问题,顺利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学生的化学思维、归纳能力得到提升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思维和激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思考,思维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展开。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合作、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合作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化学计算题也可集中在一起,体会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
〓〓四、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合作是学生在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今学生的合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被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宠着。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都是现在孩子心理品质上的弱点,而通过人际交往和学生间的必要合作,则能够改变和矫正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突出特点是生生互动,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外显化了。在讨论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同的理解,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生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任务。
〓〓学生在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所以,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