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4-09-25刘宇霞
刘宇霞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和发展,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新课标下更加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师生地位变得平等,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起着搭架子和扶膀子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开始关注学情,以兴趣引导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突出生活性,在教学目标上立足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从学情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效学习应该从兴趣引导入手,以往那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深刻,最后导致低效课堂的出现,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小学生具有贪玩的特性,他们更喜欢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来学习知识。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充分的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现实状态,突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兴趣的激发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依据学情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比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导入新课。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课的精彩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复习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视频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这里我们就以数学故事导入为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唐僧分饼的故事”:唐僧有三个徒弟,现在有一个饼子,他们都想吃,其中贪吃的猪八戒想吃掉这个饼子的3/4,聪明的孙悟空想吃掉这个饼子的6/8,而憨厚的沙悟净想吃掉这个饼子的9/12,那么到底这三人谁想吃的最多呢?通过这样的故事和问题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探究意识得到激发,自然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因而也就容易实现有效教学了。
二、学高为师,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
新课标下师生的地位虽然发生了变化,师生的角色更加明晰,但是教师的课堂作用却并没有减弱。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搞好课堂的优化设计,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渊博的知识,学生就会喜欢上老师,进而喜欢上数学课。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无所不能。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用手就可以画出规正的圆形,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徒手画出来,这时学生就会感觉到惊讶,就会模仿老师,在学习中也就会更认真和努力。
三、探究新的教学策略,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真正有效的教学还需要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的转化,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通过生活化的教育不仅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事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的强,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探究竟。如果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巧用生活化的元素,那么数学课堂肯定能够实现优质高效。比如在学习《除法》的时候,面对枯燥的数字符号,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很难得到激发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拥有探究的意识,比如现有学生30人,若把他们分成5组,每组应该是多少人?小学生都是在学校就餐的,每月缴纳的生活费是210元,请问每天大概是多少钱?(每月按照30天来算)。今年假如是365天,问一共由多少个星期组成?通过这样的问题,在创设情境的状态下,学生的好奇心立刻就会得到激发,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解答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是有效的。再如在学习“毫米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用刚学习过的厘米作为单位测量周围的实物,比如数学教材的厚度,由于数学教材的厚度可能不到1厘米,一时间学生很难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也显得不精确,因而学生就会思考有没有一种长度单位能很好地表达测量结果呢?这时候教师就导入毫米的概念,并且可以很直观地告诉学生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
新课标下,以往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立足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做到寓教于乐,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传授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柏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