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备课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014-09-25韦覃付

教育界·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小学生

韦覃付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认真备课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并提出备课的四个基本要素:备教师的科学素养、备学生的真情实感、备材料的独特典型和备预案的真实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备课基础

小学科学课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生通过不断探究而获取科学知识,可以激发他们探索各种科学技术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任课教师上好科学课前提就是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小学科学课呢?本人结合自己参加广西网联计划——城区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备好课”专题远程培训的学习体会和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一、备教师的科学素养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一堂成功课堂的关键也是教师。所以备课先要备自己。作为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多问问自己够不够自信,自己对教材的目标要求有哪些?对探究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对本课基础知识概念和课外知识链接相知多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什么等等要做出明确思考。

第一,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的精神实质,明确科学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其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同时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认真通阅教材,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在联系、重点难点、实验和插图、基本技能训练、作业要求和课外活动安排等,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并写出相应的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

第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具备有关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师要通过书籍和知识网站,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如六年级上册的《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知识了如指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的准备,而且准备一些探求知识的途径,成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宝藏的导航者。如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让学生选择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电子等自己感兴趣的任一方面专题,收集资料。此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怎样用“百度”搜索关键词,寻找相关资料。如果学生上网有困难,可以通过诸如:去图书馆看书报、观看影碟、观看专题片等多种途径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科学课应该以科学思维教育贯穿始终,教师应该本着务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具有专业性的教学意识,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学、处理教材和整体去勾画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不断思考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以后有没有收获,一定要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科学的痕迹,容不得一分虚假。如四年级上册的天气日历长期观察记录,很多学生重在收集本地天气预报,造成天气日历记录千篇一律,甚至有许多学生编造数据,很少有人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通过亲自测量去获得当时本地气象的原始数值。此时,教师也应做一个有心人,自己参与观察与测量活动,并在学校气象角进行集体观察测量活动,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二、备学生的真情实感

小学科学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此时不妨多问问学生满意吗?再试问一下他们上课前拥有多少自己的理解?只有教师付出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

第一,分析小学生已有的科学认识水平和探究能力,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了解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便分析其利弊,做出预见,采取对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教学目标,对于科学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可把教学目标细分,并为学生铺设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台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二,根据教材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制订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每学期的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过程中要按计划进行。制订教学计划时,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如三年级下册的种植凤仙花和养蚕两个活动,由于开学初天气比较冷,不妨把《温度》这一单元提前,同时穿插这两个活动。又如五年级上册《光》,由于这一单元的活动大都在阳光下完成,可以和《生物与环境》单元一起穿插实施教学。

第三,以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涂抹。事实上并非如此,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拥有许多前概念。这些概念有错误的,也有正确的;有道听途说的,有亲身经历的,也有阅读得到的。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开始之前,可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四年级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让学生先画出自己认为的消化路径图,从图中可以了解:学生没有胸、腹的概念,把主要的消化器官都画在胸部;胃、肠消化器官的名称大部分学生知道,只有个别学生知道胃的大体位置,各器官的顺序和功能是混乱的。尽管学生的画比较稚嫩,但已经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前概念水平。这样探查出这些前概念后,不仅让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前的认知架构,也提供了提升科学教学成效与学习进步的基础。

三、备材料的独特典型

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有时材料就是课程。材料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材料具有典型性和结构性,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具匠心的运用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少走很多弯路。备材料时,准备充分吗?这样的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方便吗?要让学生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典型性的实验材料就愈能揭示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探究效果就愈明显。

第一,学会恰当备选材料。兰本达教授在选择蜗牛时有这么一段话:“每一堂课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都是居于某个特定概念的,在这堂课,教师头脑里的概念是‘生物根据它们的遗传性跟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是否任何动物都能来说明这个概念呢?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不过我们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课堂的惯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一个动物,它们应来自孩子们的周围,是孩子们曾经见过的,还应该是足以引起兴趣和激发智力”。 蜗牛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典型性材料。

第二,备材料就是激兴趣。学生学科学就是从最初的材料进入到概念。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地提供一些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不仅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理性和全面性。如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准备了四组教学材料,第一组材料提供了砖块、木块、塑料块,发现木块、塑料块是浮的,砖块是沉的,此时产生一个问题,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第二组提供了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回形针、苹果、带盖的空瓶、蜡烛等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的材料。先让学生猜测,学生认为重的沉,轻的浮,小的沉,大的浮,再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和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好像无关,与原有的认知发生矛盾,学生一脸的不解;第三组剩下橡皮和苹果,此时教师要求把苹果与橡皮分别切分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更小,结果孩子们发现尽管体积和质量变小了,橡皮总是沉的,而苹果总是浮的;第四组提供了回形针和小木块,实验后学生得知体积和质量变大了,回形针总是沉的,而小木块总是浮的。从实验可以发现,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同一种材料改变体积和质量,沉浮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以上的实验材料,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层次性,是有结构的材料,能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激起学生揭示科学概念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探究。

四、备预案的真实效果

课堂是促成目标的重点,是一个教师深厚功力得以展现的平台。教学设计的有效预设,将直接影响一堂科学课的有效与否。

第一,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的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逐字逐句地研读教材,了解教材中每个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和要求,并与教师参考书相结合进行研读,确定本课程的核心探究活动。

第二,教师要明确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准确地把握教学效益的基本底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学生预期的学习效果,预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决定因素和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重要的部分。如果这一基本底线都把握不住,过于重视教学的生成性目标,这样的教学往往会走向“无目的”的教学误区。

第三,设计课堂活动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科学课除了让学生动手做,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每个人都思考起来,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情境,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卷” 进来,让孩子们进入到一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毫不犹豫的状态。如六年级上册《电磁铁》,学生已经制作铁钉电磁铁,那它是否具有磁铁的性质?它和普通磁铁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带着好奇心进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第四,教师上课前亲自做准备实验,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中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用学具袋里的橡皮泥放在200毫升的水杯中,学生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并比较排开的水量的大小,结果发现用普通的烧杯或水槽是无法比较的。此时的实验陷入了僵局,这样的尴尬在小学科学课上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教师要么没有关注细节,要么想当然。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的亲历,作为一名科学课程的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观察,自己也要观察,更重要的是要先于学生,优于学生以免造成课上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总之,无论是备教师、备学生,还是备材料、备课堂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的一体。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知识覆盖广,科学性强,教材编排的内容不断更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上好科学课,首先要备好课,科学课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小学生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我是小学生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