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凸显阅读教学本色
2014-09-25章春燕
章春燕
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荷塘的美景,看到蜻蜓飞过,小鱼游过,学生都被这美景感染了,在这种教学气氛中,我问学生,这些荷叶美吗?文中描写得更美,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再读给同学听,教师再让学生就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就这样,读读,评评,议议,学生的朗读兴趣越来越浓,在这种琅琅的读书声中充分体现出了语文课堂的“读”味,有效提高了阅读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读”味,体现出阅读教学的本色。
二、细读文本,凸显“品”味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文质优美,语文味大都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师要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不仅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能在细读慢品中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拨开迷雾,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赏析品味,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从而使语文课堂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推敲”一课时,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一天,贾岛去长安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在这儿“拜访”能换成“访问”吗?“即兴”能换成“即时”吗?让学生就换词前后句子的不同意思进行揣摩、体会,就这样,经过推敲、品味,学生明白了“拜访”有尊敬的意味,而“访问”则是有目的地去看人并跟他谈话。“即兴”有“即时”的意思,但同时还有高兴的意思。经过学生赏析、揣摩、品味,对文本中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理解了词语意思,又暗合了“推敲”的意思,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中值得学生赏析品味的词语句子,让学生比较、品味、揣摩,凸出阅读教学本色的“品”味。
三、关注语言,凸显“文”味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要凸显出“文”味,文就是要有文采,有文采才是美。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余音缭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教师就要做好课堂的开篇导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尽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同学们,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诗文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在这里,在教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导入中,学生仿佛坐上了时间的列车,回到了那个充满刀光剑影三国争天下的历史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实践证明,教师富有书卷气、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阅读教学中的“文”味更足,更浓。
四、言语内化,凸显“写”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语文意识,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把语文教学中学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布局谋篇等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写”味,体现出阅读教学本色。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文中第二自然段先总写了荷花的样子,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白荷花的样子。在教学时,在引领学生美读的基础上,我着重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先总写后分写,例如,仿照文本的样子,可以让学生以“公园的菊花开了”为开头进行仿写练习,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正确的解读,而且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神奇的魅力,知道了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是怎样得来的,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色。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