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
2014-09-25安梦斐
安梦斐
[摘要] 农村贫困儿童是农村中的一个不幸群体,他们不但生活条件差,而且很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及行为上的心理问题,本文旨在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了一些改善他们不良心理现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 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干预对策
一、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物质环境及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对于在农村贫困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主要体现在情绪和行为两个方面。
首先,在情绪方面,申继亮等人的研究表明,经济压力没有对贫困儿童抑郁、焦虑、敌意等负性情绪有直接影响,但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样的压力就会传递到子女身上,从而在抑郁、焦虑、敌意等负性情绪上明显高于非贫困儿童[1]。在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意识不到该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特别是对于那些农村贫困家庭的父母来说,他们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为生计奔波操劳,与孩子沟通较少,提供给孩子的情感支持也很少,有的父母甚至经常采取责备惩罚的方式粗暴地教育孩子,而且夫妻之间的冲突和亲子冲突这些都势必造成孩子产生低自尊、抑郁、焦虑、敌意、愤怒等负性情绪,这些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较大,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在行为方面,在贫困儿童群体中,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行为较为普遍[1]。对于攻击行为,Conger等人的研究表明,贫困儿童在学校被提起次数最多的问题行为就是攻击行为,特别是那些常用粗暴方式教育孩子的家庭及那些夫妻经常有冲突的家庭,这些儿童学会了利用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因此,当在学校再遇到这样的情境,他们也会采用武力解决。而且,父母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也会导致孩子有较多的攻击行为。再者,社会上对贫困人群的歧视氛围也会使贫困儿童产生愤怒情绪,导致毁物、攻击等不良行为。另外,由于因贫困而给农村儿童带来的自卑、歧视体验等心理可能会造成他们的社交退缩行为。Simons等人的研究发现,在4~16岁青少年儿童中,贫困儿童在社交退缩和孤独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社交退缩的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得比较被动,一般很少主動地结交朋友;因为害怕拒绝,他们很少向他人求助,在社交场合,他们也显得很沉默[2]。无论攻击行为还是社交退缩,都会使贫困儿童很难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干预对策
(一)帮助贫困家庭的父母掌握良性的教养方式
根据申继亮等人的研究结果,贫困家庭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行为抑制的特点并不直接由贫困的压力导致,而是由贫困的教养环境来影响。农村贫困家庭的父母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没有良好的教养意识和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的教育,也要关注其监护人教养方式的培养。近年来,我国有些心理和教育专家曾呼吁过亲职教育的培养,贫困儿童的父母应当成为亲职教育的重点帮助对象。希望亲职教育能够在农村实现并得到广泛普及,从而可以提高众多贫困家庭父母的教养意识。
(二)发挥学校、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作用
由于贫困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学校就成了能够为贫困儿童提供补偿性社会支持的重要场所。
首先,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学校可以建立“贫困儿童成长档案”,定期了解并记录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并制定和记录相应的教育计划和结果。第二,对于贫困儿童,学校还应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助和资源帮扶,保证他们在生活上起码不用再为吃穿发愁。第三,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多关注贫困儿童并及时解决其心理行为问题。
其次,教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平时要多关注贫困儿童,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第二,教师应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较好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也要批评教育,及时纠正;第三,教师要多到贫困儿童家里进行家访,切实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其父母多沟通,并向他们传授一些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第四,教师可以设置“师生沟通信箱”,以写信的方式与贫困儿童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鼓励和建议,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三)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现在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确实已经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也给农村贫困家庭带来了福音,但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要消除贫困,消除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消除贫困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需要我们国家相应的政策,特别是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
同时,为了帮助农村贫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比如,公益机构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爱心救助,给与他们生活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爱;新闻媒体和商业集团可以开展各种帮助贫困儿童的措施;村委会可以定期举办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培训,向他们提供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四)农村贫困儿童自我的心理调节作用
针对贫困儿童的心理现状,除了靠教育者积极的教育引导外,贫困儿童自己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的情绪,避免发生问题行为。其一,他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困境,明白人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环境。其二,面对外界对他们的不公正和歧视,他们应该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价,不能被外界的看法而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要为贫困而自怜自哀和愤愤不平。其三,多与历史上生活贫困却能出人头地的伟人学习,相信事在人为,贫困的环境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促使自己成功的一种动力。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等.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下).北京师范大学社,2007.
[2] 孙玲,陈会昌,单玲.儿童期社交退宿的亚类型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