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的“绊脚石”

2014-09-25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绊脚石一节课教研

编号:G40(2014)3-02-01

作者:郑红霞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不断进行着改革,新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改革中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分数“指挥棒”的指向没有变。我们一直讲课程改革,一直提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改革了这么多年,究竟变了多少呢?没有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考试评价在起关键作用。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孩子就不能进入重点初中读书;没有优异的成绩,不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没有优异的分数,大学的大门是不会向孩子敞开。所以,分数如此重要,我们课改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好,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再高,考试时考不出优异的成绩,什么都是白搭!

其次,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让教师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很多学校的校园墙壁上都写有这样的大字,很多学校的校长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教学成绩的好与坏,看什么?看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成绩不好,各项评优、评模的事与这个老师就无关!

第三,教师负担重,课改意识淡薄。以上两点是教师课改意识淡薄的原因,还有就是教师负担太重,没有课改的精力。我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待工作也算是尽职尽责,但我真没有时间去认真学一学课改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应用。也许你会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如果挤总会有的!”但我想请你看一看我的真实生活。我所在的学校平均一个班50个学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节课。上午的一节课下了,就开始批阅学生前一天晚上的作业(我们学校要求全批全改),这需要两节课的时间,然后还有学校安排的教研课(每周至少有两节),我得去听课,一方面我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向优秀教师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有检查,如果不去听课,要扣教研这方面的分数,这又是一节课,一中午就这样过完了。下午上完一节课,开始批阅孩子的写字作业、作文等,还要备好第二天要上的课,一个下午很紧张的就过去了。就这样,还有学校要检查的业务学习笔记没有写、法律学习笔记没有写、教师练字没有练、教学反思没有写。

综上所述,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变,课改就不可能大跨步前进。真心希望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方式能够早日应用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搬开课改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山西曲沃县实验小学 043400)

猜你喜欢

绊脚石一节课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单车前进的绊脚石阻力
托马斯的一节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