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2014-09-25李沛青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认知翻译范式

李沛青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国际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翻译作为连接两种不同语言的重要手段,其地位是极其重要的。翻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但是,研究学者一直很注重对翻译方法的研究,认知翻译学是翻译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翻译方法。因此,加强对认知翻译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将对认知翻译学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认知翻译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以及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为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献出一份薄力。

关键词:认知;翻译;范式;认知翻译学

前言:从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翻译学的发展,翻译界开始将认知科学的概念与方法运用到研究翻译者的心理过程当中,认知科学为翻译者提供了翻译的方法、灵感以及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因此,认知学科与翻译学相结合成为了翻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一种突破性的发展,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新途径和新范式,为翻译学者甚至整个翻译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一、认知翻译学的介绍

认知翻译学主要是指将认知科学作为研究基础,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在翻译研究当中的运用,研究者通过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对翻译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翻译现象进行阐述,从而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来帮助翻译者进行更好的研究[1]。

认知科学是信息科学、自然科学等科学交叉、互相融合的共同产物,目前,对认知翻译学的研究主要采取认知科学研究法,而认知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科学。因此,一些研究者将这些学科进行结合,最终出现了认知科学这一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的学科。针对认知翻译研究主要是利用认知心理学以及语言学这两大学科内容。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将信息加工作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人类感知系统等认知能力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强调翻译者的外在行为对翻译过程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将两种语言互相比较,找到语言中的认知机制,并通过认知机制寻找规律,进一步认识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因此,认知翻译学和心理学是翻译认知研究的两个重要基础,为研究翻译认知提供了理论保障、方便了研究的顺利进行[2]。

二、认知翻译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认知翻译学的内容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开始和结束并不重要,过程才是重点,翻译过程就是翻译者对翻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翻译认知研究普遍采取实证研究的途径,对翻译能力进行定性分析,并对翻译者的能力进行客观描述,不仅如此,翻译能力是不断发展的,研究者也要注重对能力发展的研究;专长主要是指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具有完美的表现,专长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特殊训练才能够达到,翻译专长研究主要采取相对方法进行研究。将专家翻译与普通翻译进行对比,相比较后,专家翻译要比普通翻译付出的更多才能够翻译更有难度的作品,完成更加完美的翻译作品,也就是说,随着翻译者专业素质的提高,所有的翻译工作是越来越难的,要掌握更全面翻译知识才能够做到完美。因此,专家翻译比普通翻译具有更强的思想意识,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兼顾翻译的外界因素[3]。

研究方法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方式进行,例如:口译等。而对于认知研究,主要是针对翻译模式进行研究。例如:比较模式、过程模式等。因此,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并通过各类科学分支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研究。心理学方法,翻译心理活动包括很多特征,例如:审美、文化等心理特点。因此,对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办法不仅需要思辨性定性,而且要有实证性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认知神经科学,由于翻译是认知活动,主要是由大脑进行的调控,研究者对翻译者大脑神经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其心理活动。因此,认知神经学科就是研究认知翻译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普遍通过利用对神经成像技术对翻译者的神经进行了解[4]。

三、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

翻译认知到现今为止已经发展了20多年,并且在交际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口笔译是翻译的基本形式,即便是高超的认知技巧也离不开口笔译对认知进行的翻译。因此,研究者需要更加注重对口笔译的过程进行研究,英汉双语同声传译是一项比较难的翻译工作,将其作为背景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等作为理论依据,对同声传译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最终建立同声传译工作记忆的运作方法[5]。

认知翻译学主要是翻译的认知过程以及翻译者的认知能力共同组成的学科,只有通过研究其内在规律和本质,才能够更好促使翻译认知学发挥作用,通过对翻译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认知翻译学体系的形成,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论结构。

四、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由于认知翻译学起步比较晚,目前仅处于前范式发展阶段,并没有开启大范围的研究范式。因此,建立认知翻译学理论势在必行。认知翻译学理论的研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适合大众的翻译模式,以此来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解释翻译过程等因素。这就需要将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重要科学分支加入其中,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整合、分析,推动认知翻译学发展的越来越好[6]。

近年来,对认知翻译学进行研究的根据主要是将认知模块与脑电图仪等设备组合,使翻译学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未来对翻译认知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首先,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实现资源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定量和定性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大多数还采用实证的方法,但是科学实验毕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将人文社会科学加入其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然科学的不足之处;其次,将实验的方法与基于语料库的方法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源,由于语料库中的数据并不可靠,为了能够确保翻译资料的准确性,就需要通过控制实验等获取数据。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语料库翻译模式的认知基础[7]。

认知翻译学研究覆盖范围广阔,囊括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这种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充分的体现出来,认知翻译学与其他学科将会出现更广泛的交融,换句话说,就是其他学科会对认知翻译学带来更多的帮助,促进认知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认知翻译学的覆盖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心理学等认知科学在认知翻译学中的应用,并在对翻译的过程利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上也有所体现。而跨学科性主要是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首先,认知心理学等认知科学中的内容针对翻译过程以及翻译要素的研究;其次,语言学和翻译学等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者对研究内部问题的研究、分析,后者主要是通过其他理论对翻译进行的研究。通过上述阐述,未来认知翻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就是这三大方向[8]。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认知翻译学在发展之初至今,从研究途径到研究方法的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翻译学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等方法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充分证明了翻译具有认知特性。因此,翻译认知对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翻译者提高翻译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翻译学科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荣,从认知图式看两种表领属关系的主谓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0(05):12-14.

[3]杨梅,白楠.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调查—─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1993-2009)[J].中国翻译,2011,10(8):158-159.

[4]邹姗姗.口译研究刍议——以《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为蓝本[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265-267.

[5]熊兵.追寻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翻译研究转向:新的范式或观念变革?》评介[J].中国科技翻译,2009,12(5):123-125.

[6]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構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7):456-457.

[7]周薇,朱乐红,罗炜.汉语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8):78-79.

[8]邓志辉.认知学与翻译学结合的新起点——《翻译与认知》评介[J].中国翻译,2010,20(5):56-58.

猜你喜欢

认知翻译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