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4-09-25陈雪梅殷婷
陈雪梅 殷婷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化教材也在我国进一步壮大起来,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建设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化教材也在我国进一步壮大起来。立体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是将教与学能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上进行了立体化的设计,集成一整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需要的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二是立足于一体化设计的教学系统。立体化教材体系的设计,一般都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的多维度、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强调各种媒体的整体教学设计,从而达成媒体间的互动互补,形成了一体化的教学系统。三是立体化教材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方法和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组织、信息呈现方式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立体化教材不仅拓展了教材资源的形态结构,同时也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立体化教材存在上述优点,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很多教材的编者对立体化教材本质不能深入的认识,对于立体化教材的理解也还存在一定片面性,通常认为既有纸介质又有光盘或者网络形式的教材就是立体化教材。立体教材多样化的媒介表现形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是教学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将各种资源的全面有效整合,以此来实现立体化教材最终目的——为教学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二是立体化教材缺乏对资源整体化的教学设计。有部分立体化教材虽然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有书本、光盘,也有网络平台,但所包含技术含量不高,没有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化、实用化教学设计的思想。一方面体现在设计开发教材的过程中很少进行市场需求化分析,对整体的规划研究不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不紧密等问题;另一方面体现在立体教材成型后,后续的服务少,更新速度慢,缺乏积极的反馈机制。从大多数配套的网络资源更新速度上可明显看到这一点,有的是立体化教材建成了好几年,都没有发生过一丁点变化。
三是编制立体化教材上存在不同步现象。目前,部分立体化教材产品在编制过程中由于不同媒介形式的教材是由不同的团队或个人编制,从而造成教材在内容上不同步,在整体风格上不一致等问题。使之同一系列化的立体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不统一,影响了教材在使用时的效果,存在功能性、用途性等方面的缺陷,系统性较差。
四是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视角单一。立体化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目前有意识开展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还很少,只有7.02%的文章涉及中小学教育。而且这些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偏重理论上的构建,缺乏具体使用过程和效果的实践研究。其次,研究大多是从理论方面进行,很少从环境、文化、社会需求等角度进行研究。
解决的方法:
一是要充分认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本质,要意识到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重要的不是教学资源的堆积,而是资源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的6个类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形成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从而确定相关学习经验的层次,进而为媒体选择与设计提供指导。
二是要设计整体的研发方案,使之贯穿到各个层次和各个参与者,形成完整教学包。首先立体化教材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针对的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资源、条件和活动等。具体说来,就是可以直接用于教学过程的产品,可以是对一个单元、一个项目的设计与计划(如电子课件),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程的标准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如网络课程标准),还可以是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纸质教材、音像教材)。根据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相应的具有不同的应用层次。其次立体化教材的开发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有学生参与的试验小组来共同完成。只有设计整体的研发方案,并贯穿到各个层次与各个参与者,才能使立体化教材在编制上相对同步,并形成完整的教学包。
三是立体化教材要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不同应用对象来进行编制,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和实用化教与学的需求。同时,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教学思想上、教学目标上、教学策略上和教学内容上要有机融合,互为补充,要在整体的编制上实现内容的同步,塑造一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