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课如何借题发挥
2014-09-25周云华
周云华
讲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知识漏洞,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答题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可以“借题发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规范和书写习惯。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拓展知识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讲评课的“借题发挥”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纵横联系、前后衔接、内外交叉。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命题或选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
案例一:据海关统计,1914至1918年,我国入口货价值较大战前减少,其中1915年竟比1913年减少20.3%。再加上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到20.5%,故历来入超严重的情况获得很大改善,由每年两亿多两减至年约三千万两,1919年更减至一千六百多万两。这一现状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的激励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明显减少
这是一道考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题目,难度不大。老师在讲评时千万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的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专题的相关内容作一系统梳理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或网络。为此,老师在讲评时可设计如下表格,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1949~1956年)几个阶段列出每个阶段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特征、深层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其中前三个阶段还要引导学生列出不同时期创办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企业名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虽然遭受到各种压迫,但毕竟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并改变着中国人民的政治追求、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最后又被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案例二: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投资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生产的全球化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D.技术的全球化
讲评此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呈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对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外延的讲解,教师要将其与区域集团化这一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既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共性特征,又要理解其区别,让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概念既有质的相同,即区域集团化本质上是全球化的表现,又有量的差别,即区域集团化是局域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全球化。我们还可以设计如下两个知识结构图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这样的讲评充分发挥了讲评课的知识辐射功能,以题目为桥梁,有意识地把学生可能遗忘、与本题有关而题目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强化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会贯通,构建起清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高效达成讲评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归纳技巧
很多老师讲评试卷时,往往偏重于让学生核对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虽然学生知道了此题应该选什么,但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选,怎样才能这样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教学和考查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试题是无限的。笔者以为,我们要通过对有限试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达到解答无限试题的能力,就必须提炼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梳理解题规范,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同一历史问题,打破学生认识的局限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可操作的历史方法。
案例一: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此题可以从评价工业革命的一个角度即生态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工业革命,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巧用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见下表)
案例二: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图左至图右的变化反映的道路是(C);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图左至图右的变化反映的道路则为(A);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图左至图右的变化反映的道路则为(B);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图左至图右的变化反映的道路则为(D);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图左至图右的变化反映的道路则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A.是殖民掠夺之路B.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C.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D.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之路
案例三: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罗斯福新政作一评价。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新政既保证企业家的利益,也保证贫困失业者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利于缓和危机时代的阶级矛盾,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恢复美国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材料三: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新政以后的历届政府,虽然仍有关于政府管制还是自由放任之争论,但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程度多少的问题。
对此问题,我们在讲评时还可以设计如下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实行的新政必然是为了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作为美国的国家元首,他在实施新政时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的安危;作为民选总统,他还应平衡各阶层的利益,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来刺激就业和消费。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有一首歌唱道:“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USA变成USSA。”——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美)简·爱德华·史密斯《罗斯福传》
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即对那些有较高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典型试题进行深入挖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强化学生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掌握。如可以对试题的设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试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把试题因果关系倒过来(反一反);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试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合一合,分一分)等。这样的讲评让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思维活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四: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是(A)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的振兴③中国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兴起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⑥欧元单一货币的出现⑦经济的多极化出现
A①②③④ B⑦C⑤⑦D⑥
变式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B)
变式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是(D)
变式三: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有(C)
在讲评的过程中通过对试题的变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试题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会学”才能不断地“学会”。
在讲评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让学生明确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审题方法。如一般型选择题——要善于用你的眼去发现题的眼;组合型选择题——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逆向型选择题——一定要抓住“不”字;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一个“这”字;而优化型选择题——不选对的,只选最对的。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材料型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思路,以实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法”的过程与方法讲评目标。以审题能力的培养为例,让学生明确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在题目前面往往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却包含着主题等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了解材料的出处、作者等,把握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厘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养成规范
讲评课的借题发挥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这是讲评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应该达成的目标。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不按要求答题乱扯“电线”而失分,答题没有条理和层次,书写乱失分。讲评试卷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答题的规范。
以主观题为例,每次讲评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将学生中答题不规范和特别规范的典型答卷投影给学生看,或者教师可以将自己做的范卷投影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规范答题的三方面具体要求: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其次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洁化、专业化。简洁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小或控制并作必要的指导。
【责任编辑关燕云】
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即对那些有较高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典型试题进行深入挖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强化学生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掌握。如可以对试题的设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试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把试题因果关系倒过来(反一反);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试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合一合,分一分)等。这样的讲评让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思维活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四: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是(A)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的振兴③中国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兴起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⑥欧元单一货币的出现⑦经济的多极化出现
A①②③④ B⑦C⑤⑦D⑥
变式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B)
变式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是(D)
变式三: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有(C)
在讲评的过程中通过对试题的变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试题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会学”才能不断地“学会”。
在讲评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让学生明确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审题方法。如一般型选择题——要善于用你的眼去发现题的眼;组合型选择题——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逆向型选择题——一定要抓住“不”字;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一个“这”字;而优化型选择题——不选对的,只选最对的。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材料型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思路,以实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法”的过程与方法讲评目标。以审题能力的培养为例,让学生明确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在题目前面往往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却包含着主题等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了解材料的出处、作者等,把握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厘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养成规范
讲评课的借题发挥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这是讲评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应该达成的目标。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不按要求答题乱扯“电线”而失分,答题没有条理和层次,书写乱失分。讲评试卷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答题的规范。
以主观题为例,每次讲评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将学生中答题不规范和特别规范的典型答卷投影给学生看,或者教师可以将自己做的范卷投影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规范答题的三方面具体要求: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其次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洁化、专业化。简洁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小或控制并作必要的指导。
【责任编辑关燕云】
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即对那些有较高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典型试题进行深入挖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强化学生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掌握。如可以对试题的设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试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把试题因果关系倒过来(反一反);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试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合一合,分一分)等。这样的讲评让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思维活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四: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是(A)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的振兴③中国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兴起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⑥欧元单一货币的出现⑦经济的多极化出现
A①②③④ B⑦C⑤⑦D⑥
变式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B)
变式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是(D)
变式三: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有(C)
在讲评的过程中通过对试题的变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试题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会学”才能不断地“学会”。
在讲评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让学生明确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审题方法。如一般型选择题——要善于用你的眼去发现题的眼;组合型选择题——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逆向型选择题——一定要抓住“不”字;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一个“这”字;而优化型选择题——不选对的,只选最对的。通过老师的讲评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材料型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思路,以实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法”的过程与方法讲评目标。以审题能力的培养为例,让学生明确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在题目前面往往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却包含着主题等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了解材料的出处、作者等,把握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厘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养成规范
讲评课的借题发挥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这是讲评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应该达成的目标。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不按要求答题乱扯“电线”而失分,答题没有条理和层次,书写乱失分。讲评试卷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答题的规范。
以主观题为例,每次讲评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将学生中答题不规范和特别规范的典型答卷投影给学生看,或者教师可以将自己做的范卷投影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规范答题的三方面具体要求: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其次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洁化、专业化。简洁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小或控制并作必要的指导。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